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消費」沒戲?居民存錢潮興起,一季度銀行每天入帳這個數

2020-12-15 聚商評論

隨著居民各項活動逐漸恢復正常,各個行業也陸續復工的背景下,餐飲業終於迎來了「希望」。餐飲行業暫停營業這麼多天,受到的影響也是可以預見的。隨著餐飲行業的復工,業內人士紛紛表示即將迎來一波「報復性消費」,居民在家待太久,都希望出去大吃一頓。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並沒有迎來所謂的「報復性消費」。很多餐飲店的客流量連平時都不如,有商戶老闆表示,開門營業也「白搭」,根本就沒人來吃飯,每天還要倒貼水電人工費用。令人意外的是,在這一背景之下,居民儲蓄意識反而提高了不少,不少人表示自己要「報復性存錢」了。

根據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了8.07萬億,住戶存款增加6.47萬億,比去年相比增長了6.6%。按照這樣的數據進行計算,前三個月銀行平均每天入帳「這個數」,達到710億之高,可見老百姓對於儲蓄有多重視。

在工資收入無法保障的前提下,大部分人並沒有選擇「報復性消費」,而是認真存錢,與此同時也迎來了一波「存錢潮」。手中必須留有一定的資金,在遇到特殊情況時才能更好的應對。在居民意識到存錢的重要性之後,很多人開始好奇,存款達到多少就符合要求了呢?擁有多少存款才能算得上是「有錢人」?

這一問題是需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判斷的,如果是在一線城市,即便擁有50萬的存款,如果沒房沒車的話,也算不上是有錢人。相反如果一個人在一線城市有房有車,手中可能只有2萬存款,也可以稱之為「有錢人」。

存款反映的只是一個數字,並不是說存款越多就越有錢,這一點就和工資水平是一個道理。有的人每個月工資上萬,但是可能一分存款都沒有。有的人一個月工資4000元,一年下來能存個2萬甚至3萬,這和我們的消費習慣是有關的。

簡單點來說工資越高,各方面的花銷也會更大。有的人工資水平雖然不高,但是儲蓄意識非常強烈,因此每個月都能省下來資金。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買車、買房,大部分家庭的財富都集中到了車和房這兩件物品中。

這也導致居民沒有太多的資金存進銀行,很多家庭可能除了一套房產之外,並沒有多餘的財富了。而一季度中國家庭總資產之所以會上升,主要是消費減少以及房產增值造成的。隨著居民儲蓄意識的增強,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人將錢存進銀行。

至於餐飲商家期待的「報復性消費」,可能沒戲了。這對於餐飲企業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撐下去,可能會出現眾多小型餐飲企業「倒下」的情況。對於居民來說,重視儲蓄自然是好事,「現金為王」這一道理相信大部分人都是知道的。不過存款這件事還是要量力而行,保證自己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存點錢以備不時之需是好事。

相關焦點

  • 報復性存款潮來了:每人每天存50元,信貸大軍也開始存錢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文 丨一本財經,作者丨米格疫情之後,人們預料中的報復性消費似乎並沒有到來,全球反而爆發了一次「報復性存款潮」。央行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居民存款增加6.47萬億元,同比多了4000億元。
  • 一季度你花了多少錢?人均消費「及格線」已出爐,你達標了嗎?
    隨著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居民手裡的閒錢也越來越多了,存款也是越來越多。據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個季度,全國居民存款一共增加了6.47萬億元,同比多了4000億。3個月,存了6.47萬億元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說出來你可別太驚訝了,平均下來,中國人每天大約存了710億左右。那麼,全國各地,究竟哪一個地區今年一季度新增存款位於全國第一位呢?
  • 53%的中國人都把錢存銀行!因為他們怕……
    沒想到,我們沒等來報復性消費,反而迎來報復性存款。今天,我重點來聊聊儲蓄這塊。數據顯示,53%的居民更傾向於將錢放在銀行儲蓄中,其實這也不是近期才有的現象,中國一直是高儲蓄率國家,或者說,中國人一直都很喜歡將錢放在銀行。儲蓄率,指個人可支配收入總額中儲蓄額所佔的百分比。
  • 海底撈悄悄漲價了,人均220:報復性消費還沒來,報復性漲價先到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網友評論道:花這個錢,難道在家自己煮不香嗎?而反對者的聲音是,工資沒漲,消費卻漲了,不可思議。 2020年,受疫情影響,海底撈旗下門店 2020 年 1 月 26 日起停業,2 月 15 日起外賣恢復、3 月 12 日起堂食陸續復業,按此計算海底撈堂食業務一季度停擺近 50 天。
  • 一季度 貴陽居民消費支出下降
    記者從國家統計局貴陽調查隊獲悉,2020年一季度,貴陽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下降,消費結構、消費方式呈現新變化。一季度,受疫情影響,貴陽市城鄉居民消費均出現下降態勢。食品消費支出穩步增長一季度貴陽市城鄉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分別為1791元、906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0%、24.2%。
  • 疫情過後報復性消費?有人現在就等不及了?網友:錢包它不允許啊
    有微博在線調查顯示,一些人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會。說「不」的理由有兩種:一種反問「報復性消費,拿啥報復」;另一種則表示「好不容易在家省點錢」 。「房貸可以延期,但又不會缺席。」一位孩子上初中的家長這樣說,「孩子們不用賺錢養家,我們不行。現在生活開銷也沒減多少,但工資都打了好多折扣,能還得出房貸就不錯了。」
  • 存錢方法那麼多?哪款適合你?
    ↑想要存錢 就關注「存錢姐清音」如你所知,現在關於存錢的討論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前一段時間,「報復性存錢」這個名詞,隨著報復性消費、報復性漲價而產生。在部分工廠訂單減少、停工停產、老百姓收入驟減的環境下,報復性存錢似乎比後兩者更甚。根據央行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共增加8.07萬億元,同比增加1.76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了6.47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了1.86萬億元。
  • 日本儲蓄率44%,要趕上中國了,你還在報復性消費?
    日本政府發這筆錢的目的,肯定是為了刺激民眾們去花錢去消費。可日本政府發布的家庭支出數據顯示,在今年4-8月裡,日本居民平均儲蓄達收入的44%,遠高於去年同期的33%。也就是說民眾非但沒增加消費,還反手把政府發的錢存了起來。 日本二戰後,儲蓄率是居世界之首,遠高於美英德等西方國家。
  • 「報復性消費」不容易發生,但我們可以期待「補償性消費」
    此時,無論是經營者還是消費者,都在翹首期盼一波「報復性消費」的降臨——經營者好好挽回一下疫情期間的慘重損失,消費者盡情釋放一下壓抑許久的需求,而國民經濟重回正軌似乎也要借力於此。不經意間,「報復性消費」已然成為一個時髦詞,被市場寄予厚望。然而,在期待之餘,另有不少人對「報復性消費」何時兌現、如何兌現心存疑慮,甚至認為這一說法是個偽命題。
  • 復工後迎來報復性消費?山姆會員:已經開始報復性吃喝
    4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9%。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上漲1.3%,其中食品菸酒價格同比上漲14.9%。有人據此預測,報復性消費即將到來,然而也有另外一些人持反對態度。即使觀點各異,但誰都無法斷定「報復性消費」就完全不存在。
  • 銀行存款還有限制?單次存款超過「這個數」,就會被銀行風控?
    在這場全球性"危機"下,國內國外的人民對存錢開始重視起來。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國居民存款新增6.47萬億元,已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此外,加上新增的6000多億元儲蓄,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國居民存款總額已達87萬億元。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按總人口14億計算,人均儲蓄60000元,一個家庭人均存款約170000元,不知道你們是否達標?
  • 銀行員工透露:存款達到這個數,利息等於一份工資
    不知道各位小夥伴有沒有過這種想法,那就是自己沒存款的時候希望自己的存款能達到5萬或者10萬,當達到了這個目標以後又希望能達到15萬或者20萬,甚至是100萬,可以說對於金錢的追求是很難有人能滿足的,畢竟當你沒存款的時候過得生活,也許一個月只需要1000多塊錢就能過,但當你有100萬存款的時候,你一個月也許就要花幾千上萬元,所以不同階段的人對於存款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
  • 奢侈品報復性消費來了?這是愛馬仕、豪宅爆賣的真相
    導讀:高端商品被搶購背後,究竟是報復性消費,還是水月鏡花?作者張吉龍 編輯羅麗娟。2020年,「報復性消費」這個詞突然火了,商家們期盼在疫情緩解後,被壓抑的消費需求可以驅動消費者重新湧入市場,從而彌補商家之前的損失。
  • 【數據發布】2020年一季度浙江居民消費支出大幅下降
    一、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下降8.9%一季度浙江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891元,同比名義下降8.9%,由於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創近8年新高,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後實際下降12.6%,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17.6和19.1個百分點。八大類消費支出「七減一增」:長時間的居家隔離生活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居民消費需求的增加。
  • 天閱金融楊丙卿:疫情過後,報復性消費到底有木有?
    學校停了,每個月的支出,每天早上睡醒了就得頭疼這事。現在只能雙方父母支援點,加上自己炒炒股票,做做小波段啥的,賺點錢取出來吃頓肉。等學校房租到期,如果疫情還沒結束,還得剁掉一大部分股票去續租。我又問他,那等疫情結束了,是不是得瘋狂報復性消費一把,把悶在家裡這麼多時間的憋屈釋放出來?
  • 沒有報復性消費 只有新消費結構調整
    購物車怎麼樣—消費佔收入的比率,沒有增大消費佔收入比,指當年人均消費支出佔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我們看2013—2018年的數據(見表2),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佔人均可支配收入比,6年間基本「穩定」在70%左右;2017年以來,相比2013—2016年,甚至出現佔比下降趨勢。
  • 「補償性消費」還是「報復性存款」?培養均衡時間觀,活在當下
    3月10日,江蘇省消保委發布《新冠肺炎疫情對江蘇省居民消費意願的影響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近九成受訪者會有補償性消費,約飯、買衣買鞋買包、觀影K歌、運動「擼鐵」和外出旅遊成為優選。與「補償性消費」相反,出現了「報復性存錢」的群體。
  • 現在去銀行存錢的都是窮人?銀行經理:有錢人存錢都有2個習慣
    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很多人看來,只有手裡有了一定的存款,才能遇事不慌,由是,不少人都有著「愛存錢」的這一習慣。在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股票、基金以及各種理財產品不斷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與把錢存進銀行相比,許多理財產品擁有著更高的收益,但是考慮到風險等問題,更多普通人還是喜歡將錢存進銀行。
  • 一次下單77杯奶茶、一口氣吃2斤肉串……報復性消費來了?
    近日,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一些「奇怪」的現象出現,有人一次下單77杯奶茶,有人一口氣吃2斤肉串,有人點了一本菜單的外賣,有人一口氣買了50支口紅……報復性消費真來了?資料圖:居民戴口罩外出購物。3月10日,江蘇省消保委發布的調查稱,超四成居民消費欲望急需釋放,他們不是不停地在網上買買買(13.1%),就是憋著等疫情結束,大買特買一波(28.4%),而疫情結束後,預計近九成居民會出現補償性消費。不過,現在大肆吃喝玩樂還是有一定的風險的,尤其是涉及到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