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老舍,滿族正紅旗人,本名舒慶春,生於北京,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於市民生活,使得他十分善於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浸透了封建宗法觀念的保守落後的中下層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階級搏鬥中,在新的歷史潮流衝擊下。惶惑、猶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進退維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徑。這樣的創作特色和語言風格在《駱駝祥子》中就充分地展現了出來。
《駱駝祥子》這部小說就是取材於當時的底層市民生活,小說講的是一個普通的人力車夫的辛酸故事。從農村來的青年祥子本來是老實、健壯、堅韌,如同一隻反芻的駱駝一樣吃苦耐勞。但祥子卻遭受到了當時不公、畸變的社會所壓迫,經過三起三落之後,他徹底失去了對於生活的信心,在小說的結尾成為了一個麻木、潦倒、狡猾、怠惰、小氣、自暴自棄的行屍走肉。
老舍在《駱駝祥子》這篇小說中批判了那個吃人不吐骨頭,不讓好人有出路的黑暗社會。
祥子從小在農村長大,直到農村的經濟徹底崩壞之後,無父無母,再也無法生存的祥子才來到了北平城。祥子為了生存「凡是以賣力氣就能吃飯的事,他幾乎全做過。」最終他選擇了拉車,並立志買一輛「屬於自己的車」,做一個能夠養活一個家庭的男人。
這時候的祥子是淳樸、善良、為人正直、富有理想,並願意為了理想而奮鬥的青年。那怕祥子此時是一個並不太懂得人情世故的人,但他的善良正是在那個黑暗社會最為寶貴的東西。
祥子因為正值年富力強的時候,很快就適應了艱苦的人力車夫生活,並開始學習這個大城市的規矩。祥子認為這個工作要「多留神,少掙勝,在哪裡等活,有了自己的主意」。對於這座城市,他是一個新來者,但這個新來者有著傳統農民的吃苦耐勞,多做少說的優秀精神。
從這些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老舍先生其實寫得並不是一個祥子,而是當時社會中無數個「祥子」,這些祥子也許並沒有讀過很多書,但卻是這個傳統農耕王朝所剩餘的「智慧結晶」,在當時追求與「滅國粹,學西洋」風盛行的時刻,老舍先生無疑有著極高的目光。
祥子在從事人力車夫這一行當之後,唯一的想法便是買一輛屬於自己的車。為了實行這個想法,祥子像無數吃苦耐勞,樂於積攢的勤勞農民一樣謹慎行事,即使被東家所辭退,他依然不肯停歇一會,那怕耽誤一會也悔恨、自責。
整整三年的積蓄,祥子才攢足一百塊錢,拿著錢來到車行,「祥子的臉通紅,手哆嗦這,拍出九十六塊錢」。這樣強烈的感情迸發是祥子三起三落的開始,也是老舍通過祥子這一人物開始對於當時的社會的控訴。
是的,一個良善的農民能夠抵得過整個社會對於底層人民的壓榨嗎?不可能。
祥子買到車後,想去買一輛、兩輛,更多輛。然而沒等他高興多久,祥子的車便被大兵搶走了。被搶走了車的祥子偷來三頭駱駝,賣了三十五塊錢,於是抱著一絲希望的祥子比之前更加瘋狂地去拉車。祥子喝茶只喝一個子的碎末,拉一天一夜的車,和人搶買賣,不管老弱病殘,不要尊嚴,不要臉面,像一隻飢餓的野獸,拉上就跑。就連劉四爺都因為他費了他的車對他有點看不上。
這是黑暗的社會對於祥子的潛移默化,這時的祥子對社會是抱有一定的失望、怨懟的,因此他才變得狠辣,和老弱病殘搶生意。這時候的祥子就像是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怨恨社會卻又不敢徹底反抗,索性向更弱的人動手。而對於搶走他車的人,他是怎樣的?
老舍的原文是這樣的「即使今天買上,明天丟了,他也得去買。這是他的志願,希望甚至是宗教。不拉自己的車,他簡直像是白活。」
是的,祥子自己對於丟車不是沒想過的,萬一自己買了之後又被搶了怎麼辦?他預感到了自己前途的渺茫,但是他像阿Q一樣,甚至比阿Q更加的頑固,他還是要買,這是他生存的意義。這也是當時社會善良的人唯一能夠做到的,恰恰正是這樣的怨念和固執,造就了祥子的悲劇,甚至說,從這一刻開始,祥子的悲劇就已經被命運的筆所註定。
是的,祥子本來存夠的錢又被可恨的孫偵探所搶走,他不得不回到車廠,去娶他一點都不喜歡的虎妞,一個大齡剩女,一個自己心中的「母夜叉」,他一點都不喜歡虎妞這樣強勢的女人,只是因為看上祥子的虎妞騙祥子自己懷孕了。祥子妥協了,他終究是一個傳統的中國式男人,即使他心底的白月光是溫柔的小福子。
所以祥子的這段婚姻也是註定失敗的。與虎妞爭鬥後的祥子終究還是買了屬於自己的車,但因為虎妞難產而死,他只好將車買了為虎妞安葬,並又回到了極度的貧困,而白房子裡的小福子因為無法忍受虐待上吊自殺了。
這時候的祥子終於對這個無望的社會妥協了,因為心中的白月光最終逝去了,像是緊繃著祥子行動的最後一根弦斷了。這之後的祥子坑蒙拐騙,好吃懶做,並且有了菸癮。驀然回首,祥子已經被這個社會所改變了,這不是突然的,是一種潛移默化,是被稱為「大染缸」的社會改變了他。
萬惡的社會促使了祥子的悲劇,農村經濟的破產,戰爭的混亂,祥子像一抹燭火,在瓢潑風雨飄曳,隨時都會熄滅。祥子代表的不是個人的現狀,而是當時整個社會底層良善的縮影。
是老舍先生對於社會的質問,為什麼這樣一個善良的人會變得面目全非。明明他們為了生存,已經在拼命地掙扎了,卻最終還是難以逃脫失敗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