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百家》2017年第4期
一針一線不是簡單的小事情,遊子身上的衣褲被密密縫過了,母親的叮嚀便如影隨形地翩聯著你。一個人的生命是重大的,可重大的東西其實都是受控於渺小的機緣的,如同一季子的豐收只是發軔於不起眼的種子,又有那個身殘腦炯的霍金說過:爬過時間蟲洞,可以發現另一個平行宇宙。被母親一針一線穿紉納鞝綴繃上的,永遠烙印著溫馨的照拂,就像風箏,飛的再高也都離不開牽掛著的雙手。當我們凝視歲月滄桑之時,不少往事早已模糊,可那個慈祥的面孔卻始終蓮花一樣綻放著詩性的意境。韶華再老,一針一線總不會睡去,總是一以貫之地坦蕩著淑懿情懷,浮沉中斑斕著日光月輝,明暗裡閃爍著穿透年輪的執拗與茁壯,心香繚繞之間,綰結起聲聲不息的呵護與惦想。
母親埋頭縫補衣裳,那瘦弱的勞形映到煙燻火燎的牆上,不大顯要,但投射到我的心裡卻是遮掩不住的崇高又燦爛,與屋外天上卓耀的星星互為表裡,潑染出「家」最好的大水墨畫,也寫意開兒女羔羊跪乳的永恆紀元。一針一線就是木雕刻刀,將母愛深深鏤上我的心核,孕育出至高無上的風景。娘平常目光很潤和,為兒女穿針引線,她的臉上更充滿著無盡的寧靜安祥,還有藏掖不住的慰籍和榮光,而她勤劬的姿勢更打造出一種不變的堅持叫做家的分量。有時候,她也長籲短嘆,缺吃少穿的煎熬,讓她愁眉緊鎖,淨心去做,而東西不湊手,勁沒出使,窮家難當,困苦刺痛了她的手指,血卻流在我的心間。
一針一線,是家庭國王的勞動權杖,被偉大的母愛開過了光,便成就了一廂金石為開的人倫利器,精誠所至,無不披靡。一針一線,一枚光滑得恭順犀利的引擎,一庹線柔軟得情深意長的粉絲,毫無無兵刃的驕悍,卻有著力透紙背的關注,被捏在母親指間,按照最高指示誓師,於頭上茂盛的想法間蹭亮鋒芒,對準兒女四季裡保暖、納涼的薄弱環節下手,成為愛心大使,性情健將,沿著遮風避雨的需要,醞釀勻稱得體的路線,步正幅圓,絲絲入扣,標緻嫻怡,翻轉出婆娑漂亮的舞姿,仔仔細細,娓娓動聽,長風乾瑞氣,八方輻輳,萬千氣象皆入彀中。被褥面前,一馬平川,正適合母親的針揮斥方遒,九霄龍吟,追風踏月,搖鬃亮蹄,縱橫馳騁,千裡走單騎。衣褲當掬,一如銀燕飛向逶迤崎嶇的山地,母親的針依然得心應手,變幻生姿,無懼奇峰峻岭,胸有成竹,左右逢源,移步易景,凰翥鶯廻,直個揚榮吐葩,獻出一片芬芳花語忘憂新天地。她的交心操頓,一旁採風撰範的《詩經》見證了,禁不住感動地走上來說道:「焉得諼草,言樹之背」……一針一線就那樣執拗地穿過黑夜陰晦,穿過風雨雷電,更穿過無奈的愁憂、痛苦和傷悲,帶著聲聲不息的灼熱叮嚀和光芒萬丈的大愛,義無返顧地在兒女們的心頭打造出一片錦繡江山。感謝一針一線啊!它讓我即使在外面吃再多苦,都始終初衷不泯,更時時處處哽咽無期地受活著,神馳情篤地領禮著一份巍峨的提勵與關照,無論遭遇何種困難險阻,其實內心很是寬慰,備受鼓舞,信心充實,鬥志昂揚,因為我和母親,與那塊養育了自己的家鄉熱土僅僅隔著一個夢的距離。
母親總是不分白黑地與針線、老粗布相濡以沫地廝混在一起,絮不盡的是關於營生、日子、體溫、火炕和季節知冷知熱的家常。那些話題被汗水溻過,被陽光曬過,被辛酸苦辣淬火過了,才如此休戚與共,語重心長,擲地有聲,繞梁三日不散。
母親的針線簸籮子其實就是打造家庭社稷的兵器庫,十八班武藝叮噹響,飛針走線挑大梁。為家庭溫飽幸福披荊斬棘,篳路藍縷,探路拼搏;焚膏繼咎,兀兀以恆,領跑屋簷下的生活訴求,從那裡走出的是一行行潔白踏實的頤和跫音,老少輒心希冀的飛翔夢想,只要兒女們旺旺祥祥事業有成,再怎麼累也值了。
正是因了針的尖銳雅俏,線的纏綿淡泊,針線剛柔相濟的合巹無猜之美,才演繹出把腳花的服服帖帖,平平整整,一派遊子身上安分有度的矜持與端麗,全然追夢逐潮的飽滿熱情和彌堅鬥志。這怎不令奔波天下的兒女們初衷永葆,無懼漫漶寒夜的噬咬,頑強抗爭,一遍遍溫習著煤油燈下的身暈孜孜提勵,開拓進取。針線是闖蕩社會的鼓舞,是回歸村野的理由,是探索的勇氣,是成就的孵化器,是人生課堂的必要教具,是開啟立德成才之鎖的鑰匙。
母親飛針走線的身影仿佛躬拉著歲月之舟的縴夫,雖然沉默的生計裡聽不到渾重、雄壯的號子,但是,那咆哮於她心上的滾滾江濤卻讓我憑生出一輩子都匍匐在地的衝動與夙想。我知道那一針一線傾訴不盡的是人間真愛衷腸,抻不斷的是同一屋簷下相濡以沫的澎湃心音。針線的嗓門就是大地的喘息,針線的悸動醞釀著遊子家園愁緒百結的醇度。針針線線犁鏵一樣的耕耘催開貧寒過後的豐稔,撐起家庭的門面和兒女的尊嚴,也牢牢地挽住了回望的眸光和思念的遒勁,讓接踵而來的光景結滿了鄉愁的種子。
每次做好一套衣褲讓兒女們試穿,看著合適,那喜笑顏開的回報成了母親解乏寬心的丹藥。母親顯得很是激動,望著陽光下兒女們即將出門的方向,眼圈一熱,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她知道自己所做的只有這些了。兒女是社會的國家的她也早就明白,自己雖然生了他們,含辛茹苦養活了他們,但是,只有盡最大努力將他們妝扮好了,歷練妥當了,打理正莊,瞅著順溜了,才有資格交卷。那是她一個婦道人家對命運的理解和擔當,被人瞧得起是她一生顛撲不破的追求,為家庭丟作她不幹。她到底滿意地把兒女們遞到了社會手裡。兒女們帶著母親的臉面闖蕩去了,若干年後給母親捎回了個臉面。兒女們儘管暫時被另一隻手領走了,母親的手裡只剩下一根孤零零的針,可望一眼遠處無遠弗屆綠潮湧動的大地,便不覺得年邁體衰形隻影單了。她心裡想只要明年秋上棉花再鋪天蓋地地盛開,就能紡出成千上萬條門前河流一樣浩浩蕩蕩的線,就能織出排山倒海般的老粗布,而登上針線們搭起的橋,她和她的兒女定能在夢中相見。母親的夢被遠行的孩子帶到異鄉,母親從前的祝福一一應驗在了兒女身上。誰沒有被一針一線盯上過?被盯上了,到底是件幸福的事啊!想到針頭線腦給她們母親兒女一場的撮合,皺紋緊逼的她感恩地攏了一把鬢角的白髮,卻不經意扯漏了一地內心甜蜜的笑聲。
如今,母親疲憊地倚在往事的邊緣,秋風亢爽中默默守望著那片緩緩下沉的夕陽,田埂上低低喚過來的羊咩牛哞簡譜著老家的炊煙,對城市的疑惑讓她的聲音沙啞,但她哼得出家鄉的小調,兒女就是她內心優美瀏亮的主題和溫暖的旋律,一針一線錦繡出的收成使得她更有底氣對抗著愈濃的蕭瑟和凜寒的覬覦,歲月的刀鋒只能把她矯健的身姿刪減得越來越枯瘦,卻無論用什麼姿勢都剪不去了她的期盼和驕傲,割不舍兒女們燃燒著恆熾心火向著故鄉方向的思念,眺望……
該走的永遠留不住,針線縫出的樸素詩意註定成為難忘的記憶。她小心收起來,再沒有炕角可揭了,就把針線關到掛毯後面吧,卻還是想著針尖向裡,生怕兒女淘氣玩耍扎破了手指。哦!都忘了,他們已經長大,不在身邊了。那麼,就徹底舒展開全部的皺紋吧,將滿腔歡樂與幸福灑進門前的陽光,讓兒孫子們像自己餵養的鴿子一樣,在充滿愛意的普照中向著藍天飛舞,翱翔……
那難忘的高粱篾席
……隱約之中,我看到金秋的前沿,那麼些紅高粱閃爍著琥珀樣斑斕的皮膚,潮水般滾湧過來,而父老鄉親們揮動了陽光下粗糙勤巧的手語漸次就編織出了歲月深處篾席的明媚。
孩提時代我們表兄妹幾個常在姥姥鋪了高粱篾席的火炕上摸爬滾打,嬉戲撒歡。那可心朗意的高粱篾席花紋縝密,交織錦簇,圖案精緻,光溜溜,瓷亮亮,好看又耐用,質感挺託爽適,帶給人美滋滋的享受,實在是北方平原地區極帶勁的民間純手工物品啊!
小孩子們總愛踩在薄薄的高粱篾席上來回蹀躞,以讓凸起高粱莖皮、骨節揉搓著腳心,感覺痒痒地很是受活。三伏天傍晚,狼竄夠了,我便靜靜躺在上面,端詳著窗外飄動的樹頭枝葉,諦聽飛舞的小鳥嘰嘰喳喳唱歌,呆呆地與圓圓彎彎的月亮、眨著眼睛的星星對話。而每每此時,姥姥總是拿著一把大蒲扇不停地搖晃,驅趕著讓我不耐煩的蚊蠅,講述著一個又一個動聽的神話故事,慢慢地,我就在她的精心呵護下進入了夢鄉。烈日炎炎、蟬聲四起的盛夏中午,和藹細心的姥姥常把寬大的高粱篾席收拾得乾淨整齊,好供淘氣包們舒舒坦坦地睡。不過,頑童覺少,錦秋湖大野裡有的是恣剛的誘惑,於是,我就光想著顛出去踢蹬。姥姥不放心,害怕溺水鬧「饑荒」,常苦口婆心地規勸,絮叨不停,進而用身體強行把我臥在火炕裡首,胳膊緊緊摟起我,讓我安安穩穩枕著,哄我睡午覺。然而,那時活潑調皮的我按捺不住脫兔般的亢奮衝動,根本體會不到她那份溫馨的用心,只一門心思地念著和小夥伴們耍愣,受不了窩在他懷裡的拘束和沉靜,但又一想立馬走了她又不讓,於是,就佯裝聽話,「假睡」一會兒,等疲乏的姥姥睡熟了,便躡手躡腳地溜下炕來,輕輕撩起門帘子邊縫擠出去,逃之夭夭,解放了一樣「瘋癲」去了……上五年級了,學校為管住我們湖區的孩子私自下灣澡洗,要求一律讓同學們來教室午休,由班幹部輪流點名值守。所以,午飯後,姥姥就捎上蒲扇,找來布繩捆住一令捲起的滑堂細潤單人高粱篾席塞進我手裡,親自送我去學堂了,還再三囑咐別弄折了。
常言道:「炕上席,臉麵皮」。我所居住的黃河三角洲平原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幾乎家家戶戶都沿襲著火炕上鋪花紅蓆子的習俗,娶媳婦、過年就更講究了。那高粱篾席還作為厚親戚贈朋友的特產禮品。
錦秋湖裡風水好,地岔更棒,因而,長出的高粱棵娉婷玉立,「鋼筋鐵骨」的高粱秸稈幹熟時,從裡瓤到外皮葉常都透露出白花花紅殷殷的顏色,依稀鄉親們稼穡勞苦、艱劬磨礪成就的心血本相,破篾編席則神採炯明,模樣很是翹楚俊秀,頗為養眼。高粱篾席與草蓆不同,草蓆的紋理綿軟易保溫,但不宜水洗、曝曬,否則,會破壞席草纖維結構,縮短使用壽命;高粱篾席則恰恰相反,竹性強,韌勁大,散熱快,同時可基本放開了洗曬。燠燥的酷暑裡,午飯後有經驗的社員們相約撐著小船找個倒垂柳花蔭涼,高粱篾席一鋪,蓋件褂子,蕙風香息地困上一覺,甭提多愜意了!
老家高粱篾席花樣紛繁,中央和四邊都織有好看的圖案,較常見的中央圖案有棋盤花、梅花、三個萬字花、風轉走地花、谷籮添花、星鬥花等等,邊緣圖案有王字花、山字花、正字花、萬字花、山字花、單城牆花、水波浪花等等。高粱篾席按顏色,分紅席和白席;按種類,又分獨席、枕頭席、穿房席、滿天星席等。若是一對新人圓房的時候,床上鋪了一領紅篾席,那就扶乩了物語吉讖,預示著往後的日子裡高高在上、紅紅火火。高粱篾條編織的各種型號的花涼蓆,光滑潔淨,涼快離汗,是夏季鋪床的佳選。湖區有名篾匠的編織工藝尤為嫻熟高超,他們精心編織的供年輕人結婚用的花蓆子裡面甚至還能變化出燈籠、燭臺、花瓶、亭臺樓閣等圖案和「喜」、「福」、「吉祥如意」、「美滿姻緣」等字樣,多貼在洞房壁上作裝飾品,另外還可用細薄篾條編成茶壺墊、椅墊、四幅屏、幀子、提包等精緻的工藝品。
「一溜邊河崖」村子有大年初一看新媳婦的習俗。過去,多數農家選擇在臘月辦兒娶女嫁的「公事」。更有的主幹脆來個過年娶媳婦——光好事。喜上加喜,雙喜臨門,老百姓就圖個吉利。洞房房早就粉刷一新了,牆上貼一大紅「囍」字,賀聯盈門,窗戴紅花。屋頂新紮的「虛棚」圖案俏麗。而炕上鋪的由上乘高粱篾子編成的蓆子尤其吸引大夥的眼球,更為新居平添了幾分喜氣。因高粱的「粱」與「良」諧音,「席」與「喜」諧音,「高粱席」寓意「高良喜」即好媳婦旺光景。殷實富裕居室山牆上則赫然垂踞著一幅標緻的嶄新篾席做裝飾,就像現在流行的掛毯。後來,當高粱篾席變得越來越稀缺金貴了,街坊們才圖省事草率地以緞面代替。
那鋪一領領鋪進陰曆火炕上的高粱篾席就那樣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往事茫茫,綿瓞似夢綢繆無期,或許唯有尋著懷緬的絡路才能找到打開它的鑰匙……
作者簡介:安雷生,山東博興人,1974年出生,北京師範大學政教系畢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理事、山東省散文學會創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大眾文學會《黃河文藝》主編、中文在線籤約作家、濱州市作協主席團成員。
1994年開始文學創作,同年發表處女作,先後在《中國作家》《星星》《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文學》《收穫》《散文》《文藝報》《散文選刊》《青海湖》《山東文學》《詩神》等報刊上發表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近300篇,正式出版有散文集《芳野緬歷》《奇峰華水競風流》《「北國江南」錦秋湖》《闖莽獵美錦秋湖》、詩集《鶯花爛漫》、長篇小說《霸俏狼煙紫蘆花》等多部。先後獲得「蔡文姬文學獎」一等獎、「李清照文學獎」一等獎、第二屆全國「詩神」詩歌大獎賽金獎、山東省優秀文學圖書一等獎、「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徵文」一等獎等國家級、省級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