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讀《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你會發現盛紘不是一個昏官,他愛惜官聲,連皇帝對他的評價都是「素有清名」。雖然他可能做到不到愛民如子,但是也絕沒有魚肉百姓,沒有大肆收受賄賂。他為官謹慎、克己勤勉,一步一步穩紮穩打,做到了京官。
盛紘從五品的工部侍郎,到正四品的左僉都御史,後來右遷到兵部右侍郎,古代左遷為降低官職調動,右遷為升官。每一次的官職調動,後面都有一個穩穩地「財神爺」,在後面鼎力贊助。
原著裡也毫不避諱,這些官職的升遷,好多時候是需要銀子打點的。盛紘作為清官,他打點官場的銀子是從哪裡來的呢?原著裡交代的很清楚,盛紘的堂兄盛維就是他的財神爺。盛維和盛紘的父親,是親兄弟,兩個人的父親都是同樣的德行——寵妾滅妻。
盛維的父親更過分,納青樓女子為妾,散盡了家財,幸虧盛紘的嫡母——盛老太太幫襯著,盛維這一房才在最艱難的時候,挺了過來。盛維和盛紘年少時一起讀書,兄弟同病相憐,感情深厚。後來盛維覺得自己不是讀書的料,轉而經商,沒想到發了大財,當然這裡面也有盛紘的功勞。盛紘年紀輕輕便考中了兩榜進士,進而外放做官。
在古代錢還真不是萬能的,沒有相應的權勢庇佑,有錢的商賈人家活得總是戰戰兢兢,盛維有得力的堂弟,而且這個堂弟還官運亨通。囿陽老家的縣令也不過是正七品,古代都說官大一級嚇死人,再加上盛紘長袖善舞,與人為善。所以囿陽的縣令無論怎樣更換,都很給盛家面子。
盛家沒了官場掣肘,所以就悶聲發大財,盛維一家非常知道感恩,知道一個家族的興盛,必須團結起來才行。所以每逢盛紘官場需要打點,不用盛紘張嘴,基本上就是一車一車的銀子給盛府裡送,每年送過來的年貨更是不計其數。
原著裡盛紘從泉州同知升任正六品的登州知州,盛紘掏出需要打點的禮品清單讓盛老太太看,盛老太太囑咐盛紘要「打點得法,禮數周全」。王大娘子身邊的劉媽媽說:這維大老爺與我家老爺雖是堂兄弟,竟比尋常親兄弟還要好呢,也不知花了維大老爺多少銀子,這情面可大發了。
作為盛家的管事婆子,這種話不是亂說的,由此可知,盛維是這禮品清單的最大讚助商。當然這種大手筆的付出也是有好處的,就像王大娘子說的:
維老爺雖未出仕,卻理家得當,家財極厚,錢財於他並不放在眼裡,老爺與我娘家哥哥都做著官,將來也能照拂他的子孫,費他幾個錢也沒什麼要緊的。當然明事理的劉媽媽趕緊打住了王氏的話,不讓她亂說,省得惹盛紘生氣。
除了盛紘官場上的打點,盛家兒女們年節禮品、壓歲錢、及笄禮和嫁妝等等,盛維也毫不含糊,出手闊綽。盛華蘭結婚的時候,盛維除了給華蘭添了豐厚的嫁妝,還送給了盛明蘭沉甸甸的赤金如意鎖(盛家的每個女兒都有)、99條小金魚(黃金製品)。
除此之外每個孩子還有各色湖緞蜀錦數匹、徽州的文房四寶兩套,赤金纏絲瑪瑙鐲子一對,銀葉絲纏繞翠玉鐲子一對,珠釵金簪各兩對,紅豔滾圓的珊瑚珠子和各色琉璃米珠各一盒,各色時新花樣戒指五個,以及孩子們喜歡的一些小玩意。
盛老太太看了都直呼這禮物太貴重了,盛家一共七個孩子,盛維想得比較周全,送的禮物也面面俱到。當然盛紘也很聰明,聽說盛維的二兒子盛長梧想學武,走武術入仕的路子,盛紘立刻表示給盛長梧推薦魯奎魯總教頭,讓他好好照應盛梧。
盛維非常感謝,讓兒子給盛紘磕頭,盛紘說:梧哥兒將來有了出息,也是我們的福氣,有自家兄弟在官場互相照應著,咱們家族才能興盛不是?盛紘照顧盛維的兒子也是真心實意的,後來盛紘又託人保舉盛梧做了了中威衛鎮撫,給他介紹了康家嫡長女康允兒的婚事。後來盛長梧祖母去世之後,需要丁憂,盛紘也囑咐自己的侄子不用擔心,到時候一起幫著他疏通起復。
盛明蘭和盛老太太第一次回酉陽老家,去的時候兩艘船,回來的時候六艘船,盛維足足送了盛紘四艘船的禮物。後來盛紘調到京城做官,盛維除了幫著打點官場的銀兩之外,還給盛紘京城的大宅子送了一堆的吃穿用物,據說光是各色綢緞皮絨就好幾十箱子,禮物豐厚。
盛維的母親身體不行了,正碰上朝廷裡時局動蕩,盛紘和盛長柏都脫不開身,只能讓自己的嫡母和明蘭過去慰問,盛紘內心十分愧疚:想起自己和盛維幾十年兄弟情義,人家每年往自己這兒一車車的拉銀子送年貨,如今人家要死媽了,自己卻只派了最小的兒女去,未免太不近人情。
盛紘也確實想去,但是這時候他已經升任朝廷的正四品左僉都御史,不好為了伯母病喪而告假。本來想讓長柏過去,但是後來囿陽老家又兵荒馬亂,朝廷和路上都動蕩不安,為了盛家的家族榮譽,最後他們父子都沒有參加,不過盛維知道確實事出有因,也沒有心存怨懟。
盛維的二兒子盛梧對母親說:京城繁華,凡是能在京畿重地衛戍部隊裡當個一官半職的,都是權爵子弟;我還是靠著叔父走動,才謀得差事的,後來『申辰之亂』中僥倖立了點兒小功勞,才能升任把總,到地方衛所上,也能當個指揮僉事了。娘,你可知道,若實打實的在邊關苦熬,沒個十年八年的,能成嗎?!
因為盛紘的看護,盛梧少走了很多彎路,後來盛梧在丁憂期間,幫助金陵地方官,維護金陵治安,明蘭就說過,盛梧的這點兒功勞,不用擔心別人冒領,因為京城裡有一個專職告狀御史的叔父,沒人敢貪了他的功勞。
盛明蘭他們第二次回京城的時候,盛維兄妹出手大方,又帶回來了一堆禮品:他們給墨蘭補上的及笄禮是一支累絲銜珠金鳳簪,三月裡如蘭的及笄禮是鏨梅花嵌紅寶紋金簪,給明蘭的是一對累絲嵌寶鑲玉八卦金杯;另外給王氏和海氏也多有物件相送。
盛維在原著裡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他經商有道,主張和氣生財,盛維在鄉鎮裡素有德名,憐弱憫老,多有撫恤,每每行善不落人後。他的母親逝世之後,宥陽城裡凡是有頭有臉的人物都來弔唁,上至知府,下到小商人家,無有不來的。
盛紘和盛維作為堂兄弟,比親兄弟還要親厚,兩家相互扶持,盛紘的官場之路,是盛維幫著打點、鋪就的,盛維的經商順遂,得益於盛紘官場的庇佑,兩家互通有無,在成就了一個大的家族網絡,盛家在囿陽成了富甲一方的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