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吉,古稱「選擇」,又稱「涓吉」,民間叫做"看日子」或「撿日子」.我國舊時非常流行。舉凡祭祀祈福,赴任應試、婚姻喪葬、修房動土等都先擇一個吉日吉時.然後行之.這種擇吉日吉時的方法,即為擇吉術.
擇吉有廣義與狹義的不同.從廣義上說,一切追求及選擇吉祥息的行為都是「擇吉」。包括八卦、太乙、六壬、奇門遁甲、天星、叢辰、建除、堪輿、風角、佔星、孤虛等在內的所有術致,都可統稱為擇吉術,它們都是通過一定的方法給人們提供關於言兇的信息的.清人姚承奧《擇吉會要》、張祖同《諫吉述正》,都是既有擇日選方的基礎理論與方法,又包含有奇門遁甲、六壬、堪輿等內容的,使用的就是廣義上的擇吉概念.
狹義上的擇吉,是指以幹支曆法為基礎,附註以八磐、九星、二十八宿、十二直、六曜、幹支五行,井根據年、月、日、時各種神煞進行推算,尋找吉日吉時的一種方法.簡單地說;就是根據一定的方法選擇吉利的日時和方位,所以民間直接稱之為"擇日」看日子"、「撿日」.古代又稱為涓吉、政吉.
從唐朝開始,我國社會就出現了一種與曆書相結合,專供世人擇日辦事的術數——擇吉術,其具體內容集中反映在被稱之為「通書」或「擇吉黃曆」的小冊子中。
在舊時,擇吉通書、皇曆,常置於一些人的枕邊案頭,以供百事之需。不論是婚喪嫁娶、修造動土、出行遠歸、開市立券,還是栽製衣服,洗頭洗澡,剪甲修足,都要翻翻皇曆,找個「黃道吉日,新中國成立後,擇吉皇曆不再出版了,但擇吉術仍在一部分人中隱秘地口耳相傳,擇日辦事的習俗仍在悄悄地流行,隨著改革開放浪潮的到來,一部分人的貪求與機遇心理在迅速滋長,那些原來只在民間隱秘流傳的擇言抄本、萬年曆,以及從港澳臺地區流入的各種精美的擇吉通書,競相流傳,充斥於世,世人擇吉辦事之風更為流行.
然而,那種常置古人案頭枕邊,作為一般社會常識的擇吉通書或黃曆,在今天的我們看來,幾乎如同天書一般,籠罩著神秘的光環難以知曉,打開舊時流行的老黃曆,迎面而來的「治水」 幾人分丙,「幾日得辛」、「幾牛耕田」是何寓意?
六十甲子男女九官生屬表是什麼意思?黃曆開頭的歲德神、金神、八將軍、博士、奏書等年神及其方位從何而來?年神方位圖中央和每月日曆表第一行的九星七色方陣表示什麼?
毎日之下的甲子乙丑、金木水火、建除滿平、鬥牛女虛、赤口先勝、毋倉天馬、白虎火煞、每日衝煞、每日胎神、言時兇時等,都是些什麼玩意?還有,那每日之下的所宜所忌(如宜結婚姻、忌出行之類)又是怎麼來的?總之一句話,古人是根據什麼來選擇日子和編纂黃曆的?
在先秦的曆書和求吉活動中,已孕育著後世擇吉術的胚胎。到兩漢,擇吉術在粗糙的竹簡曆書中正式破土萌芽。輻轉到唐代,擇吉術羽毛漸豐,發育成形.此後日趨成熟,披紅戴綠,變得甜美迷人.自打擇吉術產生,從皇帝到官僚士大夫、普通老百姓,無不信向遵從。不論大小公私俗事,都要制翻黃曆,推甲幹,擇吉而行.
擇吉術據以判斷吉兇的各個系統,如幹支、陰陽五行、二十八宿、十二直、六曜,以及數量眾多的年、月、日、時各類神煞,在擇吉術的所有神煞中,太歲的位分最尊,力量最大,它「率領諸神,統正方位,斡運時序.總成歲功.」年月日時及方位或吉或兇,大多依據太歲所處方位,以及眾神煞與太歲的相互關係而定。
擇吉術利用了自古以來我國思想理論界最優秀的成果,因而給人一種「科學」和可信的感覺。擇吉術使每一種事情都與美好的人生理想聯繫起來,簡單易行又實惠,人們從中獲得了心理的慰藉,看見了生活的曙光.於是乎,人人信向,個個遵從,遂使擇言成為中國民俗和文化的一個重要現象。這是深刻的階級根源和社會根源。封建帝王和官僚士犬夫也佞信擇吉,是因為他們也有對兇禍、失敗、疾炳、死亡的畏忌和對吉祥、健康、成功、平安與長壽的期盼。
詳情參考圖集!
歡迎評論留言免費領取相關古籍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