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溼健脾四物湯,除溼健脾

2020-12-26 美食天下

除溼健脾四物湯

By 藍雨陽光780913

用炒薏仁、赤小豆、茯苓、芡實這四物熬製的湯品,湯除溼健脾,粥可以當作主食食用哦!

原料:赤小豆、炒薏仁、茯苓、芡實。

做法步驟:

第1步、先把炒薏仁、赤小豆、茯苓、芡實這四物洗淨,然後用水泡3小時。

第2步、把泡好的材料和泡的水都放入湯鍋裡,再加入適量清水煮開。

第3步、大火燒開以後轉小火熬1小時。

第4步、四物湯出鍋啦!喜歡甜的可以在湯裡加點兒糖或者蜂蜜,我一般湯裡什麼都不加,因為湯沒有異味。四物羹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鹽或者糖。

小貼士:

1、薏仁一定要炒熟,才有除溼健脾的作用。2、要用赤小豆,不是紅豆。赤小豆又長又細。

來自 美食天下 藍雨陽光780913 的作品。

大家喜歡這個菜譜嗎?歡迎點讚、評論、轉發。歡迎關注美食天下,學好菜,跟我來~

相關焦點

  • 夏季養生 | 健脾除溼小妙招
    所以,炎熱溼重的夏季,養生第一要務是:健脾除溼。道醫認為,很多病是來源於人身體內的溼氣。溼與寒在一起叫寒溼,與熱在一起叫溼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溼,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溼。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很多都與溼邪、痰溼有關。溼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和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
  • 回南天溼氣重,來碗除溼湯吧
    它的功效:天氣溼熱,雨水多,該款湯水健脾祛溼止腰酸背痛。黃芪赤小豆鯉魚湯它的材料:黃芪、赤小豆各30克,鯉魚1條,生薑3片。它的做法:藥材稍浸泡、洗淨;鯉魚宰洗淨,煎至微黃,濺入少許熱水。功效:該款湯水有健脾益氣、祛溼和胃之效。二陳茶嗯,這個不僅聽過,有些朋友甚至還喝過對不對?喝過!那就對了,春季雨水多,溫度也在不斷回升當中,作為祛溼界的專業戶,必不可少的當然少不了你們的最愛——二陳茶!但你們真的知道,怎么喝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功效嗎?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
  • 三伏天,除溼健脾開胃小偏方——山楂陳皮烏梅湯
    今天藥藥特別給大家準備了一副消暑去火,除溼健脾開胃小偏方——山楂陳皮烏梅湯山楂陳皮烏梅湯組方陳皮陳皮又稱橘皮,《本草綱目》:「橘皮,苦能瀉能燥,辛能散,溫能和。理氣健脾,調中,燥溼,化痰。主治 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或疼痛、消化不良。
  • 健脾祛溼湯——除溼祛痰砂仁陳皮鯽魚湯&理氣滋陰陳皮老鴨湯 | 【煲湯】
    功效:溫中健脾、除溼祛痰。「春眠不覺曉」,早春人們容易「春困」,宜多喝砂仁陳皮煲鯽魚湯。  功效:理氣健脾,滋陰補血。陳皮老鴨湯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粵菜系。陳皮搭配滋陰補血的老鴨煲湯,取陳皮之弱溫性,更增滋補之效。  值得注意的是,專家表示,陳皮藥性因其行氣燥溼之功,氣虛陰虛者如有口乾舌燥、乾咳無痰;或有胃火者如牙痛、口臭、便秘等,不宜多食陳皮。
  • 除溼湯(《中醫治法與方劑》)
    除溼湯(《是齋百一選方》)【組成】半夏15g 川樸15g 蒼朮15g 藿香葉10g 陳皮10g 茯苓10g 甘草3g 白朮12g 制附子15g 【用法】附子先煮1小時,餘藥後下,湯成,去滓,分3次溫服。【主治】一切中溼自汗,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陽虛自汗,呼吸少氣。
  • 夏天溼氣重,常喝這2道湯,健脾除溼,溼氣重要多喝,喝出好體質
    夏天天氣比較熱,但是也是給身體排出毒素排出溼氣的季節,大家千萬不要錯過了,不要怕出汗,夏天就應該出點汗,這樣身體才健康,怎麼給身體除溼呢,當然是從食療做起,夏季給身體養生應該多喝一些祛溼,健脾健胃的食物,每個人身體或多或少都有些痰溼,尤其是有些肥胖的人,身體內的溼氣更重。
  • 有一味利水除溼的中藥材,能健脾,安神調理失眠,還能增強免疫力
    有一味利水除溼的中藥材,被歷代中醫稱作「利水除溼之要藥」,它不僅是利水除溼,還能健脾、安神以調理失眠和心悸,現代研究發現它還能增強免疫力。它就是中藥材茯苓。 中藥材茯苓作為藥材使用最早記錄於《神農本草經》,是多空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多數生長於山中並寄生在松樹上。
  • 【中藥方劑】昇陽除溼防風湯
    【方劑名】昇陽除溼防風湯 ,出自金·《脾胃論》。  【組成】去皮泔浸蒼朮四兩(120克),防風二錢(6克),白朮、白茯苓、白芍各一錢(各3克)。  【功效】健脾燥溼,昇陽和血。  【主治】主治腸澼下血,大便閉塞,或裡急後重,或少有膿,或少有血,舌紅絳,脈數。  【臨床醫案】臨床主要用於治療眩暈、潰瘍性結腸炎、疲勞症候群等病症。  1.潰瘍性結腸炎:採用昇陽除溼防風湯加味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70例,與內服柳氮磺胺吡啶片60例作對照,療程25日,治療2~3個療程,6個月評定療效。
  • 今日特搜靚湯 - 佛手瓜扁豆煲排骨湯 - 健脾除溼清熱潤燥
    功效:秋風起秋意漸濃,我們日常湯飲調理的側重方向都要慢慢有所改變才行,秋季的養生準則與春夏兩季的養生截然不同,是以養人體陰氣為本,而湯飲就要以滋陰潤肺回收陽氣為主,平穩地完成夏冬兩季冷熱的交替,多吃性味溫熱之食
  • 四神湯,中醫著名的健脾除溼湯方劑.
    2、「四神湯」:中醫著名健脾祛溼方,皇帝身邊的人都用過。中醫認為,除了自身所在的生活環境之外,身體脾胃的運化功能才是我們祛溼的根本利器。因為脾胃虛,溼氣才能產生,所以杜絕溼氣生成之源才是關鍵!四神湯是中醫著名的健脾祛溼食方,其中「四神」是指:薏仁
  • 生吃則有毒,炒熟則味美,擅長健脾除溼、調和脾胃、解酒毒、痘毒
    而有一種養生之物就是登上中醫文化教材的食材,生吃則有毒,炒熟則味美,還被李時珍譽為「脾之谷」,擅長健脾除溼、調和脾胃、養胃,還解酒毒、痘毒,但一定要熟後再吃,生吃真的有毒。能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濁,專主脾胃,消暑除溼而解毒也」。李時珍的看法與現代認為的白扁豆「健脾化溼、和中消暑、解毒」相似,而《本草新編》提到養生單用白扁豆則「力緩」,需要合理搭配,其搭配方式可以從三個方面闡述。一、用白扁豆養生可以健脾除溼。
  • 此物被《神農本草經》譽為上品,「除溼能健脾胃,澀精以固腎氣」
    尤其是其入藥對於人們的腎氣、脾胃方面有很好的幫助,有「除溼能健脾胃,澀精以固腎氣」的作用。1、芡實『澀精以固腎氣』的作用。芡實味道微微甘甜,略帶苦澀,具有較好的滋養、固澀之效。而且芡實的藥性平和,不寒不峻、不熱不燥,故而適合大部分的人群使用。
  • 教你三招,健脾又除溼,溼氣重的人不妨試一試!
    祛溼,先健脾,教你三招,健脾又除溼,溼氣重的人不妨試一試!一旦入冬前,沒有將體內的溼氣排出,溼氣和寒氣勾在一起,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嚴重危害健康。祛溼,先健脾!為啥,這樣說?因為,溼氣,分為二種,外溼和內溼。
  • ◑ 春季健脾祛溼是關鍵!超級好喝的祛溼湯送你,經常喝氣色都好了~(附:除溼方法)
    一提到「祛溼」陛下們第一個想到應該就是赤小豆和薏米,但薏米過於寒涼,不適合經常喝,所以今天包子為陛下們準備了這道一家老少都能喝、最適合這個季節喝的湯~所以這碗湯,可以清暑、健脾、祛溼、養胃、益肺、潤燥的功效,且男女老少皆宜~據很多寶媽說這碗湯還可以對治療寶寶腹瀉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 煲湯 - 1+1=簡單 健脾益胃,祛風除溼 之 "薏米"
    澤瀉薏米瘦肉湯【清熱滋陰+祛溼消腫】薏米豬蹄湯【健脾益氣+豐胸美容】原料 豬蹄1隻,薏米50克,米酒10毫升,香菜10克,鹽3克。做法1.將豬蹄洗淨、切塊,汆水;薏米淘洗淨備用;香菜洗淨,切段。2.淨鍋上火,倒入水,大火煮開,下入豬蹄、薏米、米酒,小火煲制120分鐘,再調入香菜、鹽,即可起鍋。
  • 【連綿雨季】注意體內溼氣,3款除溼湯火熱推薦
    忍受溼熱的同時,夏季的「溼熱病」悄悄侵襲如果您感覺提不起精神等不佳狀態那您的身體就在提醒您該祛溼氣排毒了【寬3】給您推薦3款除溼湯水,遠離溼氣健康擁抱夏天冬瓜海帶湯冬瓜100克切片,海帶30克洗淨,蝦皮、精鹽適量,煮湯食用,每日一次。也可加鯽魚一條,一起燉湯。
  • 7種健脾祛溼的中藥方子,溫陽健脾祛溼散寒的中藥
    長期如此人容易萎靡不振,所以今天給大家介紹幾種健脾祛溼的中藥方子。健脾祛溼的中藥方子有哪些1、六君子湯六君子湯出自《醫學正傳》,方子由人參 9克、白朮 9克、茯苓 9克、炙甘草 6克、陳皮 3克、半夏 4.5克組成,可以加入大棗和生薑一起煎服,有健脾補氣、祛溼化痰的功效,對於慢性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脾胃虛弱的人群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 夏天最適合吃它,除溼又健脾
    這些都是除溼的方法,卻各有不同,我們來分別解釋一下。  很多人剛開始接觸「溼氣」這個詞,是從風溼病廣告中聽說的,什麼「祛除疼痛,一生輕鬆」等等。祛溼在中醫裡專門指,祛除關節、筋骨、經絡部位的溼氣。而且經常是與風溼聯繫在一起的,因為宣傳太廣,很多人都把它當做除溼的總稱,而不只是中醫學術裡的範圍。
  • 它是除溼良藥,善於「去中焦之溼而健脾胃,散風寒外邪而闢穢濁」
    其實如今人們在生活中也是非常注重如何除去體內的溼氣的,或是喝些除溼茶、或是做些理療來除溼。不過除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除溼茶飲外,相信朋友們對中醫裡面的除溼良藥並不是十分了解。今天就和朋友們分享一味中醫裡面的除溼良藥---蒼朮。
  • 溼氣重的人,多喝3碗湯,健脾胃,防溼氣
    中醫建議:溼氣重的人,先養養脾胃,多喝3碗湯,健脾胃,防溼氣。一、雙白湯:雙白,即薏米和山藥。薏米是很常見的祛溼健脾食物。中醫理論中,薏米性微寒,入脾、胃經,有很好的利水除溼,健脾利胃的作用,加快體內溼氣的排出。山藥又名淮山,性平味甘,歸脾經,能補脾養胃,有利於緩解脾虛導致的溼氣淤積。薏米和山藥一起煮湯喝,能健脾養胃,祛溼利水,預防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