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正是訪友的好時節。
10月12日至13日,市委書記夏心旻、市長張寶娟帶領揚州黨政代表團一路東進,赴南通市、泰州市,學習考察他們在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建設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
蘇中三市,地緣相連、文化相近、人緣相親、產業相似,這讓這次學習考察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
園區,區域經濟發展的主陣地、主戰場、主引擎,讓園區建設站上城市發展的「c位」,就緊緊握住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一天半的時間裡,揚州黨政代表團深入兩地開發園區現場、項目工地、企業車間、重點實驗室等,密集考察20個點,節奏之快,時不我待;目的之強,意味深長。
看現場 園區建設,比拼的就是項目「塊頭」有多大、產業發展「成色」有多亮
從空中俯瞰,由北往南,如東洋口、通州灣、海門港、啟東呂四,如珍珠般鑲嵌在南通206公裡的海岸線上,見證了本世紀以來南通人向大海進軍的艱辛與榮耀。2020年伊始,這四個港區擁有了一個共同的身份:大通州灣。
10月12日下午,一路風塵的揚州黨政代表團直奔黃海岸邊的通州灣。
大海為背景,碼頭成講壇。
在通州灣呂四港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建設現場,一塊背朝黃海的LED大屏播放著項目規劃建設藍圖;面向黃海,項目建設者向來訪的揚州客人,講述著綠色鋼鐵的夢想。
千億投入,佔地萬畝,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規劃鋼鐵總產能2000萬噸。鋼鐵是傳統產業,然而中天綠色精品鋼在工業裝備、生產技術、生態環保等方面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這是通州灣的開港項目,海上運來的鐵礦石直達生產線。
「項目達產後,每年銷售可達千億元以上。」海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沈旭東介紹,中天綠色精品鋼是南通今年大項目建設的頭號工程,它的建成,將會對南通製造業轉型升級、加快高質量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引領作用。
塔吊矗立、機器轟鳴,金秋時節的通州灣,一片繁忙景象。桐昆石化聚酯一體化、金光集團如東產業基地等一批百億級重特大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中。
如東洋口港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陳雷告訴記者,桐昆石化聚酯一體化、金光集團這兩個項目達產後,園區開票銷售將新增千億元,而如東縣去年全縣開票銷售還不足2000億元。
2019年,南通市GDP總量已達到9383億元。如今,站在衝刺「萬億俱樂部」的關口前,南通以「大灣思維」面朝江海,緊握通江達海的資源稟賦,大手筆打造大通州灣園區,重構江蘇乃至長江經濟帶出海新版圖。
前一天,通州灣大手筆、大項目亮點紛呈,讓人目不暇接;第二天,海安經濟開發區「真經」送寶,招商引資既要抓大、也要盤小,園區項目「群狼」軍團化發展,令每一位代表團成員感觸至深。
順應汽車輕量化要求,建設輕量化鋁合金產品項目,2011年,亞太輕合金科技有限公司投入10億元建設一期項目;2016年,再次投入10億元;今年三期項目再投6億元,公司在園區的成長如同芝麻開花節節高。
堅持「10億元項目為重點,精緻億元項目為補充,超100億元項目為突破」招商思路,讓海安經濟開發區發展實現從「戰狼營」到「戰狼贏」,在南通17個經開區中,成為首個突破千億元、兩千億元收入大關的園區。
13日下午,揚州考察團馬不停蹄地奔赴中國醫藥城和泰州港經濟開發區。
7月25日上午,隨著啟動鍵的按下,總投資80億元的長城汽車泰州項目首臺電動SUV白車身正式下線,標誌著整車已進入產品調試階段。從開工建設到白車身下線僅用8個多月時間,創下「泰州速度」。
根據規劃,長城汽車將在泰州港經濟開發區內建設一個龐大、完整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力爭打造華東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汽車科技產業園。
在泰州醫藥高新區,代表團成員們注意到,一座現代化的「醫藥城」已成規模、嶄露頭角,以揚子江藥業為主,一批本土生物醫藥企業正加速崛起;以醫藥博物館、疫苗工程中心等為代表,一批新型載體也正拔地而起,園區正掀起激情澎湃的「二次創業」新浪潮。
「力爭醫藥製造業規模三年翻一番、五年翻兩番,到2025年,醫藥健康產業營業收入突破800億元。」泰州市委常委、醫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張小兵信心篤定地說。
聽介紹
身處蘇中,追求不能「中庸」,要爭當城市發展的中堅力量
園區之於城市恰如「水中鹽、骨中鈣、雲中光」。
數據顯示:2019年,南通省級以上開發園區以約佔全市1/4的面積,貢獻了41.9%的地區生產總值、42.7%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8.4%的進出口總額。
不久前,江蘇省商務廳發布《關於2019年度全省經濟開發區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評價情況通報》,在全省91個省級開發區中,泰州港經濟開發區一舉奪冠,泰興經濟開發區獲得第五名,泰州成為全省開發園區軍團的一匹「黑馬」。
這些成績的取得,就源於向強者學、與快者比、向高處攀。
今年4月,南通代表團用了3天多的時間,先後奔赴蘇州、無錫、常州學習。7月,泰州代表團赴無錫、蘇州考察。
學而思,思而動。7月17日,南通部分行政區劃調整,這輪區劃調整中,最大亮點是海門市改設海門區,進一步打通了人流、資金流的通道,實現了南通市區和上海市區及蘇南的零距離對接。來自常州的「中天」、來自嘉興的「桐昆」……一批批重特大項目競相搶灘、加速集聚,為南通儲備了強勁的發展動能。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透露,蘇南、浙江方向的重大項目北上南通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泰州醫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張小兵說,到2022年,將形成醫藥高新區大健康產業,高新區要進入全國生物醫藥類園區前十強。
「一切矛盾困難,只有通過更精準服務產業發展才能解決。」張小兵說。秉持上述思路,醫藥高新區的「苦幹實幹」不是簡單的起早貪黑,而是打造一整套從研發到臨床、從臨床到申報、從申報到生產的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專業化鏈式服務,減少企業在各種各樣申報中的來回奔波。
推動園區跨越發展,離不開思想的破冰。
在泰州,推進開發園區改革,成為推進全市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突破性抓手。堅決去行政化,走扁平化管理、公司化運營、市場化運作、專業化服務的道路,推動開發園區加快向現代園區轉變。
在南通,大力推動園區「區鎮分設」體制改革,責任邊界進一步明晰,園區以招商引資和投資服務為主責,社會治理交給地方政府。推行在開發區績效獎勵總額中,拿出不少於20%的額度,根據招商實績、項目進展、項目服務等獎勵到個人。
機制活,則園區活。南通、泰州兩地園區一系列新體制新機制新舉措的出臺,正衝破制度的藩籬,激勵著園區建設者們再創一個激情燃燒的年代。
在多個場合,長城汽車項目方負責人都會提起一個細節:今年梅雨季節,有一天夜間突降大雨,剛剛建設的廠房還未完全建好頂棚,而此時已有一批設備進入廠房,存在淋雨損壞的危險。半夜接到項目方求助後,園區領導二話沒說,身先士卒,連夜上陣蓋棚頂……
話感受
求變方可求進,求變方可求新
這是一次開拓視野、刷新理念的學習之旅;這是一次拉杆加壓、創新未來的奮進之旅。
進園區、入企業,看發展、找差距,園區高質量發展背後的秘訣是什麼?我們下一步應該做些什麼?揚州代表團形成共識:解放思想,求變方可求進,求變方可求新!
兄弟城市開發園區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轉型升級的生動實踐、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令人觸動。
江都區委書記張彤說:「南通藉助滬蘇通大橋開通的時機,打造大通州灣區,吸引了一批大項目『北上』。這對我們江都發展啟發很大,我們將迎來連淮揚鎮鐵路即將通車的大好機遇,也擁有豐富的港口資源,我們可以做好『港』的文章,利用『高鐵港』推動開發區發展,利用好揚州泰州機場發展空港經濟,形成港產城聯動的新發展格局。」
在長城汽車泰州項目車間,市工信局局長王正年不由想起了大眾汽車儀徵工廠。「儀徵大眾項目的引進,催生了揚州千億級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重大產業項目建設是填補產業短板、優化經濟結構的主動力,是轉型發展的主路徑。我們將加強招商工作研究,確保大項目招引實現更大突破。」
「最大的解放思想,就是真抓實幹。」商務局局長蘇愛根著重關注的是各地推動開發園區發展出臺的新政策,但一路下來,他最大的感受是:「政策只是一方面,更關鍵的還在於落實,真刀真槍抓項目,各開發園區籤下的責任狀就是軍令狀,要做到令出如山,令出必行。」
帶著問題,一路走、一路看、一路交流,考察就是難得的學習機會。
「在用地等方面如何上爭資源?」「17平方公裡的大規劃如何做好產城融合?」「招引科研創新機構上有什麼好政策?」……在南通創新區考察時,廣陵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莊緒梅不停「追問」園區相關負責人。
莊緒梅說:「我們廣陵經濟開發區目前也處在北優南拓的關鍵節點,我們要學習他們積極上爭資源、上爭發展空間、科技創新等好做法,高質量規劃好園區建設,助力新興科創名城建設。」
「海安用地難不難?」「海安用工難不難?」在海安經濟開發區考察現場,維揚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馬久聖用心取經。「看了兄弟城市的園區建設,我們有壓力,但也更有動力了。下一步我們要結合自身的產業特色和產業基礎,明確產業導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大創業項目培植力度,以大投入、大招商,推動園區大提升。」
此次考察,勢必將在我市掀起新一輪的學習高潮,並轉化為推動揚州園區「二次創業」「二次振興」的強大動力。
寶應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苗培俊表示,考察最大的感受是三個「大」字,大規劃引領,大項目招引,大環境打造。我們怎麼幹?要圍繞一個「高」字:解放思想要有高度;高質量的項目要抓到底;要有高效率的服務,打造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
高郵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陸煒表示,我們要把這些經驗帶回去,充分抓住開發區「二次創業」的有利時機,把重點產業抓住,重大項目落住,推進園區高質量發展。
杭集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黃金勇說:「兄弟城市園區規劃先行,集中力量建設,始終保持產業發展定力的很多做法,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
啟示多、感受深、收穫大。13日晚,市黨政代表團披星戴月踏上返鄉行程,一股園區大發展的動能在積蓄、項目大建設的熱潮在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