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周刊君調查發現,催吐減肥現象已滲透到中小學群體。初二女生小玥因身材問題遭到同學嘲笑,進行節食減肥並陷入催吐,被確診為進食障礙,現休學在家。小玥因過度節食導致暴食行為,曾一天催吐5次,導致其食道受損、脫髮、月經失調。小玥表示,節食減肥的風氣在中小學校園中十分盛行,很多女同學會選擇不吃晚飯、一天中多次稱體重,模仿社交網絡上流行的「鎖骨放硬幣」」反手摸肚臍「等展現身材的視頻,追求「白瘦幼」審美。
上海精神衛生中心臨床心理科主任、進食障礙診治中心負責人陳珏教授告訴記者,進食障礙群體多為青少年及年輕女性,12-35歲居多,平均年齡18歲左右,就診人數持續增加。陳珏教授表示,暴食行為並非「不自律」導致,而是過度節食導致的激素變化。陳珏教授建議,家庭應給予更多的關心與支持,並積極尋求醫學幫助。陳珏教授認為,「以瘦為美」的主流審美觀正深刻影響青少年群體,應加強中小學心理衛生健康教育,幫助青少年正確看待「美」和「減肥」。
網友評論
延伸閱讀
跟風網紅吃播女生摳吐減肥,青少年謹防「網絡模仿症」
2019年,在外地讀大學的女兒寒假歸來,讓葉女士高興不已。但她發現女兒染上一個惡習——每天吃完晚飯或夜宵就去廁所摳吐,她指責女兒這一行為時,女兒卻振振有詞地說:「你懂啥,這是網上很多網紅吃播的減肥秘訣。」女兒還說,要減到100斤才「收手」。
發現女兒瘦了10斤
葉女士說,琴琴放寒假回到家中,幾個月沒見到女兒的她,別提多高興。但她發現原本胖嘟嘟的琴琴瘦了一圈,以前圓圓的臉蛋都變尖了。琴琴解釋稱是控制飲食的效果,已經減了約10斤。葉明霞覺得,女兒到了愛美和身材抽條的年紀,並沒有太過在意。
女兒竟然在摳吐
很快,葉女士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琴琴每頓飯吃得比從前還多。尤其是晚上,不僅吃不少米飯、肉類,到了九十點鐘,還點燒烤外賣加餐。「她不是說在控制飲食嗎?」葉女士心裡奇怪,便和琴琴的外婆一起留心起此事。幾天觀察下來,葉女士和琴琴外婆總結出規律,琴琴只要吃完飯就會往廁所裡跑。葉女士有次終於忍不住跟去,推門就看到女兒在摳吐。
幾經盤問才知道,琴琴是在把剛吃的食物吐掉,以防身體吸收後長胖,「那為啥不能忍住少吃一些呢?」琴琴解釋,自己是個吃貨,實在抵擋不了美食的誘惑。
稱是跟風網紅吃播
琴琴向媽媽坦言,她進入大學後不久,就迷上看網絡直播,發現有些網紅女吃播,每次直播的時候都在瘋狂吃美食,「十盤八盤下肚,身材還那麼瘦。」
一直因胖自卑的琴琴上網搜索這些吃播的減肥秘訣,發現不少吃播都是以吃完摳吐的方式來保持身材,琴琴便開始跟風效仿起來。
琴琴說,一個多月下來,她就看到了效果,不僅每天依舊狂吃,還瘦了3斤。於是她就更頻繁地摳吐,「我寢室有同學看我瘦了,也開始學這個方法。」
想勸女兒她卻不聽
葉女士說,了解到琴琴這套扭曲的減肥方法後非常著急,和琴琴的外婆一起勸琴琴停止這樣的行為。但琴琴又哭又鬧,還說:「你們是不是看我當個胖妹才高興?」
葉女士說,她諮詢過社區醫生,琴琴這個方法對身體損害很大,需要儘快停止。可當她把這話轉達給琴琴後,琴琴依舊我行我素,還和媽媽慪氣。
記者電話聯繫上了琴琴。她說,自己也知道這套方法對身體有所損害,但身高1.68米的她目前體重仍有117斤,她打算減到100斤就「收手」。她還委託記者向媽媽轉達,不要再幹涉她的減肥大計。
專家點評
重慶市人民醫院三院院區臨床營養科負責人劉莉說,琴琴的這種摳吐行為,會損傷喉管,食物進入胃中已經變成食糜,再返回食道,食糜中的胃酸會灼傷食道,對人體產生傷害。此外,若長期下去,可能會形成神經性厭食,出現營養不良,多器官衰竭、感染等現象,應立刻停止。
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博士陳志林說,像琴琴這類追風網紅文化的行為,是「網絡模仿症」的體現,青少年更容易從網絡上接受新事物,往往就會跟風模仿,甚至覺得這是一種時尚。面對這種情況,家長不要採取責罵甚至動手的方式,而是讓孩子信任的親友、老師等與之談心,引導交談。還可以搜集權威新聞報導,讓孩子了解其行為的危害。類似琴琴的行為,可去看專業醫生,讓醫生告知危害等,「總之,要讓孩子們意識到正在追逐效仿的事物存在的問題或危害性。」
(原標題:節食減肥風正在中小學流行)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中國新聞周刊、上遊新聞
流程編輯 :tf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