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家長的心頭肉,不管什麼時候,孩子身在何方,家長都在擔心著孩子,唯恐孩子受到傷害。
在家的時候家長還能多護著孩子,但是一離開家門,孩子就離開了自己的保護範圍,很多時候家長無法得知孩子是否安全。除了肉體上的傷害,家長最擔心的還是孩子遭受心靈上的傷害。
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有些孩子遭受校園暴力以後,因為自身的性格原因或因為害怕不敢做出反抗,也不敢告訴父母,就這樣一直被欺壓,久而久之產生了心理陰影,而這個傷害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莉莉從小就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總是能給家人帶來很多的歡笑和快樂。但是最近一短時間總是悶悶不樂的樣子。
媽媽以為是和小朋友鬧矛盾了心情不好,在周末的時候帶著莉莉到遊樂場玩,莉莉不像之前那樣,反而總是有意的避著男孩子。
快到晚上的時候回了家,媽媽幫莉莉洗了澡,正好爸爸回來就讓他幫女兒吹頭髮,然後自己準備去把髒衣服放進洗衣機裡。結果爸爸的手剛碰到孩子的頭,莉莉就開始十分抗拒,不願意讓爸爸吹頭髮。
媽媽聯想到孩子最近的表現,感覺很奇怪,就問莉莉怎麼回事。莉莉沒有回答反而哭了起來。爸爸媽媽大驚,感覺事情不簡單,就繼續追問。
過了一會兒孩子才吞吞吐吐的說:「在學校的時候,同桌總是摸我,我很不喜歡,所以爸爸給我吹頭髮的時候我很不習慣。」
聽完孩子的話,爸爸媽媽頓時就很生氣,媽媽抱著孩子堅定的說:「你能告訴媽媽這件事,媽媽很開心,媽媽會了解清楚並和你一起解決這件事情。」
「如果下次再遇到這種事情,你可以告訴他你的想法,如果對方對你道歉那我們就原諒他,他可能只是因為喜歡你。但是如果他不停止的話,你要及時告訴媽媽,媽媽會幫助你的。」
第二天,媽媽和莉莉一起去了學校向老師反映了這件事情,幫孩子換了座位。慢慢的孩子又變回了以前愛說愛笑的樣子。
不得不說寶媽的回答堪稱教科書式級別,既安慰了孩子脆弱的心靈,給了孩子支持和鼓勵,又交給了孩子解決辦法。
孩子受傷害、被騷擾,家長該怎麼做呢?
1、首先要相信孩子
很多小孩子受到欺負,被別人騷擾後告訴家長,家長卻一副不以為意的樣子。感覺孩子在小題大做。
涵涵的媽媽給他請了一個家教老師,剛開始還好,過了些日子,涵涵問媽媽可不可以換一個老師。媽媽問怎麼回事,女兒小心翼翼地說:「這個老師總是親我的臉頰,我不喜歡。」
媽媽聽後笑了笑說:「老師親你證明老師很喜歡你,乖,不要放在心上。」之後涵涵雖然不喜歡老師的行為但是也默默忍受著沒有告訴媽媽,因為感覺媽媽不會相信自己。
這件事情在孩子的心裡留下了一些陰影,令涵涵之後都很不喜歡和男生接觸。
2、不要去怪罪孩子
有些孩子受到欺負告訴家長的時候,有個別的家長第一時間不是關心孩子,而是指責孩子,找孩子的錯。用質疑的語氣問孩子「你要老老實實的,人家會去欺負你?」、「人家怎麼不去欺負別人,專門欺負你呢?」
家長這種冷漠的質問是對孩子的二次傷害!給孩子原本害怕、恐慌的心雪上加霜。
3、保護孩子、教給孩子解決方法
當孩子受到欺負的時候,家長應該像故事中莉莉的媽媽一樣去保護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懂得拒絕,讓孩子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孩子受到傷害以後,情緒和性格可能會受到影響,家長要及時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緩解孩子情緒,開導孩子,避免孩子留下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
當孩子受到傷害時你們是怎麼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