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身上的痘痘是什麼?警惕!具有傳染性!

2021-02-22 兒科學術在線

這幾天,接連好幾位朋友問孩子身上長了痘痘的問題,並且這些痘痘還越來越多,孩子一抓就會又起一片,自己在網上查了下,說這是「水猴子」,看到名字就疑惑了,這也不像猴子啊,為什麼叫這個名字?最近也不是小朋友接觸頻繁的日子,為啥有這麼多呢?好吧,我也想把這個問題搞清楚,就寫寫文章吧。「水猴子」其實應該是「水瘊子」,就是傳染性軟疣的俗稱。通俗情況下,民間會把軟疣叫做瘊子,而這個軟疣看起來水靈靈的,就叫「水瘊子」了,傳著傳著,有些人就誤以為是「水猴子」了。


傳染性軟疣長的很有特色,讓你看一眼就知道是它。最典型的特點就是在皮膚表面,出現硬硬的、圓形的丘疹,表面光澤,中央有凹陷像肚臍一樣,有時能看到軟疣內部有乳酪樣的物質,如下圖所示:從上面的圖片,大家應該能知道傳染性軟疣的樣子了,強調一點哦,雖然叫水瘊子,但是裡面不是水哦,並且這個是硬硬的,不是軟軟的。有些家長說,我孩子的軟疣不是這樣的,也診斷為傳染性軟疣了,為什麼呢?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疾病都是發展變化的,剛開始時,就是一個白色透亮的小丘疹,中央沒有凹陷,丘疹逐漸增大,在6-12周的時間長到2-10mm,中央出現凹陷。上圖圓圈中,還沒有出現中央凹陷,並且能看到奶酪樣物質為什麼中央會出現凹陷呢?這是因為軟疣中央的變性細胞會脫落形成的,具體機理見下圖,哈哈,自己手繪的。以上這些都還好認,還有些長成呈息肉樣,結節樣,有些軟疣還伴有炎症表現,就不好認了,就得讓醫生評估了,比如下圖這些:傳染性軟疣可出現於身體任何部位,具體出現在哪裡,根據傳播途徑和是否抓撓而定。比如性傳播的,那肯定最多出現在腹股溝、生殖器、大腿近側和下腹部。對於兒童,多是小朋友間接觸傳播的,或者大人照顧孩子時肌膚接觸,最常見的受累部位包括軀幹、腋窩等處,他們自己抓撓,把軟疣抓破會傳染周圍皮膚,就會在軀幹上形成抓撓路線的條帶狀分布。兒童經常揉眼睛,也會在眼瞼上出現,面部會經常碰到一塊,臉上也常見。

眼瞼處的傳染性軟疣 

面部的傳染性軟疣

傳染性軟疣數目不定,可單發或多發,一般都是獨立存在、不融合。一般都沒啥大危害,就是看著讓人不舒服。有部分軟疣會讓孩子覺得癢,一癢就撓,會弄的全身都是,多的一身上百個。但是不用太擔心,這個都能好,好了後,一般都不留疤。還有就是抓破了,可能會導致感染,感染後的可能會留疤,長在屁股上的,會容易磨破,會有疼痛感覺。這是由於感染了傳染性軟疣病毒,導致的皮膚局限性的慢性感染,結果就是出現皮膚上的一個個的小軟疣。大家知道天花吧,這個傳染性軟疣病毒和天花是一個大家族的,但是毒力完全不一樣,天花感染後,導致人很快死亡,活下來也會留疤,而這個病毒就是讓皮膚起點痘痘,所以不要害怕。那怎麼感染的這個病毒呢?通過接觸傳播或者性傳播,接觸包括直接的身體皮膚接觸,也包括間接的物品接觸,比如在公眾澡堂,共用毛巾等。性傳播就不用多說了啊。該病在兒童中,屬於常見的皮膚病,按照美國數據,每年有20萬病例,基本都是兒童患病。這個疾病是自限性疾病,如果不治療的話,健康的孩子,軟疣經過炎症反應、破潰、結痂、大多在幾個月內自行消退,並且一般不留疤,但少數病例可能會持續數年。這裡注意哦,如果出現軟疣紅腫,有炎症反應,不要認為是細菌感染,是軟疣發展過程,不要上抗生素治療。

警告

軟疣的內容物(奶酪樣)擠出

所以,不治療、等其自行消退是沒有問題的。有研究發現,治療組和不治療組的孩子,1年內都有50%的孩子完全治癒了。但是如果特別癢、孩子老是抓撓,難受,弄的一身都是軟疣,對孩子心理有影響,或者怕傳染家庭內的其他孩子,那就可以治療,治療在這些方面是有好處的。根據2017年的一篇系統綜述,目前沒有令人信服的可以治療傳染性軟疣的單一治療方法,不管是物理治療,比如刮除,或者是化學藥物塗抹,都沒有良好的證據。但是,在臨床上對孩子使用刮除、冷凍等治療方式,能產生快速、明顯的緩解;2018的系統綜述提示,使用斑蝥素塗抹軟疣,效果好、並且無副作用。所以,目前,臨床上把刮除、冷凍、塗抹斑螯素作為一線療法。國內前兩種使用比較多,斑螯素使用很少,國外會使用,但斑螯素在美國還沒有被FDA批准使用。其他的做法,比如塗抹維A酸,或者雷射治療,雖然在臨床上已經應用,但是這都是經驗性的治療方法,還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其有效,這不是說這些不對,只是需要更多的實驗驗證,如果驗證有效,就可以提升為一線療法。刮除/夾除療法是用刮匙或者鑷子,將傳染性軟疣病灶清除,就是將裡面的奶酪樣的物質全部清理掉,壓迫止血後包紮,之後。這可即刻消除病變,效果不錯。但是這個治療的缺點是治療時會有點疼,會出血,孩子會害怕,治療後,可能會留下小的凹陷性瘢痕。所以這個方法,對於配合的大孩子能進行,對於小寶寶,可能不能配合。為了緩解孩子不安,讓孩子配合,可以在要處理的皮膚區域先塗抹些表面麻醉劑,這樣孩子就不疼了,就會配合些。比如塗抹含有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的乳膏,或多利多卡因的凝膠,塗抹後30分鐘-1小時,或者孩子塗抹處皮膚沒感覺時進行操作,能消除孩子的疼痛,讓孩子配合。如果軟疣的數目很少,大部分1次夾除就能搞定,如果較多,可能需要多次夾除。研究發現,家長們對夾除的效果比較滿意。就是用液氮,將軟疣冷凍,病變組織壞死,達到治療的效果。治療時,用棉籤蘸取液氮敷於單個皮損處,如下圖所示。治療也是有效的,但是也會導致疼痛,小朋友可能不配合,對於較大的軟疣效果可能會差點,另外,治療後,可能會有色素脫失或者疤痕。斑螯素是從芫菁(一種甲蟲)中提取的,是一種是一種起泡劑,通過棘皮分解作用引起軟疣脫落。還記的小時候,被蟲子蜇了後,會起大皰嗎?該藥物就是採用的這個機理。該藥的研究越來越多,認為其安全有效,並且引起的疼痛等副作用小,一些書籍把這種治療列為兒童的首選治療。治療時,將斑蝥素直接塗在皮損上,注意不要在面部、生殖器區或肛周部位使用。塗抹後可以可覆蓋或者敞開塗藥部位,數小時後會起皰,用肥皂水洗去藥物即可。一般1-2次就能將軟疣全部清除。但是這種治療,在國內很少,查了資料庫,國內目前只有1篇文獻提到這種治療,還沒寫明產品,應該也是在試驗。維A酸也叫維甲酸,是維生素A的代謝中間產物,作用於皮膚時,能誘發局部刺激以破壞病毒的蛋白質-脂質膜,能使得角質細胞脫落,達到治療效果。可以使用維A酸乳膏(0.1%,好多牌子可選),睡前使用1次,不要在白天使用,因為不能見光,見光後會加重對皮膚的刺激。如果需要增加次數,白天使用採用遮光措施。維A酸會導致皮膚乾燥,有刺激感覺,如果出現皮膚紅斑,需要停用。一些小型的病歷報告提示使用雷射治療有效,目前有些醫院會採用這種方式,優缺點和上面的也差不多,然後就是收費可能會貴些。注意一點,以上治療,不能用於眼瞼處的,如果眼瞼處有,請眼科醫生治療。另外,如果是全身泛發性的傳染性軟疣,或者孩子有免疫功能缺陷的,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本文不涉及了,諮詢皮膚科醫生就行了。另外,哪種治療,都要在治療期間,減少孩子自己抓撓,不然一邊治療,一邊出新的軟疣,治療起來沒完了。如果孩子有傳染性軟疣,怎麼預防家人被傳染?
家長可能擔心其他孩子被這孩子感染,其實也很簡單,只要不接觸到軟疣處就行,那就減少孩子之間的接觸,避免肌膚接觸,不在一個床睡覺,避免公用毛巾等就可以了。目前資料沒有提到讓消毒衣物、清洗衣服時分開等措施,但保險起見,分開洗應該可以好點。如果周圍有這個疾病的小朋友,避免孩子肌膚接觸、避免共用毛巾、床鋪就行了。沒有這樣的孩子,不需要特殊預防,做好個人衛生,不和別人共用毛巾、衣物就行了。

目前已經有垂直傳播的病例,新生兒生後出現這個問題,但是比例比較少見,可能和媽媽經過胎盤傳給孩子的抗體,有被動保護有關。

如果出現軟疣紅腫明顯,孩子疼痛,一般都不是繼發細菌感染,這時要進行止疼等處理,但不要用抗生素治療,有時會越用越壞。
當然這時得就醫了,所以這條是給醫生看的,給醫生們提個醒,如果發現下面圖片所示的皮疹,要想想是不是傳染性軟疣,讓皮膚科會個診。- 參考文獻 -[1].Johannes C van der Wouden.Interventions for cutaneous molluscum contagiosum. 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 2017.03.https://doi.org/10.1002/14651858.CD004767.pub4[2].Paras P. Vakharia.Efficacy and Safety of Topical Cantharidin Treatment for Molluscum Contagiosum and Warts: A Systematic Review.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 volume 19, pages791–803(2018)[3].Fitzpatrick’s Dermatology.9th.2019.[4].Stuart N Isaacs.Molluscum contagiosum.UPTODATE.2020.[5].Deborah C Hsu.Clinical use of topical anesthetics in children.UPTODATE.2018.

推薦閱讀:

衛生考試還沒過?押題、圈題助你通關!

全國規培工資待遇排名榜(含醫院報名入口)

相關焦點

  • 寶寶身上長這種痘痘會傳染,爸爸媽媽警惕起來!
    但要是嬌嫩的皮膚上長了痘痘,而且還越來越多,手一抓起一大片,那就讓當家長的坐不住了。芽爸最近就發現身邊的小可愛出現了這種情況,孩子患上的是傳染性軟疣。一、傳染性軟疣長什麼樣?中央有凹陷是傳染性軟疣一個很重要的特點,但不是唯一形態。有些長得像息肉的樣子,有的結節樣,還有的會有炎症表現。傳染性軟疣會出現在身體的任何一寸肌膚。寶寶患上傳染性軟疣大多是兒童間傳播,或者家長照顧時候肌膚接觸感染。
  • 皮膚病不一定會傳染,但這5種疾病具有傳染性,早知道早預防
    皮膚病在生活中相當常見,大部分皮膚病的症狀都比較輕微,且藥物可控制,但有些皮膚病不僅嚴重,還具有一定的傳染性。
  • 身上起小痘痘是什麼原因?
    痘痘在臨床上也叫痤瘡,這也是非常常見的皮膚問題。一般來說,痘痘的生長部位主要多見於面部,但有的人身體上也容易長許多小痘痘,針對這種情況一定要及時進行調理緩解,當然也要究其原因對症下藥。那麼身上起小痘痘是什麼原因?
  • 寶寶身上的奶香味變「臭」了?三種味道要警惕,可能是身體不適
    「文/櫻花媽咪育兒經,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帶寶寶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既然要照顧寶寶的吃喝拉撒,那肯定少不了處理屎尿屁這樣的「臭事情」。正常情況下,我們的小寶寶都是奶香奶香的,如果寶寶身上突然出現這三種臭味,媽媽可要警惕哦!這可能是寶寶身體不適,發出的求救信號呢!
  • 傳染性軟疣究竟是「何方神聖」
    是傳染性軟疣(yóu)?還是其它皮膚病、傳染病?如何分辨?其實傳染性軟疣並不少見,它也是好發於兒童的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也是傳染病。「水瘊子」,是由痘病毒中的傳染性軟疣病毒感染人體皮膚所致。,皰液清澈,壁薄易破,會瘙癢,而傳染性軟疣是由傳染性軟疣病毒感染引起的,患兒身上所起的疙瘩並非真正的水皰,只是形似水皰,裡面是白色乳酪樣物質,多數不癢。
  • 莫把「傳染性紅斑」當過敏!
    傳染性紅斑又稱第五種病或拍紅性面頰病,好發於4~12歲兒童,春夏季高發。        傳染性紅斑,從名字上我們就可以看出它是一種傳染病,是由細小病毒感染引起的,通過患者的鼻咽部分泌物通過呼吸道傳播。通過今年流感的大流行,大家應該對流感應該不陌生,傳染性紅斑的傳播途徑和流感是一樣的。
  • 夏天小心傳染性軟疣,4個方法預防
    小月媽媽發現,1歲半的寶寶這些天,皮膚上身上出現了紅色的小疙瘩,而且是越來越多,寶寶也是哭鬧的不行,一直想抓撓。小月媽媽一開始也沒太當回事,以為是常見的溼疹疾病,可是當寶寶皮膚紅色小疙瘩越來越多,哭鬧嚴重時,媽媽才感到事態不對,趕緊抱著孩子去了醫院。
  • 寶寶出現「草莓舌」,警惕猩紅熱!
    但是對於一些傳染性疾病,我們還是要高度警惕,因為做好預防措施,並不一定就是萬無一失。 今天袋鼠麻麻要和大家聊聊每年4~6月份高發的一種傳染性疾病——猩紅熱,尤其是家有2-10歲兒童的家長,一定要注意。
  • 又一傳染性極強的病正高發,8歲以下孩子要格外注意
    今天,為寶寶健康操碎心的科大大馬不停蹄上線科普,因為又有一種可怕的疾病進入高發期了!它有多可怕?傳染性超強。潛伏期可能長達7天。症狀和流感、手足口都很像。1發燒後的這個信號,要警惕!科大大先來分享一位醫生爸爸的真實經歷,他家的娃最初也是發燒+咽喉痛,我們看看他是如何迅速識別出猩紅熱的。
  • 提醒女性:「下面」長出痘痘,或與這4個因素有關,建議多加了解
    對於女性來說,私密部位有特殊表現應該警惕起來,特別是私處出現了類似痘痘一樣的皮膚變化,有可能是某些健康問題出現了。如果可以儘早了解到相關的常識,可以自行判斷這些痘痘出現的嚴重性,採取合理的措施改善,可以避免私密部位的皮膚改變帶來影響。
  • 寶寶出現這些症狀,家長們一定要警惕!
    流感和普通感冒極為相似,如果產生誤判,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後果十分可怕,我們要特別警惕!下面這些流感知識,請務必知道。普通感冒的傳染性有限,很少出現家庭、社區、集體單位的聚集,因此較少有大小孩老人接二連三發病的情況。 流感的臨床表現則以持續的高熱(≥39℃,持續3~4天)、明顯的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為主,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狀相對較輕。簡單點來說,得了流感,是「整個人感覺都不好了」。
  • 寶寶高燒不退,警惕幼兒急疹!兒科醫生教你5招,輕鬆應對!
    幼兒急疹是一種傳染性疾病,可以通過呼吸道飛沫進行傳播,春天是疾病的多發季節,寶寶感染後通常情況下需要2周左右才可以出現症狀。然後就是高燒不退,等到疹子全部都出來了,才能夠痊癒,一般會持續3-4天時間。寶寶高燒不退,警惕幼兒急疹,兒科醫生教你5招,輕鬆搞定。
  • 鍾南山:對輸入病例要高度警惕,疫情傳播第一波傳染性很強!
    圖片來源:羊城晚報鍾南山:對輸入病例要高度警惕18日,廣州市召開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因為中國採用了世界最強的幹預方式,使得現在病例越來越少。但目前大多數國家處在疫情傳播的第一波,病人的特點是傳染性很強,而且在沒有症狀時就有傳染性。他呼籲,各地對輸入病例要高度警惕,要做好核酸檢測。
  • 美國兔群出現致命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
    此外,由於這種病毒並不具有物種特異性,所以這意味著它還有著一個更大的潛在問題--它被認為具有高度傳染性。加州魚類和野生動物部門在一份公告中解釋稱:「該病毒通過跟其他受感染的兔子或屍體、肉或毛皮、受汙染的食物或水、或跟它們接觸的材料而在兔子之間傳播。人們也可能在不經意間將病毒傳播到新的地區。
  • 得了水痘就是出幾個痘痘那麼簡單?孩子要不要打疫苗?
    他介紹,孩子出痘痘並不少見,常見由皰疹病毒引起水痘、帶狀皰疹和單純皰疹等3種皰疹病。 前兩種都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寶寶接種水痘疫苗非常必要;值得警惕的是,水痘痊癒了,機體內病毒卻處於休眠狀態,孩子可能成為慢性病毒攜帶者,成年後一旦免疫功能低下,就會誘髮帶狀皰疹,引起劇烈的神經痛,預防的手段還是再次接種疫苗。
  • 南昌博大耳鼻咽喉醫院:過敏性鼻炎具有傳染性嗎?
    關於過敏性鼻炎是否具有傳染性的問題,過敏性鼻炎不具有傳染性。
  • 孩子身上如果出現了這種「小痘痘」,別忽視!
    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這位媽媽口中的這種膚色「小痘痘」。它其實是皮膚科常見的一種病毒性傳染性皮膚病——傳染性軟疣,俗稱「水瘊子」。傳染性軟疣是由傳染性軟疣病毒感染引起的。多見於兒童及青年人。看傳染途徑——傳染性軟疣主要通過接觸傳染,比如接觸患兒的皮膚,或者搔抓後自身接種。也可接觸患兒的毛巾、衣服、玩具等個人用品傳染。喜歡用搓澡巾搓澡、到遊泳場館遊泳或是公共洗浴場所洗浴也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免疫力低、容易皮膚過敏的孩子,皮膚屏障功能障礙,搔抓皮疹後皮膚破潰,感染病毒的機率也高於正常孩子。目前治療這個病最有效、便捷的方法就是挑擠療法。
  • 鍾南山向韓國朋友介紹中國經驗:無症狀感染者大多具有傳染性
    鍾南山向韓國朋友介紹中國經驗:無症狀感染者大多具有傳染性 2020-04-11 10:03:45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楊萌這些人已經帶有病毒,大多數是有傳染性的。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楊萌責任編輯:徐孟睿
  • 身上長痘痘的6個誘因
  • 羊得粉瘤(膿包)個人實踐治療方法,早發現早治療,具有傳染性
    春天到了,也是羊粉瘤(膿包)的高發期,羊得了粉瘤兒是具有傳染性的,養羊戶養羊數量多了之後,一定要注意羊場的殺菌消毒,勤打掃、勤消毒、勤殺菌、勤巡視。下面咱把個人實踐,羊膿包個人治療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對羊友們有所幫助。小羊在視頻裡有更詳細的介紹和現場實際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