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因為愛吃,
舌頭在不同的醬料口味中,
奔赴一次次刺激的旅行。
十年後,學會懂吃,
才明白追求天然的食材,
是取決一切味道的真理。
————李霞
湖南菜,以口味為主,靠重油、重辣、重鹹來調味食材的香辣。而潮汕人追求的則是食材原汁原味的口感。這兩種飲食習慣及美食文化的派系,撞在一起,會在長沙人的餐桌上擦出怎樣的火花?
「食在潮汕,味在長沙。」我個人認為長沙人與潮汕人的區別在於:前者會吃,後者懂吃。
2016年3月份,老闆李霞關了經營的湘菜館與西餐廳,將距離999.8公裡的潮汕牛肉火鍋帶到了長沙。不到5個月的時間,她又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於7月份的夏季,在解放西路又開了另外一家直營店。
「作為土生土長的長沙人,愛上了潮汕火鍋,並非心血來潮,而是潮汕牛肉火鍋真的很健康養生。從愛吃、會吃、懂吃,是身心與味蕾的一場旅行。」
作為本地第一家進駐潮汕牛肉火鍋的頂福勝,李霞倡導「做適合長沙人口味的潮汕牛肉火鍋」。當初,獨自一人在汕頭旅遊的她,萬萬沒想會被一塊牛肉,一鍋清湯所徵服。在朋友的介紹下,自己第一次嘗試了清湯涮牛肉的天然好滋味。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在汕頭足足吃了三個多月。
回到長沙,李霞走街串巷,沒有發現一家以潮汕牛肉為主的餐廳。長沙餐飲市場還停留在「生猛海鮮」與「粵式打邊爐」的落後階段。於是,她帶領自己的團隊去到汕頭學習了一年多,讓師傅從基層開始,選牛到分解再到出品,層層把關。
以灰黑為整體設計的頂福勝,店內擺設的原木材桌椅,在簡潔柔和的光線下,能讓人舒適、專注地享受眼前的美味。四人桌、六人桌,更便於朋友聚餐、家庭聚會。
「很多餐飲環境,都是老闆個人喜愛或追逐時尚,並沒有將食物的出品與就餐環境聯想在一起。滿桌紅彤彤的牛肉拼盤,讓大家一眼望著就有食慾,我希望這樣的就餐環境,能讓人們將注意力更多地關注到食材上。」室內設計出身的李霞,餐飲經驗豐富,深知食物的出品與環境是惺惺相關的。
頂福勝的由來,與李霞的人生經歷,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前期開湘菜館、西餐廳的她,早已在長沙的餐飲市場站穩了腳。
也許對她個人而言,一覽眾山小的背後是下一座高峰的徵服,李霞希望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翻山越嶺,取得再次勝利。
曙光店,一天的營業額可達到48000;解放西路店,一天的營業額可達到39000。足以見證頂福勝已在食客的心中留下了「口碑店」的好印象。
在這個強調口味出眾的時代裡,當外地傳統烹飪與本地傳統口味撞在一起,於是就形成了另外一條成熟、穩定的經營理念。再通過正確嘗試,適當的改良及調整。想必,這就是頂福勝帶來長沙食客的驚喜之處吧。
「作為長沙第一家潮汕牛肉火鍋,食客始終是我的老師。味道是否需要改進、是否增添菜品,他們給了我最好的決策。」
長沙,是一座具備前衛、時尚、嘗鮮度高的城市。長沙人的性格,好奇心重,包容度大。針對餐飲,紅得快,但做不出自己的口碑,沉澱不了自己的品牌文化,很快就被淘汰。頂福勝,作為長沙第一家引進潮汕牛肉火鍋,以及將兩者傳統文化合二為一的品牌店,靠的就是腳踏實地。
「目前,頂福勝只有曙光店及解放路店,之所以沒有快速佔領市場,是因為在原材料上,我們無法做到供不應求。餐飲人最大的忌諱就是貪婪。為了賺錢去拓展,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掉。」
潮汕人好牛肉,長沙人好口味,其實都與食材的品質有著重要的關聯。頂福勝的鮮牛,並非潮汕當地所產,而是從四川貴州等地運來,在當地飼養一陣後,再送到指定的屠宰場進行宰殺。
「我們有專業及穩定的牛肉供應商,所有經過檢驗合格的黃牛均從雲貴那邊採購過來,在株洲的養殖場先飼養一段時間,然後運送到長沙指定的屠宰場進行宰殺。看似費力不討好的運輸方式,就是為了更好、更具安全性地保證牛肉的品質。」
至於,如何辨別牛肉的好壞?李霞介紹,頂福勝有通透性極好的開放式廚房,食客可以直接圍觀牛身上的每一個部位的肉。
站在廚房外,師傅們揮舞著菜刀,快速地庖丁解牛式的分割,把各個最美味的位置割出來,三連刀的手切方法,更是讓牛肉的完美口感進行到底。
眾所周知,在汕頭,普遍以夜宵、大排檔為主的牛肉火鍋,人們習慣坐在馬路邊,打著赤膊,喝著啤酒,涮著火鍋。
「一人一鍋,湯底不受任何食材的影響而串味。另外,我之所以選擇了潮汕牛肉火鍋,就是認為這樣以天然食材為主的火鍋料理。不應該成為冬季的專享,它應是無季節性產品,任何時候都可以品嘗。」
「喧囂熱鬧」的火鍋文化進駐長沙,卻實行了「一人一鍋」的改良制。沒有了雙雙筷子在湯底裡遊蕩,也沒有迎面撲鼻的熱氣,頂福勝,將潮汕牛肉火鍋做出了長沙人眼中精緻火鍋的口碑店。
秉承傳統潮菜崇尚食材本味的要求,頂福勝推出的潮汕牛肉火鍋,用的就是簡單的牛骨湯。
一鍋清湯,卻大有文章:牛骨、牛油熬製10多小時,湯底透著鮮香清潤。再加上墊底的白蘿蔔、玉米,既能吸收湯底的油膩,還能提鮮,增加涮肉中的清香味。
正所謂原湯化原食!「化」,是指通過食材來幫助腸胃蠕動,促進消化。其二就是補充營養,涮過牛肉的湯底,富含各種人體補充的胺基酸、礦物質。
的確,長沙人在吃火鍋的時候,幾乎沒有喝湯的習慣。但李霞卻倡導食客在涮火鍋前後,喝兩次湯底。在頂福勝的餐桌上,都擺放了芹菜末與香菜末,並不是為了蘸醬用的,而是為喝湯所配。
她認為:涮之前喝,清理腸胃,打開食慾。涮之後喝,經過各種肉類涮過的湯底,早已化為一碗香濃鮮美的肉湯,能促進消化。切記,不要涮粉條、土豆一類的澱粉食物,這樣湯底容易串味。
吃慣了重口味的長沙人,認可汕頭人的清湯牛肉的鮮嫩,卻對蘸醬發生了爭執。很多食客覺得沙茶醬只適合偶然「嘗鮮」,長沙人冇得辣椒,吃什麼都食之無味。
在蘸醬的關鍵,曾讓李霞吃盡了苦頭。在她眼中,傳統潮汕牛肉火鍋更偏愛沙茶醬,這與地域文化惺惺相關,但既然進駐到了長沙,就應該尊重當地人的口感。
經過廚師團隊的反覆嘗試,針對潮汕牛肉火鍋的地方特色,頂福勝做出了最適合長沙人口感的三種蘸醬:山胡椒油辣醬、海椒辣醬及秘制沙茶醬。其中,調配的沙茶醬,也並非潮汕傳統的沙茶醬,在口感上降低了甜度,利用花生與芝麻的濃醬來保留沙茶醬特有的香氣。
口感豐富,略帶油脂的牛內臟,如厚切的牛舌、牛百葉就適合山胡椒油辣醬。個性鮮明的辛辣,給舌尖帶來陣陣刺激,不僅能去除牛內臟的腥味及油膩感,格外爽口。
經脈豐富的五花趾和三花趾等,更適合蘸海椒辣醬,口感會更加豐富。鹹鮮香辣,是長沙人喜歡的口味。並且,咬上去脆爽彈牙。好酒的滿哥,格外偏愛這兩款產品。
像嫩肉、脖仁,肥胼的密度集中,就非常適合蘸沙茶醬。頗受怕辣的女性及小朋友的喜歡。
總而言之,在吃牛方面,李霞品出了個人見解,悟出了豐富經驗。也許不是潮汕人的她,但在懂吃方面絕不亞於潮汕人的鑑賞水平。
「食在潮汕,味在長沙。」
作為長沙第一家潮汕牛肉火鍋,
你有什麼評價或建議想與頂福勝聊聊?
精選留言20位,
送價值168元一頭牛(可供2-4人食用)
抽取時間2017.5.25
「一家潮汕牛肉火鍋店,有沒有新鮮的牛肉,就看它有沒有手打牛丸。如果超過四小時的排酸期,牛肉丸的入口是渣的,無任何Q彈感。」
小肉丸做出大名堂,秘訣就在於「手打」,刀切手剁,都達不到那種「彈」和「爽」。新鮮的牛肉,打出來的牛肉丸效果最佳。
「另外,手打牛丸還看重溫度。天氣炎熱,沒有打成肉漿的牛肉,油脂與水分早已在空氣中揮發掉了,這種牛肉,在我們眼中已經是「熟肉」了。這時候再去打成牛肉丸,第一它無法成型,第二它的口感很渣。」
牛腿肉用刀把筋去掉,切成大片,放在大木砧板上。在肉上縱橫淺淺地切上若干刀,之後手持兩把3斤重的鐵棒,有規律地上下捶打,要用足肩膀力氣,打出規律的啪啪聲。
至於烹煮,李霞更是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她認為溫水煮牛丸要比沸水煮牛丸,口感要更好。沸水下去煮牛丸,牛丸中的肉漿很快散去,並且肉質因高溫立馬熟透,口感很柴。溫水時煮牛丸,隨著溫度慢慢上升,將肉漿包裹在牛丸內,入口的爆漿就是這樣形成的。
食牛,本是潮汕人茶米魚飯之外的一大美食特色。但在頂福勝,牛肉刺身,做出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高水平。
好食材,吃原味,追求極致的新鮮,對食材的要求好比日式料理中的魚生。在李霞眼中,牛肉達到一定的品質,任何烹飪手法都是糟蹋,刺身是還原了牛肉的精髓之處。
據廚師長介紹,用來做刺身的牛肉,格外挑剔,取自牛身上最嫩的部位————背脊骨。這個部位出品的牛肉,機率不到兩斤,因纖維豐富,密度飽滿,堪稱「牛黃金」。在切法上頗有講究,不能切片,只能「切棍」,並且大小一致。
長條形的牛肉條,蘸醬入口,辛辣刺激的過後,是牛肉特有的滑嫩。細細品嘗,肉隨著口腔的溫度似乎在慢慢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