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用歌聲溫暖人心,用音樂歌頌英雄!由河南音樂廣播、黑龍江音樂廣播、新疆音樂廣播、江西音樂廣播經典1034、重慶音樂廣播、福建音樂廣播、山西音樂廣播、廣西女主播電臺、福州廣播電視臺、中山廣播電視臺全國十家廣播電臺發起,巴彥淖爾文藝生活廣播FM97.7等全國50餘家電臺共同響應積極參與推薦,傾情策劃發起《聲暖人心 我們在一起》 抗擊疫情公益歌曲大型徵集展播活動,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支援武漢,我們在行動!抗擊疫情,我們在一起!
從今日起,我們將在河套微傳媒以及巴彥淖爾廣播電視臺文藝生活廣播FM97.7每晚18:00-19:00播出《娛樂晚高峰疫情特別節目-聲暖人心 我們在一起》抗擊疫情公益歌曲展播,敬請關注。
今天推出第一期:和您分享武漢音樂廣播推薦的公益歌曲《武漢伢》。
《武漢伢》
如果有一天家鄉需要我,我定全力以赴
為被病毒侵襲的武漢祈福!
希瓜武漢音樂人【陳夔+段思思+馬濤+譚旋】攜手武漢音樂人【吳濤】傾力製作
【上海希瓜音樂製作有限公司】製作發行
17位武漢文藝工作者齊獻聲,為家鄉助力、點讚!
陳 戈:鋼琴老師
陳晶晶 :聲樂老師
陳思同 :音樂人
陳志斌 :吉他手
段思思 :詞作家
胡皓波 :歌手
劉思言 :演員
莫豔琳 :音樂人
譚 旋:音樂人
譚一一 :學生
吳 倩:演員
向 鷹:音樂人
徐勤文 :舞蹈演員
袁姍姍 :演員
嚴偉冬 :聲樂老師
張峰瑞 :公司總監
朱文婷 :聲樂老師
這是我的家,我們守護她,
如果有一天她也需要我,搭把手就過了。
歌曲《武漢伢》是希瓜音樂為此次武漢疫情創作的第二首公益歌曲,歌曲由來自武漢的三位希瓜音樂人段思思、譚旋作詞,譚旋作曲,陳夔編曲,吉他由武漢音樂人吳濤演奏。《武漢伢》與之前發布的第一首助力歌曲《戰書》不同,它用最深情的旋律將武漢的每一個角落通過武漢人的視角一一描述,無論是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還是揚名中外的黃鶴樓;無論是滿載歸程的大橋,還是童年的記憶,都是這些武漢音樂人們從小到大,無論走到哪裡都惦記的根。這座城曾養育他們長大,如今她有了困難,武漢伢們定首當其衝,全力以赴助家鄉渡過難關。這首歌由17位來自武漢的文藝工作者演唱,其中包括演員、歌手、音樂人和老師,每人一部手機錄下聲音,在祖國各地用最動情的聲音譜成最美合唱,只為能讓每個中國人都記得武漢最美的樣子,他們唱出的不僅是每一位武漢人們的肺腑之言和熱愛,更是全中國人民對武漢的偉大祝願,願她能挺住這一刻,相信很快,曾經的美好就會再度重現。
武漢加油!國泰民安!
該歌曲詞曲、錄音、錄像作品版權均屬上海希瓜音樂製作有限公司所有或被授權使用,未經上海希瓜音樂製作有限公司書面授權,嚴禁以任何方式使用。
《武漢伢》——希瓜音樂武漢助力公益歌曲
作詞Lyricist:段思思、譚旋
作曲Composer:譚旋
演唱Singer:陳戈、陳晶晶、陳思同、陳志斌、段思思、胡皓波、劉思言、莫豔琳、譚旋、譚一一、吳倩、向鷹、徐勤文、袁姍姍、嚴偉冬、張峰瑞、朱文婷(以上排名按拼音順序排列)
製作人Producer:譚旋
編曲Arranger:陳夔
吉他Guitarist:吳濤
混音工程師Mixing Engineer:馬濤
製作發行Produce Company:上海希瓜音樂製作有限公司
街道口的風 撩醒了夏蟲
竹床上的小孩做著夢
熱乾麵糊湯 一樣的吃相
海角天涯 流淌唇齒香
這是我的家 在這裡長大
軋過大橋說過心裡話
深夜的司機 繞幾圈繁華
不宵夜 不作罷
黃鶴樓的詩 爛熟在嘴巴
多少次我低頭默念啊
只準自己罵 只許別人誇
我愛的 武漢啊
江漢路的雨 淋過你幾回
二廠汽水換成了酒杯
牛皮誰在吹 面子給不給
僕僕千裡 有母勸兒歸
這是我的家 在這裡長大
一把蒲扇 挺得過炎夏
冬天雪花花 日子火辣辣
可愛的 武漢伢
這是我的家 我們守護她
故鄉的土 親吻過腳丫
如果有一天 她也需要我
搭把手 就過了
搭把手 就過了
彩蛋來啦
支援武漢,我們在行動!
抗擊疫情,我們在一起!
歡迎提供各類線索
歡迎把您遇到的突發事、現場事、感人事(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您認為有意義的事兒)都可以反饋給我們,可以微信留言也可以直接撥打熱線電話。
新聞熱線:0478—8918718、0478—8918717
覺得有用,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