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毒app涉嫌售假」上了熱搜,
可能有人會問:毒App是幹啥的?
圖片來源:微博熱搜截圖
可以這麼說吧,
它是國內最大的球鞋迷聚集地
前身是體育迷聚集的虎撲裡的一個版塊,
有「大神」免費為網友鑑別球鞋真偽,
因其鑑定的專業度受到鞋友們的信賴,
吸引了大量死忠粉。
看到市場需求,「毒」從虎撲獨立了出來,
初期主要做體育裝備的鑑別,分享和社交。
圖片來源:毒App截屏
2017年它轉型為球鞋買賣平臺,
跟一般的網購平臺不同,
因為主要特色和需求是鞋類的「真偽鑑定」,
毒採取的是「先鑑別,再發貨」的購物流程:
賣家先發貨到平臺,經過平臺鑑定合格後再發給買方,所以一般物流時間較長,7-10天左右。買方收到的球鞋會有毒App出具的鑑定證明書。
圖片來源:知乎網友
知名的莆田高仿鞋界,
都以自己的產品能過毒,作為品質驕傲。
去年的雙十一毒App在蘋果AppStore免費榜
一舉超越京東和淘寶,
登上了總榜第4位和體育類第1位,
鞋友們的購買力、毒的影響力不言而喻。
「網紅」王思聰都在微博點名過「毒App」,
這可能是思聰少爺為數不多的硬推廣,
此舉被質疑「打廣告」,遭到王思聰否認,
他表示只是給大家安利自己本來也在用的東西,
毒App沒給錢,算不上打廣告
圖片來源:@王思聰微博截圖
不過從天眼查查詢的結果顯示,
發了安利微博後幾個月,
王思聰確實入股了「毒」,持股2%:
圖片來源:@天眼查 微博圖片
如此受人追捧和認可的球鞋鑑定交易平臺
最近卻頻頻傳出「涉嫌售假」的新聞。
售賣莆田鞋編造為聯名款,被品牌方打臉
最早爆發的是「知乎求鞋」事件,有知乎用戶提問一雙名為AF1 x Reigning Champ的鞋款到底在哪可以買到,立馬就被推薦去「毒App」。
一位叫做「陳尼瑪」的答主,作為球鞋愛好者,非常堅定的否定了有這雙聯名鞋款的存在,但是網友們在毒App裡卻真的搜到了這個系列,還被售出了20雙。
圖片來源:毒App搜索截圖
被網友嘲諷不專業的「陳尼瑪」先生通過搜集信息、聯繫RC官方諮詢是否出過這個聯名款,官方回應:NO,並確認了這是兩雙莆田款。
隨後,毒App也發表聲明承認商品類目管理存在問題,假貨是商品管理的問題,鑑定部門和此事劃清界限,售出的20雙在賣方鑑定階段已被駁回。
官網鞋被「毒」鑑定為假,退回遭掉包?
網友A爆料,他從官網買的椰子鞋,放在毒App售賣,在鑑定階段未獲得通過。並表示發現毒退回的鞋子是被掉包的,因為鞋子在寄出時他有做相關標記。
圖片來源:微博網友圖片
這是被媒體廣泛報導的案例之一,
但是相關證據不足,
具體情況我們不好下結論。
另外,毒一直強調「拒絕假貨,假一賠三」,
因此不少人調侃:
求求讓我在毒上買到假貨吧!
但是真的有「假貨質疑」時,網友卻遭遇了:
毒的客服處理態度並不積極,
而是採用推諉,拖延,不回應。
「毒」銷售假鞋,給買家300封口費?
網友B反映在App上買了一雙Nike Air more液態銀,收貨後第一時間拿到潮流運動裝備的社區「get」上鑑定,結果顯示為假的。
還有用戶爆料稱,該平臺出售的鞋盒與鞋子不配套,被質疑投訴賣假貨後,對買家帳號做永久封禁,毒的客服提出給300元作為封口費,買家錄下了和客服間的對話為證。
圖片來源:網友上傳圖片
除此之外,新浪旗下的「黑貓投訴平臺」上也有不少關於「毒App」的投訴單。我在上面查詢了關於「毒App」的相關投訴: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平臺搜索截圖
有709條結果,99%都有進行回復,毒APP的客服工作還是挺認真負責的?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平臺截圖
但是點擊進去投訴詳情,很多投訴的處理過程都是不了了之的,網友追問「怎麼不回復了」,但是該投訴單已經處於「完成狀態」。
這些投訴裡,
比較多的是關於「手續費」不合理的糾紛,
因為作為鑑定平臺,毒賺的錢主要是「佣金」,
售鞋賣家要付給毒球鞋原價的9.5%,
如果在鑑定及售出後被退回,
也由賣家承擔順豐郵費。
另一邊,如果買家對產品有質疑,
想要退貨,也要付一定百分比的手續費。
買家覺得「七天無理由退換貨」
是受法律保護的權利呀,
怎麼平臺還要收手續費呢?
我們可以看到,在毒App的產品說明中
有一項「不接受退換貨」
但又說「拒絕瑕疵」。
如果毒承認了產品瑕疵,
卻又不接受退換貨,
這不是很矛盾的霸王條款嗎?
圖片來源:知乎網友上傳圖片
其實能理解毒要求退換貨買家付手續費,
大概是擔心產品被掉包,
需要對寄回的產品再鑑定,
也是要花費人力物力的。
但還有一類投訴,毒的操作就更騷氣了,
「鞋子漲價後,不給買家發貨」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平臺截圖
橫豎都是你說的算,
難怪被網友們戲稱:
買家多花錢,賣家少賺錢。一家毒大。
本來毒App只是「球鞋」群體的事,
怎麼會突然爆發呢?
擁護者認為是媒體在帶節奏,
基本所有新聞稿寫的都大同小異,
也沒有確鑿的證據,
就憑几張聊天記錄煽風點火,
肯定是毒App風頭正盛,被搞了。
圖片來源:@財經網微博截圖
有人覺得本身球鞋市場水就深
只能憑藉鑑別師的肉眼評判,
這個行業人才水平本就有高有低,
如果工作量大,
難免會出現「看走眼」的情況。
圖片來源:知乎網友上傳圖片
有網友還親測,
把毒寄來的球鞋,再由毒的鑑定師評定,
結果卻變成了「假」
圖片來源:網友上傳圖片
另外,很多球鞋都屬於價格高的商品,
而毒定的抽成比例太高,
收費不合理,確實容易產生糾紛。
針對質疑,毒App昨天發布的聲明如下:
圖片來源:@毒App微博截圖
毒App回應稱,自成立起,毒即通過持續大量的投入以追求消除假貨(表明立場,沒有假貨)。毒App業務不涉及供貨採購等環節(假貨質疑不成立)。媒體質疑的問題之前已作出回應(媒體報導不要片面),對惡意售假等情況制定了包括但不限於封號等處理(封號是正常處理方式)。
哎,這聲明都沒說到點子上啊!
我們究竟想要的真相是什麼?
借用網友的一段話來說,作為一個特殊的買賣平臺,毒App從收貨鑑定到發貨全部自己說了算,失去了規則的制約,當裁判也當運動員,再好的初衷也會滋生邪惡,賣家的產品鑑定全由毒來判斷,對細節的要求卻不能統一;買家收到瑕疵甚至假貨投訴無門,不斷申訴只換來包郵、滿減券。這還怎麼玩呢?
毒App事件爆發的最大的影響可能是,
不少網友開始擔心:
自己從毒App上購買的球鞋是真是假?
或者究竟什麼平臺才能完全可信?
如果連最開始的信仰的崩塌了,
那還有誰能給出真相?
圖片來源:網友分享毒App官方宣傳圖
關於這件事的報導,我選擇不跟風,不站隊,不引導輿論,文章所選的示例,雖然都是真實網友發布在網上的,因為用戶主觀性比較大,沒有毒App方面的回應,所以事實如何,還不能太早下結論。接下來有新的進展,我會持續關注,
有用過毒App買球鞋經歷的朋友,可以留言區分享一下感受,我更相信你們的話。
文章資料來源:
天馬商盟:毒APP賣假鞋事件是真的嗎 毒APP售假打臉王思聰
說唱HIPHOP:毒APP售假再上熱搜,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知乎搜索「毒App」相關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