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物理學家萬衛星院士逝世

2020-12-13 光明日報

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萬衛星,因病於2020年5月20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62歲。

萬衛星,1958年7月生於湖北天門。198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空間物理系,1989年於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畢業後留所工作,歷任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研究室主任;2004年帶領電離層物理研究室的主要骨幹由武漢遷往北京,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地磁與空間物理研究室,並擔任研究室主任。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後任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萬衛星主要從事電離層物理、電離層電波傳播、高層大氣物理等領域的研究,在電離層與大氣層的耦合等重大科學問題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突破和系列成果。因所在領域的研究內容很多涉及國計民生,他還十分重視科普工作,他曾表示,弘揚科學精神是比傳播科學知識更重要的事。科學精神的弘揚對保持科學旺盛的生命力至關重要,營造一個崇尚科學精神的社會環境,也能讓科學知識的傳播,乃至科研工作的進展事半功倍。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苑)

內容: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苑

相關焦點

  • 空間物理學家萬衛星院士逝世 享年62歲
    據中國科學院官方微博5月21日消息,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萬衛星,因病於2020年5月20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62歲。
  • 3年來,共和國已痛失102位兩院院士
    2020年以來,共和國已送別38位院士。  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
  • 【人物】梅州籍武大前校長、空間物理學家侯傑昌逝世,任上大力鼓勵...
    【人物】梅州籍武大前校長、空間物理學家侯傑昌逝世,任上大力鼓勵創新 2020-08-08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3年來,共和國已痛失102位兩院院士
    著名物理學家馮端院士逝世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於2020年12月15日19時41分在南京去世,
  • 北鬥導航系統星座方案設計者許其鳳院士逝世
    據《光明日報》報導,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導航與空天目標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許其鳳,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7月2日在京逝世。mFMEETC-電子工程專輯
  • 郭華東院士:中國首顆地球科學衛星「廣目」明年上天
    郭華東院士:中國首顆地球科學衛星「廣目」明年上天 澎湃新聞記者 張若婷 2020-08-19 20:51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國痛失院士!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院士逝世
    2020年剛開頭,我國又痛失一院士。今天(1月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蔣洪德,因病在京逝世,享年78歲。剛剛,清華官微確認上述消息,並致敬蔣洪德院士為「師者典範」。蔣洪德院士1942年7月4日出生於湖南長沙,1965年獲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燃氣輪機專業學士學位,1981年獲中國科學院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業碩士學位,先後在青島汽輪機廠、中國科學院和清華大學工作。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蔣洪德院士長期從事能源與動力領域的科研工作,在葉輪機械氣動熱力學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 寧津生院士逝世怎麼回事?寧津生院士個人簡歷照片逝世原因曝光
    據媒體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寧津生,3月15日在武漢不幸逝世,享年88歲。寧津生1932年10月出生於天津,籍貫安徽省桐城縣,1956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後任教於武漢測量製圖學院,後更名為武漢測繪科技大學,2000年與原武漢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等一起組建新的武漢大學。
  • 植物化學家周俊院士逝世 紮根雲南60載研究植物藥用
    植物化學家周俊院士逝世 紮根雲南60載研究植物藥用時間:2020-03-28 18: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植物化學家周俊院士逝世 紮根雲南60載研究植物藥用 光明追思【植物資源與植物化學家周俊院士逝世】中國科學院院士、 植物資源與植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周俊
  • 永遠的懷念——田波院士逝世周年祭
    忽然思念畫面定格到田波先生,感嘆時間過的太快,到12月15日,便是田波院士逝世周年的祭日。思緒萬千,淚眼朦朧,揮之不去的身影在腦海,點點滴滴的回憶在心中。於是坐起來,在手機備忘錄中寫上幾句,一發不可收拾……借用田波院士獲得何梁何利獎頒獎詞開場:「一個病毒學家只有深層次地思考這個學科的發展,才能夠站得這麼高看這個問題。
  • 「致敬」北鬥建好了,許其鳳院士卻走了
    7月2日,中國衛星大地測量及衛星導航定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教授許其鳳逝世,享年84歲。許其鳳是我國最早開展衛星大地測量與GPS技術研究的學者之一,編寫了我國第一部全面論述GPS相關原理的專著,設計了我國「北鬥二號」區域衛星導航系統的最小衛星星座方案,並成功應用於建設,還為我國的測繪及國防事業培養了大量人才。2019年,他在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上獲頒首個「北鬥獎」。
  • 痛失院士!大地測量學家寧津生院士逝世!
    據光明日報消息,我國著名大地測量專家,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寧津生教授於3月15日在武漢逝世。 武漢大學又失去了一位院士,在2019年8月,武漢大學一周之內痛失兩位院士。
  • 你心目中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是誰?
    物理學是目前最系統化的一門自然科學,按貢獻大小對物理學家進行排名是很常見的。幸好偉大物理學家的貢獻比較清晰明確,前幾個位次上應該不存在比較大的爭議。 牛頓是當之無愧的排第一位的物理學家,也可以說是排第一位的科學家。
  • 萬衛星院士:從深空探測大國邁向行星科學強國
    、國科大1989屆校友萬衛星院士,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5月20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62歲。國科大官微今日特轉發《中國科學院院刊》2019年7月發表的由萬衛星院士領銜撰寫的「從深空探測大國邁向行星科學強國」,以此沉痛悼念和深切緬懷萬老師、萬師兄。
  • 宇宙第一原理及空間的本質——頂級物理學家如何解讀?
    李.斯莫林(Lee Smolin)是圈量子引力理論的創始人之一,頂級理論物理學家。他在一本著作的開篇講到了宇宙學第一原理及空間的本質,分享給朋友們,看看頂級物理學家是怎麼解讀這兩個問題的。在這樣的基礎上,李.斯莫林認為世界上脫離真實物體的空間是沒有意義的。他認為,空間不是舞臺,可以擠滿了形形色色人也可以空無一物。空間在去除所有物體的同時,它就啥也不是了。因此,空間是事物之間相互關係的一種表現,它必須依賴於具體的事物而存在。
  • 鄒德慈院士逝世|鄒德慈:我的城市規劃40年
    鄒德慈1934—2020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建築學會第七、八、九屆常務理事,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鄒德慈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2月28日23點2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成就貢獻正如鄒德慈院士所言:城市規劃是一項崇高的事業。
  • 中國院士名人錄|這45位院士竟來自同一所高校
    周同慶(1907-1998),光學、物理學家,江南大學(現蘇州大學)教授,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學、中央大學、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教授。蘇肇冰,物理學家,1950年入東吳大學(現蘇州大學)附屬中學。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00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曾任該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