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7年一位18歲的妙齡少女在全國子民面前戴上皇冠,成為一國之主。皇冠之下,正是這個身高不過1米5的女子,讓這個國家從一個普通國家一躍成為世界強國,世稱"日不落帝國"。今天要和大家聊的就是這位曾經的傳奇——在位64年,一手締造了「日不落帝國」的維多利亞女王,以及她帶來的珠寶傳奇。
維多利亞女王的一生成就了政治上的輝煌和傳奇,亦留下了愛情與珠寶的童話故事。形成於19世紀的維多利亞珠寶風格,奢華、絢麗、典雅而恬靜、造型複雜、線條飽滿、選材不拘一格。正如一位珠寶設計師所說:「維多利亞風格從來不會被人們遺忘,它是最能把愛、淚、情、仇、驕傲、羨慕、尊貴寫在珠寶上的風格。」
維多利亞與母親的肖像畫,畫中維多利亞手中拿著父親的畫像
維多利亞並不是作為「皇室繼承人」而誕生的,所以有著皇家血統的她,小時候也很少戴異常貴重的首飾,她的父親也在她一歲不到的時候就離開了人世。
16歲維多利亞自畫像
在這個還沒長大的孩子眼裡,首飾不是「華麗奢侈的」,而是「意義非凡的」。首飾上華美的寶石和鑲鑽,是為了襯託它背後的人或記憶而存在的。直到她長大成人,這種觀念更加根深蒂固,以至於她一生中幾乎不曾取下的首飾,不是祖母綠加鑽石的成套華貴首飾,而是一隻看起來便宜又不起眼的心形吊墜,只因為裡面有一撮愛人阿爾伯特的頭髮。
這在維多利亞時期掀起了一陣對心形首飾的追捧,年輕的女子紛紛找匠人訂購不同花式的心形吊墜,但是有一點不會改變:裡面可以放置愛人的頭髮,甚至是孩子的一顆牙齒。
身為女王及妻子的維多利亞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的感情至深,堪比乾隆和富查,直到現在也是一段佳話。18歲那年與阿爾伯特見面,面對這個「包辦婚姻」的對象,維多利亞滿腦子只有這個高大帥氣,彬彬有禮而且博聞強識的男子。而阿爾伯特也對這個小鳥依人的女子一見鍾情,在他眼裡,這並不是英國的女王陛下,而是一個熱愛自由,觀點犀利,相當機敏的女孩子。而兩人一起之後也是如膠似漆,感情好得羨煞旁人,他們的信件中總是充滿綿綿愛意。
阿爾伯特品味高雅,極具設計才能。通過為她設計和定製珠寶來訴說愛意。他所設計的珠寶中,最浪漫的莫過於橙花首飾。
維多利亞在日記中寫到:"我最親愛的丈夫送給我一件如此可愛又出人意料的禮物,葉子是亞光金的,橙花則是白瓷的。
1840年,阿伯特親王送給維多利亞女王一枚祖母綠靈蛇形狀的訂婚戒指,使之成為當時女性必備的首飾款式,靈蛇在當時寓意永恆的愛。
比如這個款式的戒指,你一定不會陌生:蛇形纏繞的戒指,意味著永恆不變的愛情,蛇頭有一顆綠寶石,是五月的誕辰石,而維多利亞就是五月出生的,這個經典得不行的款式,就是阿爾伯特為維多利亞設計的訂婚戒指,也是維多利亞風格的第一件首飾。
維多利亞時期的油畫,女子手中擺弄的正是一個蛇形的金手鐲
而這件首飾,靈感其實來自龐貝古城的文物。1859年,達爾文發表了《物種起源》,足以看出當時英國的考古研究實力,在那之前,對龐貝古城和赫庫蘭尼姆的進一步挖掘也直接影響了當時的首飾設計,掀起了一股「復古風」。
自那之後,蛇形設計可以出現在任何首飾上,戒指,胸針,手鐲等等,只要是首飾,都能設計成蛇形,象徵神聖的愛的同時,還帶那麼一點性感的色彩。
以一枚戒指為開端,首飾界的「浪漫時期」(1837-1861)開始了,一件首飾,就是一首動人情詩。
這段時期,不僅是維多利亞自己的人生風生水起,愛情國業兩豐收的時期,更是整個英國迅速發展的時期,一切行業都欣欣向榮,珠寶的設計也是極盡畫美和浪漫。
鮮花盛開的設計,配上耀眼奪目的彩色寶石,加以精緻高貴的金工配飾,是這個時代的主題。而阿爾伯特設計珠寶的時候特別喜歡加入各種涵義,使得「藏頭詩珠寶」成為了爆款。
蛇形配飾,心形吊墜,浮雕寶石裝飾,費嫆妮葉頭飾……五光十色的珠寶時代,在一夜之間踏入了「黑色時期(1861-1880)」,只因為一件事——阿爾伯特親王離世了。
維多利亞的悲傷程度,只比小說裡的「悲慟致死」好一些,換上一身喪服之後,她已經不再參與國事會議,儘管那是她的責任和義務。
在家,她無法忍受自己的孩子們大聲歡笑,也不容許她們隨口提及阿爾伯特,還叫人一直打掃他的房間,每天放上溫熱的洗臉水和乾淨的換洗衣服,仿佛他真的回來過。
一身黑色的喪服,她一穿就是半輩子,甚至在他逝世後的20年間,她都要求舉國上下只能佩戴哀悼用的首飾(mourning jewelry)。
哀悼首飾其實在16世紀就已出現,大多數都以骷髏的形象為主。
16世紀的哀悼首飾Mourning Jewelry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哪怕是哀悼首飾,維多利亞的也是最好看最浪漫的那種。為了做出皇家級別的黑色首飾,黑玉成為了不二選擇,而黑玉在當時非常珍貴,對工匠的手藝要求也很高,難倒了一大片手藝人,所以出來的每一件都是珍品之中的珍品。
黑色的首飾常常與白色的珍珠搭配,象徵眼淚。可以搭配深色珠寶的材料不多,都是頂級的材料,例如縞瑪瑙,深紅的石榴石等等。不能在材料上玩太多花樣,這時候首飾的款式就開始變得更加精緻複雜,多有模仿花環的設計。
而皇家那個巨大的皇冠,因為沒有辦法和哀悼用的黑色面紗一起佩戴,維多利亞還特地叫人重新設計了一款小巧的皇冠,通體鑲鑽,沒有過多的色彩。
維多利亞時代的光輝,開始在這些新興事物的風潮下漸漸褪去。那些或炫目或深沉的首飾,成為了一件件放在博物館裡的文物,如同一個能夠窺探過去的鑰匙孔,無聲地宣示著那個時代的輝煌。
在維多利亞女王的一生中,珠寶對於她而言意義重大,從女王小時候收到第一件珠寶開始,到她漫長的孀居時期,女王既會佩戴時髦、流行的珠寶,也會佩戴王室和家傳的珠寶。珠寶記錄了她一生中的重大事件,標誌著她從少女到女王,從妻子再到遺孀的一系列轉變。
對女王而言,賦予情感是她對珠寶的最大貢獻,每當展示王室珠寶和王冠時,她都會把那些最珍貴和最富有情感價值的珠寶包含在內,她也會在每件珠寶的背面,詳細記載贈送者和使用場合。維多利亞女王的私人珠寶更是記錄了她婚姻生活的親密瞬間,在阿爾伯特親王的生前身後,這些珠寶都蘊含了女王的一片深情。丈夫早逝後,深居簡出的女王依然會通過珠寶表達對兒孫的喜愛。最後,她還扮演了更為令人遙不可及的角色-受人尊重的君主以及「歐洲的祖母」。
由皇族血脈,經濟爆發和全球化鍛造而成的維多利亞時代,和屬於這個時代的珠寶,為下一個時代鋪設了一條更為寬廣的道路。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如同維多利亞時代復興古希臘和古羅馬風格的設計,時尚界也會再次掀起復興的狂潮,呼喊那個時代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