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眼的銘牌標識、整潔的地面、清新的環境,若時間剛好,還能目睹一鍵操控收裝垃圾、一勾一提收運垃圾的「神操作」。
「垃圾箱」變「車廂」
無味無漏居民嘖嘖稱奇
二裡莊密閉式清潔站地處二裡莊小區西門內,佔地面積96.4平方米,早6:00-11:00、下午13:30-16:30兩個時間段接收周邊運送來的其他垃圾,服務人群約3.5萬人。清潔站保潔員徐鶴玲告訴記者,清潔站收集周邊一公裡內8個小區和8個單位的其他垃圾,每天約有4噸,收集後會由其他垃圾專用運輸車送到位於大工村的再生能源發電廠。雖然是垃圾收集站點,但不管站內還是站外的地面、牆壁,甚至用於盛放垃圾的一體式壓縮箱箱體,都被徐鶴玲擦拭的一塵不染。
上午9點半左右,一輛保潔三輪車把一車其他垃圾送到二裡莊密閉式清潔站。徐鶴玲按了一下牆上的操控按鈕,一個類似簸箕一樣的鬥子便從一體式壓縮箱上落到地面,直接對接三輪車車鬥便於傾倒。倒完後,「簸箕」再次自動上升,將垃圾從一體式壓縮箱的頂部翻倒至箱體中。
眼見箱體已「滿載」,徐鶴玲打電話通知其他垃圾運輸車來收運。不一會兒,一輛標有「海澱環衛」LOGO,但是卻沒有車鬥的白色運輸車到達了轉運站。正當記者納悶時,徐鶴玲又是「一鍵操作」,將壓縮箱封閉,隨即運輸車倒車到壓縮箱前,車上可以上下伸縮的「長臂」勾住箱體,直接將箱體「拉」到運輸車上變成「車廂」。整個過程只用了3分鐘。因為箱體封閉,沒有一點垃圾洩露出來。
與記者一起看得津津有味的一位阿姨嘖嘖稱奇。「我還是頭一次見到這個過程,太有意思太棒了!」在聊天中記者了解到,阿姨名叫李喜鳳,就住旁邊的二裡莊小區,雖然一直知道這個清潔站,但從沒見過收運過程。「怪不得清潔站附近一點異味兒都沒有呢,還這麼幹淨,原來是這麼操作的,真好。」阿姨說,自己和老伴都是垃圾分類志願者,垃圾分類以後小區環境特別好,自己經常邀請朋友來參觀,看到別人對自己小區環境羨慕的樣子,心裡別提多自豪了。
要「裡兒」也要「面兒」
密閉式清潔站讓人眼前一亮
清潔站不僅乾淨整潔,深藍色底版,綠、白、紅、藍配色的環狀垃圾分類圖標,加之「海澱環衛」標誌性LOGO組成的鮮明銘牌標識同樣讓人眼前一亮。
「這是我們最新改造提升的。」區環衛中心基建房管部部長喬海濤告訴記者。區環衛中心現管理、清運密閉式清潔站共256座,按照市城管委垃圾分類的統一要求,將改造提升密閉式清潔站標識、外觀及內部功能三部分內容。「第一步,我們將對這256座密閉式清潔站加裝統一標識,具體包括垃圾分類統一標識、密閉式清潔站銘牌標識、密閉式清潔站名稱標識以及環衛LOGO標識,目前已完成二裡莊密閉式清潔站、建設部密閉式清潔站的標識安裝;第二步是對密閉式清潔站的外觀進行改造,對清潔站外觀進行噴塗,在使其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的同時,讓密閉式清潔站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第三步是對清潔站的內部功能進行提升改造,比如加裝稱重系統、分類識別等智能設備、安裝捲簾門、風幕、除臭和通風設備,提高垃圾收運過程的密閉性,提高設施的智慧管理功能。目前,試點密閉式清潔站的第一步已經完成,第二步和第三步會按照市城管委的安排逐步推進。」
通過垃圾樓的改造,清潔站本身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將得以弱化,減少「鄰避效應」。每一處密閉式清潔站也都能成為一處垃圾分類的教育基地,提高人們垃圾分類意識,促進全民參與和習慣養成,形成強大的規模集聚效應和良好的全民參與氛圍。 (高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