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超薄貼面,你的印象還停留在送往加工廠做鑄瓷嗎?隨著椅旁CADCAM技術的應用,多種多樣的可切削玻璃陶瓷材料孕育而生。使用傳統方法(比如鑄瓷)製作超薄貼面,如果蠟型厚度低於0.5mm,修復體的鑄造成功率就會大大下降。而椅旁切削玻璃陶瓷的工藝會在時效性和穩定性上更有優勢,且效果不比鑄瓷差。那如何選擇材料是一件讓人糾結的事,哪種可切削玻璃陶瓷更適合製作超薄貼面?邊緣穩定性如何?讓我們通過實驗展示給您。本次測試的材料是臨床上較為常用的4款玻璃陶瓷,從左到右分別是愛迪特 Cameo;VITA Mark II;義獲嘉 Emax CAD;登士柏西諾德 Celtra測試採用相同的修復體,加工方式。通過登士柏西諾德瓷睿刻系統對以上4種材料進行測試。模擬測試的修復體是一個12貼面,修復體邊緣厚度≤0.2mm, 中1/3-頸1/3厚度0.3mm左右
矢狀面觀察:修復體採用刃狀邊緣設計(該修復體的設計方案僅適用於此次實驗並不應用於臨床患者。在臨床病例中如果邊緣位置在非自潔區,個人建議還是需要製備肩臺。)四款材料中Vita Mark II沒能完整加工出來。但並不影響我們觀察修復體邊緣完整性。從邊緣完整性來說,愛迪特Cameo無疑是最大的一匹黑馬,納米晶化結構,為切削修復體提供了更好的邊緣穩定性以及及結構準確性,且模擬了天然牙的硬度。
CELTRA也還不錯,無較大缺口,燒結後有自癒合能力。微妙之處在於其含有10%氧化鋯晶體顆粒大小比矽酸鋰小四倍。高撓曲強度和高玻璃基質含量達50%,抗彎強度等同於牙釉質。義獲嘉的IPS e.max也不錯,只是在個別位置有較明顯的缺損。而Mark II的邊緣破損率較高,Mark II本身也是四款材料中強度最低的一款。
CELTRA——鋯加強型二矽酸鋰玻璃陶瓷,彈性模量70Gpa,初始撓曲強度420Mpa,燒結後370Mpa。
IPS e.max——二矽酸鋰玻璃陶瓷,彈性模量95Gpa,結晶前撓曲強度150Mpa,結晶後360Mpa。
Cameo——二矽酸鋰玻璃陶瓷,三點抗彎強度400±60Mpa。
Vita Mark II——長石質玻璃陶瓷,彈性模量63Gpa,撓曲強度150Mpa。
這組測試說明了對於邊緣超薄的修復體來說,加強型玻璃陶瓷更適合,彈性模量高,可切削性好,邊緣連續好。當然,通常情況下將修復體參數設置在材料的安全區內,CADCAM加工出來的修復體邊緣連續光滑,密合性好。對於修復材料的選擇,需考慮機械力學特性:彈性模量,撓曲強度,應力分布,以及牙體磨除量和適應證。希望文章能夠為大家選擇玻璃陶瓷材料起到一定幫助。喜歡本期文章的小夥伴請識別下方Motivationen二維碼添加關注並轉發!謝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