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記者一走進熱河南路二板橋422號小區,居民蔡金琦就和幾個鄰居圍了過來,「我們146戶居民20年來就生活在違建群裡,小區院子裡連塊草皮都沒有,只有牆邊幾棵泡桐樹。現在違建拆了,我們開心得就差放鞭炮了。」蔡師傅說,前一天,他還和20多個鄰居一起,代表全體居民去街道送了感謝信。
二板橋422號小區有3棟居民樓,居民多是1997年前後住進來的拆遷安置戶。由於院落相對封閉、遠離馬路,大家原以為會有塊寧靜獨立的小天地,結果搬進來的時候就呆住了:當時還嶄新的灰白色樓房,佇立在一群髒兮兮的矮平房、小二樓之間,其中一棟違建小二樓外牆,離新居民樓樓道門洞只有不到一米遠。原來,建設方在蓋樓的時候並未拆掉原有的舊建築,而準備擬作他用。於是,這群「高齡違建」就一直伴隨著小區居民。
422號樓的四周,前後左右都圍滿了違建,小區內的公共空間幾乎不存在,更別提消防通道了。蔡金琦介紹,900多平方米的破舊房子,分租給了10多戶外來人口,住家的、當倉庫的、做生意的、養雞養狗,在違建旁邊再蓋「衍生違建」的現象比比皆是。老蔡家住一樓,窗外就是違建租戶,半夜三更拖貨卸貨,攪擾得全家怨聲載道。 「還有更危險的。」2樓住戶張金華說:「違建老了會漏雨,有戶租戶就在平房頂上蓋了塊200多平方米的彩鋼瓦,結果去年颳大風,彩鋼瓦整個掀下來,多虧旁邊沒人,只是砸壞了幾輛電動車。就這樣,沒幾天,彩鋼瓦又蓋上了屋頂。」 歷經更迭,這批違建最後權屬公房中心,由於並非居民私人行為,處理起來難度較大,熱河南路街道城管工作人員多年頗傷腦筋。
今年,小區整治名單中,二板橋422號位列其間,「這次,再麻煩也要把這事徹底解決。」街道城管科科長朱紅兵下了決心。 從今年4月初起,朱紅兵帶著居民代表,多次跑了區檔案館、市城建檔案館、市房產交易中心等地,查底根、查原始材料,最終查出900多平米的老房子中,有750多平米是標準的違建。另有100多平米的房子雖有證,但用途標註的是「物管用房」,而非租給人居住或經營。
有了「依據」後,再一個個部門跑動,最終和權屬單位達成了共識——「拆」!期間,街道還組織召開了四五次居民議事會,大家一起坐下來商量怎麼辦。然後還要一家家跑,上門給違建租戶做工作。 上個月,拆違行動正式啟動。第一天拆違,區街城管隊員40多人進場時,小區居民們大聲叫好。上周,拆違順利結束,小區環境整治開始。
眼下,居民樓已圍起了腳手架,牆面、外立面出新工作正在進行。 「違建拆了,後面就是扮美小區環境了。」朱紅兵告訴記者,下一步,街道將在清出來的違建地塊上修建一個封閉式的公共停車棚、安裝一套體育健身器材、栽種一些綠植,還將和社區對接,把小區打造成一個封閉式的自管小區。一旁的老蔡、老張等居民聽了,忍不住興奮地鼓起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