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進入尾聲,初雪也已經下了起來,寒冷刺激體魄,鎮靜腦袋,每天忙碌的工作讓大腦滿負荷運轉,同時我們也需要一些鬆弛,讓身心和睦,是時候手捧咖啡,安靜的聽一場音樂會來溫暖耳朵了。本次梵音樂社準備給大家帶來一場以指彈吉他為主題的音樂會。
2020年12月26日下午3:15
梵音樂社「溫暖耳朵」指彈吉他音樂會
江陰市 / 一縷炊煙橋咖啡
指彈不是用手指來彈奏的意思,指彈英文為Fingerstyle,是發揮吉他最大表現力的一種演奏形式。指彈基於木吉他的材質和明快的音色上,跳出了曾經被詬病的民謠吉他和古典吉他之爭,博取百家之長,演奏不局限於形式,左右手不局限彼此功能,民謠式古典式甚至電吉他電貝斯的技巧,只要可以用於表達音樂都可以借用,才產生了指彈。所以說指彈不能說是一種風格,更貼切的講是一種融合。
梵音樂社由嘉偉師父創辦於2015年,是江陰較早推廣指彈教學的琴行,五年來他們致力於提高吉他教學的維度,不局限於彈個吉他唱個歌,而是用更複雜而多元化的技巧發掘吉他更多的可能性,同時也收穫了眾多學員,榮幸有更多人喜愛上指彈這門藝術。
梵音樂社創始人陳嘉偉
梵音樂社創始人陳嘉偉從2013年的《天空之城》,到2014年的《風之詩》,再到2015的《fight》,每年都在拓展新的教學曲目。嘉偉老師認為學習一門樂器,不單單只是掌握了一種技巧。一把吉他,在熱愛的基礎上可以給一個人帶來什麼,首先一定是取悅自己,從意識層面來講它提高了我們的審美、判斷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讓精神世界變得更靈動,音樂的確具備這種能量。所以在學員們蓬勃生長的能力基礎上,他們做出了冒險的決定,去挑戰更難更高的山丘,開發更深的課程。
2016年《翼~you are the hero》、《黃昏》,2017年《Buzzrerbeater》《Drifting》,2018年《Landscape》、《Dreaming》,2019年《Big Blue Ocean》,2020年《Hard Rain》、《Revolution》。同時為了能讓課程設計更平滑一點,嘉偉老師聽取學員建議也遴選了一些優美好聽的易彈的曲子作為前面大曲子的緩衝鋪墊。岸部真明的《Flower》、《奇跡の山》、《少年の夢》、《流れ行く雲》、《Time Travel》,日本新生代指彈大師們的《Kokoro》、《千本櫻》,國內指彈高手的《無題》、《Sunflower》、《丹青》等,讓他們的教學內容越來越充實並且擁有合理的梯度。
嘉偉老師說:
與橋咖啡結緣,首先它是巡演樂手的江陰站。2015年秋天,那時候我們在撒哈拉酒吧,想以民謠駐唱的形式謀生活,恰好橋咖啡也是以民謠為主,喜歡民謠的靈魂都是嚮往自由的。後來去無錫的活塞livehouse看現場演出,得知活塞與江陰的橋咖啡是同一老闆,發現舞臺給樂手準備了極為奢侈的DI,這麼懂樂手的老闆不多見,所以對橋咖啡老闆的好奇讓我們認識了量子。接觸深聊後才發現原來江陰早期的一家以吉他為主的的琴行就是量子開的,並且他一直在堅持普及現場音樂,這點真的很讓人感動。現場,是數位音樂無法帶來的最直接的感官衝撞。
他們號召大家來到演出現場,也鼓勵學員站到舞臺上。在樂社裡開設舞臺的意向,是在他們搬到新華路新的店面之前就有的,當初在高校開琴行的時候就對舞臺有需求,而且還要面向外界開放,想有一個自己能做主的演出場地真的很難。
開業的第一年底,他們就辦了第一場演出,一年之間,又創造了幾個速度之最,0基礎一年生搞定《Fight》、《翼~you are the hero》。隨後挑選了幾位突出的學員,辦了一場演出。演出很成功,也在江陰的這個小圈子裡傳播開來。
第二年的八月他們又辦了一場「八月音樂會」,推陳出新加入了幾個大曲子。然而隨著學員的增加,想要辦一場不重複的並且超越自己的新的演出,卻變得特別難,要照顧每個學員,節目表排了一遍又一遍,有的完成了曲目,有的只完成了一半,有的已經在學習新的曲目了,排了三四次,最後都沒有舉辦成,一晃一年過去了。
2017年暑假前,嘉偉師父坐在梵音樂社的旋轉樓梯下陷入沉思:看著外面的桂花樹,桌子上擺著寫了又改的演出名單,有些學員因為升學沒有時間來表演,師父反問自己,演出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是為了宣傳梵音樂社?還是為了讓練習成果優異的學員展現他們青春的光芒?或是為了給自己和家長一個交代?好像都不全是。如果只為了練的很好的學生,那還在進步路上的學生怎麼辦?慢慢的,他想明白了,這個舞臺就是給每個階段的孩子一個表演的機會,它是一個開放和包容的舞臺,所以借用OpenMic的概念,取名OpenStage。每次表演前他都會不厭其煩的介紹設立OpenStage的初心。在這個舞臺上,他們催化出好多優秀的學員,給他們更多的自信和力量。
從2017到2020,梵音樂社已經堅持做了一百餘場OpenStage。由於疫情原因中斷了大半年,今年他們全新升級了音響設備,更新了數字調音臺、返聽系統、超重低音系統,來為他們的舞臺增色,讓指彈技巧真實重現,甚至為了舞臺效果我們更新了燈光系統。在強大的音箱系統加持助力下,實現了多機位視頻、分軌錄音,達到當晚出成品視頻的效率。音樂是一種表達,而這個語言土壤我們已然創造好。
這次表演由梵音樂社的學員來做主力,老師們輔助為其添彩,由於他們的表演不是一年準備一次,而是每周都有OpenStage,所以這次的學員是正好這時完成了手中的曲目,可以來做表演才促成了本次演出。他們希望每個學員都能在舞臺閃耀光芒,如同他們的年班名稱「音樂明星班」,平時在梵音樂社裡的小舞臺表演,來到對外的舞臺上,他們也是一樣驚豔。讓演出不局限於場地,甚至不局限於場合,你就是你的舞臺。
眼花繚亂的背後是認真努力的練習。有幸的是梵音樂社會與學員們一起成長,師父曾經走過的彎路不會再讓徒弟們重蹈覆轍,讓學員以最快的、最短的時間學會,讓彈奏變成一種情感傳遞、指尖的美學,是他們的目標。
藝術融入生活,而生活本就是一場藝術。如同感受四季的冷暖,他們也在用雙眼和思考來感受生活帶來的溫度。在這個冬日下午,看這些年輕的靈魂們,藉助吉他完成一場指彈藝術的表達。梵音樂社邀請你一起來—「溫暖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