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高級鐘錶品牌積家(Jaeger-LeCoultre)在公眾號發表了一篇名為《故事|Papi醬:如果有機會文身...》的推文。文中的視頻,是papi醬最文藝的一次出現在公眾面前。
如果先拋開papi醬的身份和話題性,
也先不討論喜歡和討厭,
單純的去看創意本身,
我看到了嚴重的浪費。
視頻中的文案在表達什麼內容呢?是那句英文?還是「活在當下」?或者是善意?
就算是採訪式的廣告片,獨白式的廣告片,也需要有一個核心要表達的意思。從這支視頻中,你似乎很難找到一個核心信息。
這真的很浪費!浪費了papi醬的出演費,也浪費了那麼多的話題和流量。「一念在後,佑我向前」這句slogan也沒有解釋清楚。
文案和邏輯上沒有太多亮點的話,就應該營造一種調性——也就是視頻的品質。這支視頻預估拍攝成本應該也就是10W左右(當然不包含papi醬那部分的費用),畫面雖然乾淨可也非常單調,場景布置與後期剪輯調色並沒有做太多功課。
所以無論papi醬帶來了多大的影響力和話題,在這支視頻的創意上,做的有點隨意。
那麼再來看看其他的問題。
用papi醬合適麼?
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因為積家並非想要選擇一個代言人,只是拍攝一支視頻。人物是用來為創意服務的。如果積家想要一次大聲量的事件,提高品牌在大眾人群的認知度,使用papi醬是無可厚非的。而且用網紅形象的反轉來表現自己的翻轉手錶,也是比較有意思的。
當然,高端產品與網紅的合作,有話題,也有一定的問題。核心的焦點在於人群的不匹配。就算想打年輕市場,但是papi醬受眾與品牌之間還是有一些距離。
結果會怎樣?
誰能未卜先知呢,我們目前能看到的結果就是6萬多閱讀(遠高於平日)以及大量的話題討論。
能帶動銷量也說不定,因為你不能忽視很多人心中一個簡單又邏輯——「papi醬在戴,我也得戴,所有人都知道我這塊表是名表」。
但是這樣就夠了麼?
這讓我想起曾經一個前輩說的一個問題:「品牌為什麼要用好的文案,好的美術,好的創意?」
因為這些人能夠幫品牌營造出對手無法模仿的東西,也是一般品牌難以企及的東西。
所以,對於一個產品單價3W以上的品牌來說,這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前期策略還不完整,品牌還沒有把握好自己的調性,傳播沒有挖掘洞察,創意執行有些隨意。
無論如何,積家是一個有膽量的品牌,這種膽量終將帶來亮眼的傳播。
積家xPapi醬,你怎麼看?
歡迎文末留言和我們分享
獨家供稿人:小三爺。以不靠譜的作風混跡廣告圈8年,從文案跳到策略,跳到social,跳到客戶,最後跳回文案。運營公眾號:一記文案(ID:tianxiagongyi)。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