被掏了蜂窩的蜜蜂,為啥不逃跑?5個原因,讓人佩服
有過在山上挖蜂蜜經驗的朋友都知道,當我們把蜂窩中的蜂蜜取走之後,蜜蜂並不會逃跑,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人工養殖蜜蜂才會變為可能。
如果我們對野生的蜜蜂不了解,我們可以看看家養的蜜蜂,如今的職業養蜂人很多,而養殖蜜蜂的目的,無非就是為了獲得蜂蜜或者蜂王漿,一句話,就是不斷的從蜂群中獲取,掠取蜜蜂的勞動果實。
雖然從蜜蜂的角度來說,養蜂人的做法是不厚道的,但是對於咱們人類來說,只要有甜蜜的蜂蜜,哪管什麼厚道不厚道,畢竟蜜蜂只是一種小昆蟲,在我們的眼中確實不值一提。
在我們取蜜的同時,如果我們認真考慮一下又會發現一些問題,比如我們取蜜的蜂群,為什麼取蜜後蜜蜂不逃走呢?都是蜜蜂是一種充滿智慧的生物,那麼蜜蜂的這種行為是不是顯得太傻了呢?蜂部落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這個問題。
蜜蜂安家的過程
想要知道為什麼蜜蜂在蜂窩被掏以後不逃跑的,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清楚蜜蜂到一個地方安家的過程。
對於蜜蜂來說,正常的蜜蜂安家,一般是指蜜蜂在受到危害的時候,有計劃的選擇逃離,或者蜂群壯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進行自然分蜂,一般就是這兩種情況蜜蜂會選擇新家,而且選擇新家也是有規則的。
蜜蜂選擇一個新家的程序是蜂群中的一部分偵查蜂先到野外尋找適合的居住地,然後蜂群中「開會」討論分家的問題,最後老蜂王帶走一部分蜜蜂或者逃離的蜂王帶走全部蜜蜂,在這個時候,蜂群並不是直接到新的住址,而是在原來住址的附近結團等待,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會看到蜜蜂結團的原因。
蜜蜂結團的時候,在蜂群還沒有分家的時候這些找到了適合住址的偵查蜂會通過舞蹈的形式展示自己找到的住址的大小、方位等情況,最後跳得最厲害的那隻偵查蜂的住址被確定,然後大量的偵查蜂前往查看,住址經過一致確認適合了,就會帶領大部隊前往入住。
蜂窩被掏了為啥蜜蜂不逃跑?
現在我們來看看為什麼蜜蜂窩被掏了,不管蜂窩變成什麼樣,哪怕最後蜂窩面目全非,蜜蜂也是儘可能的在那裡結團,甚至死了都沒有離開。其實如果我們了解蜜蜂的生活習性,我們自然就會知道,為什麼蜜蜂在蜂窩被掏了不逃跑了,其實並不是蜜蜂不逃跑,而是跑了也沒有用,原因有下面幾個。
①蜂王跑不了:很多朋友認為所有的蜜蜂都是會飛的,這個想法的確沒有毛病,也確實所有的蜜蜂都是會飛的,但是蜂王不一樣,蜂王會飛的時間比較少,一般蜂王只有在交配的時候和有計劃的逃跑的時候會飛,其他時間蜂王的肚子大大的,根本飛不起來。
這裡大家可以想像一個數據,義大利蜂產卵多的時候一天可以超過3000枚卵,就算是中華蜜蜂也能產800枚卵以上,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義大利蜂還是中華蜜蜂,蜂王的肚子都是很大的,別說讓他們飛,就算走也很慢。
工蜂和雄蜂確實可以分走,但是別忘了蜜蜂是分工合作的群體,雄蜂只負責雄性基因的傳遞,蜂王才是一個蜂群中的繁殖者,沒有了蜂王,就算工蜂再能逃也蜂群也是滅亡的命運。
②「孩子」帶不走:對於野生的蜜蜂來說,由於全部挖走蜂窩有難度,也有的了解蜜蜂習性的人會利用蜜蜂的念子情節故意在蜂窩留下一些蜜蜂幼蟲,只要有這些蜜蜂幼蟲存在,工蜂就不會放棄不管,所以這些幼蟲成了工蜂不離開被破壞的蜂窩的一個原因。
③有的「姐妹」還沒有回家:研究發現,蜜蜂是會在野外過夜的昆蟲,有的蜜蜂為了採集更多的花蜜,在缺蜜期的時候可能一天都不會回到蜂窩,甚至有可能在野外過夜,所以不管我們收得多乾淨的蜂群,過了一天我們去看,還是會發現一些殘留的蜜蜂,這些蜜蜂就有可能是在外還沒有回來的,如果蜂窩裡面的蜜蜂離開,這些蜜蜂回來後就不知道蜂群去了哪,而一個沒有了蜂王的蜂群,不管工蜂有多少,都註定會滅亡。
④新住址無法確定:正如上面蜂部落小編介紹的一樣,蜜蜂想要逃離一個地方,尋找一個新住址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這個過程可能要幾天甚至十幾天才能完成,而蜂窩被掏是幾個小時的事情,工蜂根本沒法在這麼短的時間確定一個新的住址,所以蜜蜂也不會貿然的逃跑,對於一個沒有經過嚴格考察的新住址,對蜜蜂來說,或許還不如被破壞的地方。
⑤蜂群不具備逃跑的條件:對於一個蜂群來說, 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逃跑,基本條件都是蜂群中有充足的食物,工蜂在逃跑的時候會吸飽蜂蜜,到了新住址以後,這些蜂蜜會成為蜜蜂築巢的能量來源,而一個被毀了的蜂窩,裡面已經沒有蜂蜜,相對來說留在原地還可以減少蜂蜜的消耗,如果飛走,可能新住址沒有建立蜂群都餓死了。
從蜜蜂的習性和逃跑的風險來說,蜂部落小編認為蜜蜂之所以蜂窩被掏以後不會逃跑,主要就是因為這5個原因,雖然蜜蜂留在原地帶有風險,但是不得不說,留下也是最好的選擇,對此您怎麼看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