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貴溪11月30日消息(記者鄧玉玲 通訊員徐永明 易健)日前,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江西貴溪市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泗瀝人民法庭庭長周淑琴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並接受大會表彰。
周淑琴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17年來,周淑琴始終牢記初心使命,憑著對法治信仰的堅守、對法官職業的摯愛和對人民群眾的深情,始終把奉獻擺在首位,將公心樹立在法庭、將愛心延伸到庭外,把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法庭,打造成了群眾家門口的法治天平、百姓心目中的愛心驛站。
「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榮譽證書
2004年,周淑琴通過公務員招考進入江西貴溪市人民法院工作。多年來,周淑琴辦案近2000起,無一錯案,無一違紀,無一上訪纏訴,無一處置不當導致矛盾激化。她也先後被授予「全省崗位學雷鋒標兵」「江西省巾幗建功標兵」「全省優秀法官」「全省優秀人民法庭庭長」「全省法院群眾工作能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法院辦案標兵」「全國優秀法官」「全國模範法官」等榮譽稱號。
暖心用法,溫情點燃法治明燈
周淑琴常說,「如果說人心各有一扇門,那麼每扇門都有相對應的鑰匙。」在辦案過程中,她始終做到明理立心、接待熱心、傾聽耐心、調解公心、關懷愛心。正是憑著這「五心」,周淑琴總是讓當事人辨清法理、道理、情理,珍惜親情、友情、鄉情。通過循循善誘,娓娓勸導,一一對應著尋找到打開群眾心扉的鑰匙,消弭當事人的對立情緒,讓很多棘手的案件明明已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卻又出現了「柳暗花明」的效果。
2016年初,貴溪法院受理了一起離婚案件,這已是原告楊某第三次起訴離婚,但因為被告胡某情緒極易激動,曾兩度圍堵法庭大門,案件十分棘手。明知案件不好辦,周淑琴還是主動向院領導請纓辦理。在了解到胡某情緒容易反覆、對親屬的依賴性比較強後,周淑琴採用每天定期電話溝通與每周上門走訪的方式,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情與理逐步打開了胡某情感閘門,獲知了他對婚姻的態度和內心的真實想法。周淑琴為他們提供了多套調解方案,在她的積極溝通與斡旋下,雙方最終接受了調解。
周淑琴說:「法庭既是恨的放大鏡,也是愛的萬花筒,必須左右衡量,傾聽每個聲音,做到情理法交融,公平公正才溫暖人心。」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守下,「貼心閨女」成了她的標籤,「知心大姐」成了她的專用語。而正是在她貼心、知心、暖心的司法普法過程中,法治明燈也悄悄燃起在每一位走出法庭的百姓心中。
以案釋法,開創家事審判新風
針對農村婦女兒童老人等困難群體維權意識較差的情況,十多年來,周淑琴始終堅守在鄉鎮法庭一線,走村入戶,用腳步丈量民情;扶貧助困,用真心傳遞愛心;暖心釋法,用案例弘揚法治……她把法庭搬到田間地頭,搬到當事人的家裡,國徽扛到哪,巡迴法庭就設在哪,讓山村法庭審理的每一起案件,成為一堂堂村民共享的法治公開課。通過以案釋法普法,醇化民風鄉風社風,不斷提高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法治水平。
巡迴法庭上周淑琴調解矛盾糾紛
2016年4月22日,貴溪市人民法院向一離婚案件當事人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這是《反家庭暴力法》於當年3月1日起實施以來,江西省發出的首張「人身安全保護令」。周淑琴正是該案的承辦法官。為引導更多遭受家暴的群體走上維權道路,她將裁定書送達給公安、司法、婦聯和村委會等部門,希望通過多渠道的維權宣傳,共同築起反家庭暴力的「鋼鐵長城」,此舉被省市多級媒體報導,獲得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譽。
周淑琴還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家事審判工作思路,成立工作室,從建立一支專業團隊,實現審判隊伍精英化;出臺三項制度,實現辦案方式規範化;推行「五心」工作法,實現糾紛化解多元化;夯實家事審判設施,實現審判氛圍溫馨化;摸索出圓桌法庭、巡迴法庭、微信法庭三種庭審模式,實現家事審判人性化。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受疫情影響,法庭其他幹警未能及時返崗,周淑琴隻身一人堅守在法庭。為防止審判執行工作過於延遲,她忙著微信調解、「雲上」庭審、線上諮詢,不厭其煩地解釋、安撫著當事人的情緒,全力把疫情對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
清正護法,為民託起正義天平
小吳早些年和周淑琴是另外一個鄉鎮法庭的同事,如今又在泗瀝法庭共事。這麼多年來,他對周淑琴公正司法、秉公辦案有著十分深刻的印象。小吳記得有一起執行案件,當事人一直不履行判決書義務,周淑琴帶著法庭執行人員夜晚將被執行人堵在家裡,面對對方人多勢眾的情況,周淑琴嗓門洪亮,強行將「老賴」帶回法院進行司法拘留。被執行人沒有想到,個頭小小的法官,渾身有那麼大的力量。
周淑琴通過「琴談家事」電視節目向市民普及法律知識
周淑琴時刻警醒自己,法官是「法」的化身,是維護社會公平最後一道防線的守護者,身上決不能出現違法違紀現象,決不能讓裁判不公發生,決不能讓群眾受到冷落。有個別當事人出於某種目的給她「紅包」或「好處」,總是被她斷然拒絕。
不忘初心牢記法,情系百姓虧欠家。17年法官生涯中,周淑琴始終把「廉重在自律,修重在自勵」作為做人、做事、做法官的第一準則,努力守護著公平正義,將自己鍛造成一塊永不腐蝕的「不鏽鋼」,讓胸前的法徽更閃亮,讓溫暖的法治光輝常駐百姓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