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盛紘的堂兄盛維,是盛家名副其實的「財神爺」

2020-12-17 娛樂回聲

認真讀《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你會發現盛紘不是一個昏官,他愛惜官聲,連皇帝對他的評價都是「素有清名」。雖然他可能做到不到愛民如子,但是也絕沒有魚肉百姓,沒有大肆收受賄賂。他為官謹慎、克己勤勉,一步一步穩紮穩打,做到了京官

盛紘從五品的工部侍郎,到正四品的左僉都御史,後來右遷到兵部右侍郎,古代左遷為降低官職調動,右遷為升官。每一次的官職調動,後面都有一個穩穩地「財神爺」,在後面鼎力贊助。

原著裡也毫不避諱,這些官職的升遷,好多時候是需要銀子打點的。盛紘作為清官,他打點官場的銀子是從哪裡來的呢?原著裡交代的很清楚,盛紘的堂兄盛維就是他的財神爺。盛維和盛紘的父親,是親兄弟,兩個人的父親都是同樣的德行——寵妾滅妻。

盛維的父親更過分,納青樓女子為妾,散盡了家財,幸虧盛紘的嫡母——盛老太太幫襯著,盛維這一房才在最艱難的時候,挺了過來。盛維和盛紘年少時一起讀書,兄弟同病相憐,感情深厚。後來盛維覺得自己不是讀書的料,轉而經商,沒想到發了大財,當然這裡面也有盛紘的功勞。盛紘年紀輕輕便考中了兩榜進士,進而外放做官。

在古代錢還真不是萬能的,沒有相應的權勢庇佑,有錢的商賈人家活得總是戰戰兢兢,盛維有得力的堂弟,而且這個堂弟還官運亨通。囿陽老家的縣令也不過是正七品,古代都說官大一級嚇死人,再加上盛紘長袖善舞,與人為善。所以囿陽的縣令無論怎樣更換,都很給盛家面子。

盛家沒了官場掣肘,所以就悶聲發大財,盛維一家非常知道感恩,知道一個家族的興盛,必須團結起來才行。所以每逢盛紘官場需要打點,不用盛紘張嘴,基本上就是一車一車的銀子給盛府裡送,每年送過來的年貨更是不計其數。

原著裡盛紘從泉州同知升任正六品的登州知州,盛紘掏出需要打點的禮品清單讓盛老太太看,盛老太太囑咐盛紘要「打點得法,禮數周全」。王大娘子身邊的劉媽媽說:這維大老爺與我家老爺雖是堂兄弟,竟比尋常親兄弟還要好呢,也不知花了維大老爺多少銀子,這情面可大發了。

作為盛家的管事婆子,這種話不是亂說的,由此可知,盛維是這禮品清單的最大讚助商。當然這種大手筆的付出也是有好處的,就像王大娘子說的:

維老爺雖未出仕,卻理家得當,家財極厚,錢財於他並不放在眼裡,老爺與我娘家哥哥都做著官,將來也能照拂他的子孫,費他幾個錢也沒什麼要緊的。當然明事理的劉媽媽趕緊打住了王氏的話,不讓她亂說,省得惹盛紘生氣。

除了盛紘官場上的打點,盛家兒女們年節禮品、壓歲錢、及笄禮和嫁妝等等,盛維也毫不含糊,出手闊綽。盛華蘭結婚的時候,盛維除了給華蘭添了豐厚的嫁妝,還送給了盛明蘭沉甸甸的赤金如意鎖(盛家的每個女兒都有)、99條小金魚(黃金製品)。

除此之外每個孩子還有各色湖緞蜀錦數匹、徽州的文房四寶兩套,赤金纏絲瑪瑙鐲子一對,銀葉絲纏繞翠玉鐲子一對,珠釵金簪各兩對,紅豔滾圓的珊瑚珠子和各色琉璃米珠各一盒,各色時新花樣戒指五個,以及孩子們喜歡的一些小玩意。

盛老太太看了都直呼這禮物太貴重了,盛家一共七個孩子,盛維想得比較周全,送的禮物也面面俱到。當然盛紘也很聰明,聽說盛維的二兒子盛長梧想學武,走武術入仕的路子,盛紘立刻表示給盛長梧推薦魯奎魯總教頭,讓他好好照應盛梧。

盛維非常感謝,讓兒子給盛紘磕頭,盛紘說:梧哥兒將來有了出息,也是我們的福氣,有自家兄弟在官場互相照應著,咱們家族才能興盛不是?盛紘照顧盛維的兒子也是真心實意的,後來盛紘又託人保舉盛梧做了了中威衛鎮撫,給他介紹了康家嫡長女康允兒的婚事。後來盛長梧祖母去世之後,需要丁憂,盛紘也囑咐自己的侄子不用擔心,到時候一起幫著他疏通起復。

盛明蘭和盛老太太第一次回酉陽老家,去的時候兩艘船,回來的時候六艘船,盛維足足送了盛紘四艘船的禮物。後來盛紘調到京城做官,盛維除了幫著打點官場的銀兩之外,還給盛紘京城的大宅子送了一堆的吃穿用物,據說光是各色綢緞皮絨就好幾十箱子,禮物豐厚。

盛維的母親身體不行了,正碰上朝廷裡時局動蕩,盛紘和盛長柏都脫不開身,只能讓自己的嫡母和明蘭過去慰問,盛紘內心十分愧疚:想起自己和盛維幾十年兄弟情義,人家每年往自己這兒一車車的拉銀子送年貨,如今人家要死媽了,自己卻只派了最小的兒女去,未免太不近人情。

盛紘也確實想去,但是這時候他已經升任朝廷的正四品左僉都御史,不好為了伯母病喪而告假。本來想讓長柏過去,但是後來囿陽老家又兵荒馬亂,朝廷和路上都動蕩不安,為了盛家的家族榮譽,最後他們父子都沒有參加,不過盛維知道確實事出有因,也沒有心存怨懟。

盛維的二兒子盛梧對母親說:京城繁華,凡是能在京畿重地衛戍部隊裡當個一官半職的,都是權爵子弟;我還是靠著叔父走動,才謀得差事的,後來『申辰之亂』中僥倖立了點兒小功勞,才能升任把總,到地方衛所上,也能當個指揮僉事了。娘,你可知道,若實打實的在邊關苦熬,沒個十年八年的,能成嗎?!

因為盛紘的看護,盛梧少走了很多彎路,後來盛梧在丁憂期間,幫助金陵地方官,維護金陵治安,明蘭就說過,盛梧的這點兒功勞,不用擔心別人冒領,因為京城裡有一個專職告狀御史的叔父,沒人敢貪了他的功勞。

盛明蘭他們第二次回京城的時候,盛維兄妹出手大方,又帶回來了一堆禮品:他們給墨蘭補上的及笄禮是一支累絲銜珠金鳳簪,三月裡如蘭的及笄禮是鏨梅花嵌紅寶紋金簪,給明蘭的是一對累絲嵌寶鑲玉八卦金杯;另外給王氏和海氏也多有物件相送。

盛維在原著裡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他經商有道,主張和氣生財,盛維在鄉鎮裡素有德名,憐弱憫老,多有撫恤,每每行善不落人後。他的母親逝世之後,宥陽城裡凡是有頭有臉的人物都來弔唁,上至知府,下到小商人家,無有不來的。

盛紘和盛維作為堂兄弟,比親兄弟還要親厚,兩家相互扶持,盛紘的官場之路,是盛維幫著打點、鋪就的,盛維的經商順遂,得益於盛紘官場的庇佑,兩家互通有無,在成就了一個大的家族網絡,盛家在囿陽成了富甲一方的大戶!

相關焦點

  • 知否原著:不要小看庶女盛明蘭的零花錢,比咱們都多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裡對盛明蘭婚前的收入,有明確的介紹,作為一個文官家庭的庶女,她的收入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一是逢年過節長輩的賞賜,一是老太太時時地貼補,還有就是月錢。今天小編給大家分析一下這三個方面,看看哪個得到的最多:1.
  • 《知否》原著:墨蘭和明蘭關係好,如蘭差點嫁齊衡,林小娘被騙了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和原著小說中,有很多沒來得及拍的劇情,人物關係也和電視劇中表現得不太一樣! 1.原著中墨蘭和明蘭關係不錯。 在盛府後宅裡,墨蘭原著中屬於斯文敗類型反派,面子上做戲足。明蘭有心計但是圓滑不得罪人,兩姐妹人前很和睦。
  • 《知否》做人當如大伯父盛維「待己以嚴,待人以寬」
    盛維就是老太公育有三子中老大的兒子——盛宏的堂哥,明蘭喊他大伯父。初次見明蘭盛維掏出一團紅綢子包的東西,遞給明蘭道:「這是你堂伯祖母給你的,你幾個姐姐都有,就差你一份了。」然而這只是一部分,盛家的每個孩子都是有份的,可見盛維在當時的財力確實不一般。而且這些年盛宏官場上的人情關係需要銀錢的地方,盛維也沒少出力,這點連王大娘子也是時常掛在嘴邊的。盛宏曾說過自己這些年在官場上的花費,單憑沒少得到這位堂兄的資助,比起這位堂兄盛維做的比親兄弟還多。連不善言辭的盛長柏,也評價大伯父是個「好人」。
  • 知否原著:從盛長柏的婚禮過程,看看古代大家族的結婚流程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裡詳細描寫了盛家嫡長子——盛長柏的一系列婚禮流程,今天小編從盛長柏的婚禮流程,來看看古代大家族成親的系列流程。盛長柏是盛家的長子嫡孫,盛老太太和盛紘對長柏的親事,格外重視。長柏科舉之路十分順暢,逢考必中。
  •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有對付林噙霜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但王氏卻不肯用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面前期最大的反派就是小妾林噙霜,林噙霜在盛家橫行了近20年,盛家的兒女們都深受其害。
  • 知否原著:墨蘭和如蘭都想嫁給齊衡,看看兩個母親是如何處理的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電視劇和原著裡,小公爺齊衡都是一個討喜的人物,他門第顯赫,家世優越,為人和煦溫厚,是裡面名副其實的第一美男子。齊衡第一次到盛府讀書,掀簾進入學堂,就吸引了三個「蘭」的目光,不過很快,明蘭清就醒的認識到兩家門第懸殊、齊大非偶,及時的收住了心。墨蘭和如蘭卻深深地陷在齊衡溫煦的微笑裡不能自拔。
  • 知否:盛家女兒大都嫁給武將世家,兒子們大多娶回文官清流的女兒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盛紘是一個精明的父親,給兒女選擇婚事都毫不含糊,他對每一個兒女,不論嫡出、庶出都很上心,對他們的婚事都格外重視,所以在他的精心安排下,盛家兒女的每一樁婚事,都包含著盛紘的苦心。如果按照盛紘最初的意思,盛家的兒媳婦們都會出自文官家庭,如果沒有什麼例外女兒將都會嫁入武將世家。
  • 知否:寵妾滅妻的盛紘堅持長子必須嫡出,對懷孕的通房決不手軟
    看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被裡麵糊塗昏庸盛紘氣得半死,感嘆淑女盛明蘭生存的艱難,而原著裡的盛老爹還算是一個比較明理、對待兒女比較關心的父親,雖然他寵妾滅妻,但是優點也比較突出,比如:關心兒女教育,在官場上不卑不亢,有超強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為人勤勉上進,仕途順遂,
  • 《知否》原著盛長楓:從天資聰穎到自甘墮落再逆襲,全靠妻子柳氏
    《知否》原著盛紘的幾個兒女中,無論從性情還是相貌上,長楓是最像盛紘的兒子,盛紘花在他身上的心思比長柏都多。長楓讀書也很有天分,連莊學究都覺得他的文風雖然辭藻華麗,但是很有見地,可惜他的科舉之路卻不如長柏順暢,可以說是一波三折。
  • 《知否》盛紘:從六品小官到到從二品大員,盛家靠什麼走向輝煌
    盛太太太太太太婆最初是以侯府嫡女下嫁給盛紘的探花郎父親,盛紘考中進士後,娶的是當時戶部左侍郎的嫡女若弗。兒女的婚事,更是盛紘與老太婆仔細比對挑選的。看家世和人品都要看,而且還要看官場上的前途。而華蘭的丈夫,則是盛氏的親生女兒,華蘭能嫁給伯爵府最有才幹的兒子,這實在是太出眾了,盛家從此與有爵之家相牽。
  • ​知否:難怪盛維夫妻如此尊敬盛老太太,你看他幼年遭遇了什麼?
    導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講的是宋代宅鬥的的故事,主要講的是盛家的故事,盛家在自盛老太爺傳承下來,到盛紘這代一共有三房,大房盛維從商,繼承盛老太爺的經商頭腦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根據哪部小說改編的 原著小說內容簡介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根據關心則亂同名小說改編,原著是穿越題材,講述現代姑娘姚依依意外穿越到了古代,成為了盛府不受寵的六小姐盛明蘭。》》》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更新時間什麼時候播出 每周几几點更新幾集  盛明蘭母親早逝,又不受父親寵愛,處境著實有點慘。
  • 《知否》原著:康姨母頗有手段,為何不幫妹妹對付林噙霜?
    在《知否》中,若要給狠毒的人排個名,康姨母和林噙霜二人,絕對能排到前三名,讓人恨得牙痒痒。可惜康姨母是在林噙霜死後才出現的,若能有二人交鋒的時候,那一定十分精彩。在林噙霜還在世的時候,盛家還沒有高升,盛紘也還只是個五品小官,康姨母自然是不會將盛家放在眼裡的。和妹妹王大娘子本來也沒有多少感情,看見盛家無利可圖,自然不會想去招惹那些混帳事。而且自幼就看不上妹妹,覺得王大娘子愚不可及,無論是智慧還是美貌,都無法和自己比擬,妹妹的死活,她自然不會關心。
  • 知否 知否王若佛這幾點失策 讓林噙霜在盛家橫行
    原著裡,王大娘子還真沒辦法阻止林小娘,  因為林琴霜是以盛老太太故交的女兒身份進的盛府,然後住在壽安堂裡就和後來盛明蘭一樣,  林琴霜動用了手段,先勾引盛紘未婚先孕,  大家都知道盛紘此人一貫愛面子的臭毛病被林琴霜抓住了,拿捏盛紘手到擒來!
  • 《知否》原著:盛紘將墨蘭寄養在王夫人名下,是怕林小娘教壞她?
    《知否》原著:盛紘為何將墨蘭寄養在王夫人名下,真怕林小娘教壞她?文/無計讀書溫馨安逸的生活久了,總會有些這樣或那樣的煩惱和憂愁的問題發生。終於,盛紘的耐心被消耗殆盡了。一再的試探,太不夠聰明了。一把將扯著自己袖的林姨娘搡倒在地上,罵道:「你叫我試一試?倘若我上門提了親,又被人家回絕,你叫我以後在齊大人面前如何立足?你這無知婦人,真真愚蠢不堪,盡想著自個兒的小算盤,也不為全家人想想,我若聽了你的蠢話,將來壞了仕途可如何是好?!」事已至此,林小娘方才後知後覺,發現自己說錯了話。
  • 《知否》:盛明蘭放棄齊衡,帶給你的戀愛啟示錄!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自開播以來,非常受到觀眾喜歡,今天重溫了一遍,劇中盛明蘭與小公爺齊衡的愛情是該劇的一大熱點,盛明蘭是盛紘與小妾所生庶女,齊衡為齊國公府小公爺,氣質溫潤謙和,待人如沐春風。出身清貴、外貌俊美且勤學上進、年少有為廣受京城少女追捧。
  • 《知否》:林小娘殺人都沒事,為什麼墨蘭出嫁後,盛紘卻要打死她
    大娘子知道消息後,好奇只是打頓板子,怎麼人就死了,猜測冬榮身上有打板子的絕技,盛紘就是不想讓林小娘活命,吩咐冬榮用了絕技。其實用不著這麼麻煩,盛紘想打死林小娘,還用得上這些暗招嗎?多打幾板子就行了。為什麼電視劇會專門提冬榮有打板子絕技?這只能說明,冬榮真的用了絕技。
  • 知否原著:盛紘八面玲瓏、長袖善舞,官場之路一帆風順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裡盛紘是一個八面玲瓏,善於察言觀色、長袖善舞的精明官吏。看宋朝的電視劇,你會發現宋朝的好多文人,哪怕蘇軾、王安石還有司馬光這些文人名臣,也難免宦海沉浮,仕途兇險,自古以來伴君如伴虎,這種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讓人膽戰心驚。
  • 《知否》中的不是血親勝血親,怎樣的慈愛,子孫願「以命相酬」
    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品百味人生。《知否》原著中,有很多睿智厚道的長輩,為子孫後代竭力所力地付出所有。盛老爹,做丈夫一般般,做兒子平平,可對幾個子女無一不用心,竭盡所能地為孩子們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小秦氏無所不用其極地傷害顧二叔,也是為了自己兒子能繼承爵位。長嬤嬤為子孫的前程,即使家庭再困難也從未入過奴籍。
  • 《知否》:大娘子提親被拒絕,老太太卻成功了,她到底用了什麼方法
    人家若就是執意不答應,盛家真是拿人家一點辦法都沒有,從墨蘭和梁六郎私通那一刻起,盛家就落了下風,失了主動權。所以吳大娘子提出,讓明蘭和墨蘭一起嫁,明蘭當大娘子,墨蘭當妾室時,盛紘和大娘子是想答應的,實在沒有更好的辦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