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君,何日君再來?

2021-01-09 南風窗

走過兵荒馬亂,走過烽火戰爭,走過顛沛流離。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而1949年,也是「別離」的一年,國民黨帶著軍隊、官員和家眷等100多萬同胞遷至臺灣。此後許多年裡,兩岸人民只能隔著海岸,遙遙相望。

一代歌后鄧麗君的父母,就被裹挾在這道時代的洪流裡。

鄧麗君的母親趙素桂祖籍山東,父親鄧樞祖籍河北,是國民黨中尉軍官。為了躲避戰亂,趙素桂當年輾轉多地,後又搭乘運輸艦來到臺灣,兜兜轉轉,才終於和丈夫相聚,最後落腳雲林縣。

那時候,這群隨蔣介石政權遷臺的人被稱為「外省人」,他們來自五湖四海,說著不同的方言。鄧麗君父母住在擁擠的眷村,生活清貧。趙素桂在生下三個男孩後,於1953年1月29日生下鄧麗君—一個臉蛋圓圓、眼睛大大的女孩。

鄧麗君童年照

由於生活窮苦,兒子們都快養不起了,恰逢鄰居膝下無子,趙素桂與鄰居約定孩子生下後送給她。但眼見這個小女嬰如此可愛,趙素桂無論如何也難以割捨,後來送人之事便作罷,取名「鄧麗筠」(鄧麗君真名)。

也所幸趙素桂把孩子留下了,否則華語流行歌壇就少了一顆如此璀璨奪目的明珠。如果說有人是被時代裹挾著前進的,那鄧麗君,便是那個創造時代的人。

任時光匆匆,只要有她的歌聲相伴,再苦悶的歲月也可以有一份清甜。

從「娃娃歌后」到「國際巨星」

雖然鄧麗君自幼家境清貧,但20世紀50年代的臺灣,正處於工業蓬勃發展的時代。由於外來人口驟增,臺灣實行土地改革,以農業扶植工業,並積極發展消費品工業,以增加就業。

到了60年代,世界經濟分化,歐美、日本等國開始大力發展資本與技術,因此將勞力密集型產業外移,臺灣地區躬逢其盛。而此時臺灣也從「進口替代」轉向「出口擴張」,積極擴大海外市場,並於1965年在高雄成立了亞洲第一個「加工出口區」。

六七十年代的中國臺灣,締造了第一個經濟奇蹟,並與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並稱為「亞洲四小龍」。雖然經濟在騰飛,但政治氛圍仍然壓抑,這是因為臺灣當局的「戒嚴令」。

鄧麗君便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中長大。父親退伍後,在臺北和朋友合夥做小生意,母親則到工廠工作,一家人生活仍十分拮据,卻常常苦中作樂。

三四歲時,鄧麗君就跟著收音機學唱歌,展現出過人的音樂天賦,六歲便有了登臺唱歌的人生「第一次」。上學時,學校裡「本省人」多過「外省人」,偶被欺負,鄧麗君也常常以唱歌化解敵意,收穫不少人緣。

小學畢業後,鄧麗君進入金陵女中。1963年,她參加「中華電視」舉辦的黃梅調歌唱比賽,以一曲《訪英臺》拿下冠軍。

1965年,鄧麗君開始頻頻在電臺、歌廳演唱。在那個還是秀場的時代,人們最主要的娛樂活動便是在歌廳看秀。而對於12歲的鄧麗君來說,未免太早就開始「拋頭露面」。那時她常常一晚趕很多個場,並成為家中的經濟支柱。

由於無法兼顧課業和唱歌,鄧麗君不得不從學校輟學。這對她來說,是生命中的一大遺憾,但也得以就此一門心思撲在歌唱事業上。當時臺灣歌壇流行成熟、嫵媚、滄桑的嗓音,但鄧麗君青春、活潑、甜美的風格,為她贏得了「娃娃歌后」的稱號。而且她還很有主持天賦,懂得與場上觀眾互動。

1967年14歲,鄧麗君與媽媽在日月潭

不到一年,鄧麗君就成為各大歌廳的票房擔當。1967年她推出首張個人專輯。在那個唱片業還不發達的年代,她以平均每兩三個月一張的速度發行專輯。此外,她還參加電視歌唱節目《群星會》;為臺灣首部電視劇《晶晶》演唱主題曲;拍了她的第一部音樂題材的電影《謝謝總經理》。

26歲,《謝謝總經理》劇照

70年代的臺灣,經濟仍在飛速發展。除了繼續向海外市場擴張,臺灣還大力發展資本和技術密集產業、重工業,以及能源和交通等重大基礎建設,締造了第二次經濟奇蹟。

物質發展的同時,因「戒嚴」而壓抑的人們也在尋求精神上的安慰,而鄧麗君的歌,就是化解苦悶的輕風。鄧麗君也愈發成熟並形成自己的風格,加上為瓊瑤電影演唱主題曲,她的事業蒸蒸日上,也在國際上大放光彩。

鄧麗君的走紅,不僅來自天賦,也緣於她的努力。在那個「本省人」與「外省人」割裂的年代,臺灣當局甚至曾一度限制「本省人」說閩南語。但鄧麗君不僅用標準語唱歌,還用閩南語演唱,由此淡化了本外省之爭,贏得兩邊的喜愛。敬業的鄧麗君還學習粵語、英語、馬來語,以及後來的日語,以幾種語言演唱,為日後成為「國際巨星」打好了語言功。

1971年,演出慰問越南老人

香港,可以說是鄧麗君的「第二故鄉」。1970年,鄧麗君於香港工會展上榮獲「白花油慈善皇后」;次年,她開始在東南亞展開為期一年的巡迴演唱;1972年她當選「香港十大最受歡迎歌星」……與她同期的歌手有蔡琴、歐陽菲菲、陳淑樺、譚詠麟等,但誰人能像鄧麗君這般雋永呢?

1974-1978年,鄧麗君赴日發展,初期並不順利,後憑《空港》一曲從眾多日本新人中脫穎而出,斬獲多項大獎。她是「日本有線大賞」和「日本有線放送大賞」雙冠三連霸得主,至今無人打破該紀錄。她更是在日本發展得最成功的外國歌手之一。

而在日本的鄧麗君,也從不忘記自己中國人的身份。她總是以旗袍亮相,每次壓軸都會演唱一首中文歌曲,飽含她至真至誠的民族感情。

來自「敵臺」的「靡靡之音」

大陸在十年「內亂」後,終於在1978年,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這是歷史性的一步。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鄧麗君也在大陸流行起來。

剛開始的時候,鄧麗君的歌是被禁播的,並被定性為「靡靡之音」。然而,當生活回到正軌,被禁錮許久的心靈遇到這樣似水般溫柔的歌聲時,有如一劑治癒苦疾的良藥,引起海峽這邊大陸同胞的瘋愛。

如果人在廈門海邊,天氣晴朗時能看到對面的金門島,偶爾還會聽到對面的廣播聲裡飄揚著鄧麗君的歌。那麼柔軟、那麼繾綣、那麼迷人,銼鈍的心被一點一點揉化了,慢慢變得豐滿、敏感、多情起來。

那個年代的大陸年輕人,誰不聽鄧麗君,誰不愛鄧麗君呢?《甜蜜蜜》《在水一方》《問君能有幾多愁》《美酒加咖啡》《小城故事》《月亮代表我的心》……誰不會哼唱幾句?誰又不曾把歌詞倒背如流,抑或把句子抄寫在筆記本上?

雖然鄧麗君的歌未在大陸發行,但從沿海地區到內陸地區,盜版磁帶已經鋪天蓋地地傳遍大街小巷。人們用老舊的錄音機來翻錄、播放鄧麗君的曲子,有時還會卡帶,但一聽就是一整個下午;有時關起門來,在屋內隨著音樂翩然起舞。

《芳華》裡偷聽鄧麗君的劇照

1979年,改革開放的進程如火如荼。但這一年,鄧麗君卻遭逢了演藝生涯最大的負面新聞——「假護照風波」。

鄧麗君被曝持非法印尼護照入境日本被拘留,但後來證明,她所持印尼護照並非偽造,只是發給她的手續不合法。這起事件讓鄧麗君的事業受挫,她因此決定赴美重拾學業。

因禍得福,她在北美多個城市舉辦個人演唱會,受到當地華僑的熱愛。能在海外聽到如此動人的中文歌曲,華僑們撩撥了鄉愁,也緩解了鄉愁。

軍營慰問演出

很快,時代的巨輪就滾動到了80年代。這是個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時代,全國各大城市進一步開放,中國各個領域的改革都開始啟動。

而80年代,也是鄧麗君演藝事業的全盛時期。她在印尼錄製80首印尼語歌曲;在中國香港「利舞臺」、伊莉莎白體育館等地,舉辦多場個人演唱會;應邀前往美國拉斯維加斯凱撒皇宮舉辦演唱會,成為第一個在凱撒皇宮參演的中國人……此時,她已是享譽世界的國際巨星。

在忙碌的連軸轉期間,鄧麗君也開始籌劃堪稱完美「絕作」的專輯《淡淡幽情》。12首歌的歌詞,全部由中國唐詩、宋詞改編而成,整張專輯典雅、夢幻又前衛。鄧麗君對這張專輯抱著極大熱情,除了穿唐裝拍攝MV外,她的床頭就放著一本《李後主李清照詞欣賞》。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幽婉的古詞,在鄧麗君柔美的嗓音下,似乎唱出了昨日歲月裡的哀愁。

為了紀念自己唱歌事業的第15個年頭,1983年年底,鄧麗君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辦了6場「15周年紀念演唱會」,場場滿座還刷新了票房紀錄。1984年年初,她在臺北市立體育館舉辦兩場「十億《漫步人生路》個掌聲:鄧麗君15周年巡迴演唱會」,後又到新加坡等地巡演。

鄧麗君這次的巡迴演唱會,破例在大陸得以轉播,也標誌著大陸終於對她「解禁」。在臺北的演唱會中,鄧麗君身著仙女般的白裙,翩翩站在舞臺中間,以一曲粵語歌開場。

此時鄧麗君已經31歲了,雖然多了些成熟風韻,但她仍帶著少女般的羞澀;她也一如既往地親切、認真、禮貌,在與主持人互動時,又不失幽默;對前來送花的歌迷,鄧麗君持續不斷地說著「謝謝」。

演唱會向大陸轉播期間,鄧麗君顯得有些緊張,她說:「我覺得今天我的歌,受到每位大陸朋友們的喜愛,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安慰。」當主持人問她為何能受到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喜歡,鄧麗君表示「所有的感情,我都用歌聲表達出來了」。

爾後,鄧麗君還用山東方言和主持人對話,那一句標準的「老鄉」,仿佛她就是當地人。

時代不落幕

鄧麗君一直有個遺憾:雖然她的歌曲風靡大陸,自己卻未曾親到大陸開演唱會,唱歌給祖國的同胞聽。其實,鄧麗君曾兩度受到來大陸的邀請。一次是在1980年,當時她非常興奮,但這引起臺方緊張,因此未能成行。另一次是在1987年,但那時她已不再參加商演。

1985年鄧麗君生日時,她還接到《北京青年報》記者的電話。鄧麗君表示自己雖沒去過大陸,但自小聽父母講述那邊的故事,對祖國並不陌生,而今聽到來自千裡之外的問候,內心非常激動。

1986年,鄧麗君被美國《時代》周刊選為「世界七大女歌星」和「世界十大最受歡迎的女歌星」之一,是唯一同時獲得兩項殊榮的亞洲歌手。1987年,鄧麗君逐漸退出公眾視野,退居幕後製作唱片,除了公益演出外,停止商業演出,之後和男友一起旅居法國。

而1987年,又迎來了另一個歷史性的時刻。7月,臺灣當局廢除了長達38年的「戒嚴令」,臺灣「解嚴」。10月,臺灣當局宣布開放臺灣居民到大陸探親,兩岸終於打破38年的冰封期。

我們都在課本裡讀過余光中的《鄉愁》,但只有親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才能真正體會那股鄉愁吧。新華社的一張老照片,記錄了1988年1月第一個臺灣返鄉探親團登上長城的情形,照片裡一名同胞穿著印有「想家」字樣的衣服,伸開雙臂,張口朝天,不知在痛哭,還是在歡笑。

那些曾經被迫離開故土的年輕人,而今已是花甲之年。有些人還能找到父母、妻兒、朋友,而有些人卻只能面對一個認不得的故鄉。也許有些近鄉情怯,但還是得回來尋根,雙腳踩在這片土地上時,一顆心才終於踏實了。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臺灣經濟開始放緩,隨著大陸的開放、兩岸關係的解凍,很多勞動力密集型的企業瞄準大陸價格低廉的土地和人力,紛紛外移來到大陸。而改革開放後的大陸,也開啟了經濟上的騰飛。

經濟之外,文化也在開放,鄧麗君歌曲不再是靡靡之音,而大陸也出現了一批流行歌手,王菲、韓紅、那英、田震、毛阿敏等。中國搖滾樂亦迎來了90年代的黃金時期,代表人物有魔巖三傑、崔健、鄭鈞、許巍、臧天朔等。1990年,被稱為「中國首屆搖滾音樂節」的演出在首都體育館舉行。

那個「偷偷聽鄧麗君」的時代過去了,但鄧麗君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更是一個時代的傳奇。

然而,任何時代終將落幕,最無情不過生命的轉瞬即逝。1995年5月8日,鄧麗君在泰國清邁哮喘發作。當時她獨自一人,酒店服務生發現她時,她已經呼吸困難了。鄧麗君最終死在了被搶救的路上,身邊沒有親人、亦無愛人。

明珠隕落,終年42歲,留給世人無限哀思與遺憾。

多希望那是又一次假新聞,但隨著5月11日鄧麗君遺體回到臺灣,大家才確信她真的離開了。鄧麗君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鄧麗君過世後,還獲得了不少表彰,仍有無數人在紀念她,她依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人們忘不了她,還有她的歌聲、她的美好。

可是啊,人生就像她歌裡唱的——「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淚灑相思帶。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

何日君再來?

作者 | 南風窗記者 姜雯

編輯 | 謝奕秋

排版 | GINNY

圖片 | 部分來源於網絡

南風窗新媒體出品

猜你還想看

圍觀

娛樂圈的「尊嚴」

故事

歲月神偷!70年70個珍貴生活瞬間

相關焦點

  • 何日君再來:鄧麗君的一生
    當時由於電視還沒普及,鄧麗君的母親趙素桂在家裡做家務的時候就會用收音機聽廣播流行歌來打發無聊,小鄧麗君也再一旁聽著裡面傳出的旋律,沒想到的是,小鄧麗君只要聽個兩三遍之後就能唱出來,母親看了也很高興,所以家裡還添了一個小節目,晚上的時候讓鄧麗君唱歌給大家聽,鄧麗君也很有表演的欲望,小小的年紀在眾人面前表演時也不怯場,簡直就是為舞臺而生的。
  • 何日君再來
    他的臉再一次紅了。小丁不說話了,把玩著手裡的酒杯。他久久看著她無名指上的戒指,他說,從某種意義上說,有個男人佔領了你的一根手指。這話有些意思,小丁有點開心,就舉了杯子,她第一次在這個酒吧喝了酒,並且第一次感覺到原來酒不像以前那樣難喝。於是和那男子頻頻舉懷,到午夜時,他有了醉意,她醉意更甚。
  • 25年了,為什麼我們還在懷念鄧麗君?
    2020年5月8日,是鄧麗君逝世25周年忌日。25年前,在清邁的一家酒店,鄧麗君因哮喘病發,猝然離世,年僅43歲。25年,不是一段太短的歲月,足以讓人忘記那些曾經轟動,或者曾經燦爛的人和事。當時正值臺灣樂壇的黃金時代,臺灣音樂人才華橫溢的創作,也將鄧麗君推上了樂壇巔峰。《甜蜜蜜》,《千言萬語》,《小城故事》,《月亮代表我的心》,《何日君再來》,《我只在乎你》…….一首首時代金曲,喚醒人們的記憶,讓上個世紀末華語歌壇那段黃金歲月,又重新回到人們的眼前。
  • 鄧麗君的十大經典歌曲
    鄧麗君的版本發表在卡帶《鄧麗君歌曲特別精選20首》以及EP《彩雲飛 電影原聲帶插曲》中。2、《月亮代表我的心》1977年,作曲:湯尼,作詞:孫儀《月亮代表我的心》由陳芬蘭在1973年首唱,1977年經鄧麗君重新演繹後紅遍華人世界。
  • 鄧麗君的武曲化權,太陰化科(真龍虎論庚年四化6)
    「金榜題名」把孟郊往日裡鬱結在心中的負面東西一掃而空;「以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現在的我,讓你高攀不起」,中榜後的孟郊借春風十裡、憑馬蹄飛揚,盡賞長安花;十年寒窗無人曉,一朝得中天下聞,孟郊這是在借招搖過市來表達對於這種現象的冷眼,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他也為了滿足自己隱秘的虛榮心。這也是太陰化科的一種表現吧。
  • 鄧麗君逝世25周年:央視為她「復活」重現螢屏,香港開紀念展館
    5月8日是一代天后鄧麗君逝世25周年的日子,1995年5月8日,鄧麗君因支氣管哮喘發作於泰國清邁逝世。經送醫搶救無效,於19:30分許溘然離世,享年43歲……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時至今日,她的歌聲仍然在各種舞臺唱響,從來沒有被遺忘過。 她用歌聲描繪了一個時代,也撫慰了千萬人的心靈。她用音樂消弭了兩岸半個世紀的隔閡。
  • 鄧麗君音樂館被關 盤點鄧麗君最經典的10首歌!
    鄧麗君胞兄鄧長安晚間接受訪問表示,這邊是他跟河邊餐廳董事長張素鑾承租的,但張這裡也是向高雄市文化局承租,既然官方說違背合約精神,他只能不造成張董困擾打包搬家。這半年多來參觀的陸客多嗎?未來有考慮搬去哪裡?鄧長安說,陸客狀況大家清楚他就不多說。這兩天他會跟文化局窗口討論,可能鳳山眷村文化園區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小鄧麗君羅斕首張專輯《只為等你來.鄧氏情歌再繼續》
    近日,有「小鄧麗君」之稱的羅斕推出了自己的首張原創專輯《只為等你來--鄧氏情歌再繼續》。這張延續鄧麗君鄧氏情歌風格的專輯一經發布,便得到很不錯的反響。同名主打歌《只為等你來》更是得到各大網站的火熱試聽。
  • 從鄧麗君到VaVa 《摘金奇緣》是座華語金曲寶藏
    1905電影網專稿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淚灑相思帶,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電影《摘金奇緣》的開篇,爵士音樂人陳胤希演繹了全新編曲的華語金曲《何日君再來》。《大西洋月刊》的編輯萊尼卡·科魯茲直言:「電影開場曲聽得我起了一身雞皮疙瘩。」陳胤希演唱的開場曲,在電影開始的第一秒宣告觀眾:這是一部真正屬於亞裔的電影。
  • 鄧麗君去世20多年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忘不了她?
    1995年,鄧麗君因長期感冒未愈伴隨支氣管炎引起哮喘發作,於泰國清邁醫院搶救無效而死,終年42歲。鄧麗君的死引發了劇烈震動,媒體、歌迷質疑鄧麗君死因,他們指出鄧麗君的遺體從左邊頸部到額頭出現明顯紅色痕跡,是勒痕、巴掌印還是死前倒地碰撞造成的屍斑呢?
  • 傳承傳統文化,弘揚鄧麗君音樂精神|青島鄧麗君歌友會在工人文化宮...
    由青島《老年生活報》、青島工人文化宮、青島鄧麗君歌友會共同主辦的「傳承傳統文化演出」正在這裡進行。君迷歌手們對鄧麗君歌曲的深情吟唱,再加上青島著名相聲、山東快書、京劇演員們的精品力作和專業演繹,一歌一劇,相得益彰,時而激起陣陣熱烈的掌聲,時而把人們帶進了經典重現、撫今思昔的境界。
  • 在邯鄲,FUN肆玩|永遠的鄧麗君,唱不盡的小城故事
    「甜蜜蜜,你笑的甜蜜蜜」「任時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看到這些熟悉的文字,相信每個人都會不自覺地哼唱出屬於它們的調調來,腦海中會立刻浮現鄧麗君甜美可愛的面孔。再加之整個大廳的暖色柔光也是貼合鄧麗君柔和溫暖的形象。大廳裡擺放著鄧麗君最喜愛的一輛車,是她於1979年在香港居住時購買的勞斯萊斯銀影,是當時全香港數量不多的豪車之一。02繁星三部曲分為尋蹤、彩雲飛及甜蜜蜜三個展區,分別從鄧麗君不同的發展時期,細說她的生平紀事。
  • 無法重拍的瞬間:穿連體泳衣的王祖賢,射箭的鄧麗君,看「鬥地主」的...
    無法重拍的瞬間:17歲穿泳衣的王祖賢,射箭的鄧麗君,看「鬥地主」的張國榮 1980年,鄧麗君在金門勞軍時的照片。身為一代歌后,鄧麗君生前曾多次投入勞軍活動,被稱為「永遠的軍中情人」。
  • 悲情的鄧麗君:5段戀情4段不被珍惜,愛她的卻間接害死了她
    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會紅了眼眶。這首《何日君再來》出自一位臺灣歌手,只要她的歌聲響起就會喚醒一代人的青春記憶,她就是鄧麗君。1995年5月9日,央視第一次報導了鄧麗君的新聞。但這一次,歌迷等來的不是解禁的歌聲,而是她在清邁傳來的死訊。
  • 莊奴:一個站在鄧麗君背後的人
    莊奴說:我把自己封閉起來,也不是故意封閉,只是覺得那些世俗的東西不必去刻意奉迎,你找我寫歌,到我家來,喝一杯茶,我寫好了你拿走,或打個電話給我,需要什麼我寫,不要浪費時間,一首歌流行起來,我知道時,已經是一段時間後的事情了。正因為如此,他與鄧麗君之間的來往,就顯得撲朔迷離而又彌足珍貴了。
  • 42歲鄧麗君:用上帝饋贈的煙嗓,譜寫生命的絕唱
    大家都熟悉齊秦演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卻不知將這首歌唱遍華人世界的,是鄧麗君。作為全球華人女歌手中最為傑出的一個,鄧麗君在那個年代,火遍華人存在的每一個地方。《小城故事》、《何日君再來》、《路邊的野花不要採》、《甜蜜蜜》、《我只在乎你》,一首首膾炙人口的情歌廣為流傳。
  • 鄧麗君在日本地位如何?曾三度登紅白大賽,卻無人敢於其一較高下
    鄧麗君,一代人的偶像,她的歌曲非常的好聽,就連天王周杰倫都是鄧麗君的粉絲,在一次演唱會上,用黑科技與鄧麗君隔空合唱《千裡之外》,鄧麗君在日本的地位怎麼樣呢?她用實力徵服日本歌壇,沒有人敢和她一較高下。鄧麗君如果還在世,應該已有65歲了,儘管她離世多年,但世人依然緬懷她,對她的歌曲依然記憶深刻!
  • 講葷段子、梳雷鬼頭、玩rocknroll,鄧麗君到底有多酷?
    而作為一代人青春時期記憶標籤的鄧麗君,在5月19日帶著她的「別面」上了熱搜。見過溫柔可人、歌聲婉轉的鄧麗君,但一定沒見過說話吐出山東大碴子味兒的鄧麗君。5月19日, 鄧麗君以往的視頻被網友翻出來,視頻中,鄧麗君自曝母親是山東人,說完還在主持人的引導下飈起了一口標準的山東腔。
  • 唱了一輩子情歌的鄧麗君,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女人?
    從此,屬於鄧麗君的世界開啟了,她成為華人的驕傲。鄧麗君的唱片、磁帶,遍布臺灣、東南亞,甚至在大陸東南沿海一帶盛行。也正是1979年,我的母親第一次聽到鄧麗君的《小城故事》,從此便對鄧麗君迷得一塌糊塗,那一年母親十歲。她的周圍很多年輕人開始模仿鄧麗君唱歌的樣子,她們學鄧麗君的嗓音和穿衣風格,她們留和鄧麗君一樣的髮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