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血型決定要吃的食物類型?聽起來是不是有點扯,但實際上也有一定的道理。有研究者對飲食和血型之前的關係做了研究,發現食材都屬於生物,只要是生物,當中就會有抗原存在,而和抗原相類似的物質就是凝集素。如果人體本身就會對凝集素產生排斥,那麼就算你吃了再多這樣的食物,也起不到任何好的作用,還有可能會帶來一些麻煩,所以根據血型來選擇食物,或能讓身體變得更健康。
A型血,這類血型的人消化道會比較敏感,如果不注意飲食,就可能會降低免疫力。日常飲食最好以素食為主,多吃蔬菜少吃肉,可以適量的多吃水果、豆腐、菠蘿等等,有助於提高免疫系統,讓身體更好地進行代謝和吸收,對身體健康是有好處的。
B型血,這種血型的人是比較多,對於飲食可以稍微「隨意」一些。B型血的人身體體質會比較不錯,免疫系統是比較強大的,對於各種食物都能很好地接受。但如果是免疫系統失去了平衡,就可能會被病毒感染。所以B型血的人日常飲食可多吃肉,多喝牛奶,多吃一些綠色的蔬菜,葷素搭配,保持營養均衡。不過小麥、玉米之類的食物要少吃一些。
AB型血,相當於是融合了A和B兩種血型的特點,消化能力比較弱,但是免疫系統卻很強,有優勢,但也有劣勢,這類人飲食上就要多注意一些。平時可以多吃一些肉,海產品可適量補充,豆類、水果、蔬菜等等都要補充一些,不過要控制好紅肉的攝入,以及玉米、蕎麥等食物的攝入。AB型血的人要注意不要偏食,但由於消化系統敏感,所以每餐可以少吃一些,避免加重消化負擔。
5萬年前,最早出現的是尼安德特人,他們吃的食物大多含有蛋白,所以o型血人會比較多。然後到了2萬年前,因為戰爭頻繁、人數增加,食物不夠吃,人們就開始吃堅果、動物之類,這時候慢慢出現了A型血。直到公元前1萬年左右,B型血出現了,然後慢慢的有了AB型血,從血型的演變過程,我們就能知道血型是隨著飲食和環境變化而變化的,所以每個人適合的食物是不一樣的。
其實說了那麼多,最重要的就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物。如果這種食物不適合你,就算它營養再豐富,功效再多,吃了也沒什麼效果。不過也不是說這種食物吃了無益就不能吃,適量的攝入也是可以的。日常飲食中,還是要注意保持營養均衡,葷素搭配食用,粗細糧搭配,合理飲食,會比較好。不過太過於油膩的食物、過於辛辣刺激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以及糖分太多的食物等等都要少吃,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清淡飲食,一日三餐按時吃,不暴飲暴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會更有助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