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時候封建的階級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人的出生就決定了他的社會階級,那時候就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只要投胎投得好,吃喝玩樂永不愁」。如果出生不好的寒門子弟想要改變他們的貧窮,就只能去參加科舉考試,考取功名才能夠脫胎換骨,過上不一樣的人生。清朝的時候考試使用八股文,這個可以說是一個思想上的超級枷鎖,很多有真才實學的人都被這個考試制度壓迫著。
李鴻章的爺爺李殿華也是一個讀書人,到那時苦讀詩書十餘年,都沒有考出什麼功名。後來的他放棄了考科舉,準備回家種田。李殿華的醫術非常精湛,所以他常常去幫別人診治,在一次外出過程中,李殿華看到一個病重的小女孩,這個女孩因為得了天花所以被遺棄了。李殿華看到小女孩這樣,醫者仁心,還是把她帶回家醫治,為了幫助這個小女孩,李殿華把家裡面的值錢玩意典當掉給女孩買藥,後來女孩也如同李殿華想像的那樣痊癒了。女孩在長了天花以後,面部的損傷難以癒合,留下了傷疤,所以長相醜陋。李殿華將這個女孩收為義女,一併養在了家中。
這個女孩子雖然面部的容貌被破壞了,但是對待生活的積極心卻沒有被破壞。她對於救她回來的李殿華一直抱著感恩的心,也從心底裡面把李殿華當成自己的親生父親。李殿華自己一共有四個兒子,那時候的家境非常的貧寒,再給前面三個兒子娶親的時候可以說已經把家底都拿出去了,剩下的一個小兒子也快到結婚的年齡了,這可愁壞了李殿華小兒子李文安非常的懂事,他理解父親的難處,所以李文安決定娶自己的妹妹,這樣子父親就不必再著急了。
李殿華的這個義女雖然長相已經被毀壞了,但是人是非常的勤快的,家裡面的很多事情都是她在打理,家務活也是她幫忙幹的。李文安的身體從小就不怎麼好,經常生病,所以義女在打理家務的同時還要照顧李文安,在日積月累的相處下面,兩個人也有了感情,他們心裡都清楚對方是兄妹,所以就把感情埋在心底。但是後來父親的憂慮讓李文安鼓起勇氣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既然他們兩個人都沒有血緣關係,那麼結婚又有什麼關係呢?義女對於李文安的決定更加是沒有反對意見。李殿華看到兩個孩子都點頭了,那麼他也隨著他們自己的發展。等兩個人到了年齡的時候,就結成了夫妻。
雖然兩個人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在外人的眼裡,他們之前還是兄妹的關係,所以在街坊鄰居那邊還是有不少壓力和閒言碎語。但是兄妹兩個人都不是很在意,對於她們來說,把日子過好才是真正要做的事情。他們結婚以後,兩個人互相愛護,感情非常的好。妹妹鼓勵著哥哥去讀書參加科舉考試,兩個人分工合作,一個在外面考取功名,一個在家裡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後來哥哥不負眾望,考取了功名,家裡的生活條件也變得比原來好得多了。兩個人在婚後孕育了八個孩子,兩個人的思想也比較前衛,非常重視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所以在他們的教導下,孩子變得非常優秀。其中有一個兒子還成了一位聞名天下的大人物。
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清朝名臣李鴻章。李鴻章在清朝的時候創立了北洋水師,後來還推動了洋務運動的開展。雖然說他也代替國家去籤署了一些不平等的條約,但是那都是替慈禧背了黑鍋而已,其實李鴻章本人在談判的時候一直都在為國家還有百姓考慮,李鴻章對清朝忠心耿耿,把自己的一番熱血都奉獻給了清朝,但是後來看著清朝走向覆滅,卻無力改變,也是一種心酸。李鴻章在籤署人生最後一個不平等條約以後,含恨去世。
李鴻章的後代也出現了很多的傑出人物,在他第四代第五代的子孫中,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三個兄弟經過不斷的努力打拼,後來成為了一方富甲,手裡都拿著幾個億的資產。李鴻章的女兒李菊藕從小長相就非常的清秀,才氣也尚佳,後來因為她的一腔痴情和離了兩次婚的張佩倫結成了夫妻。也幸虧李菊藕有這麼一腔痴情,才有了後來的孫女張愛玲。張愛玲是近代最著名的小說家了,也算是很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