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登月第一人》,你應知道的5件事,美國是否登月至今存疑?

2020-12-14 豆芽罐子

《登月第一人》改編自「登月第一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的傳記故事,由金獎導演達米恩·查澤雷與金獎編劇喬希·辛格兩人聯手,重現阿姆斯特朗當年執行登月計劃的過程,以及與家人、同事的互動關係。

《登月第一人》在各大影評網的評價還不錯,IMDb在7.7分上下,爛番茄則有88%的新鮮度,豆瓣7.7分,但卻沒有帶來亮眼的票房收益,究竟是出了什麼原因?難道是電影訴求的「政治」不正確嗎?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是假新聞?至今仍有不少美國人認為阿姆斯特朗沒到過月球,這些爭議與質疑看起來自有道理

《登月第一人》描繪阿姆斯特朗的角度,有另一層時代背景的考量與想法,牽扯到一些政治的批判,畢竟1961年至1969年是冷戰太空競賽發展的高峰時刻,想對《登月第一人》電影有更多了解,我提供以下5個重點,供你在觀影前或是觀影后,閱讀參考。

1.《登月第一人》是反愛國主義?

《登月第一人》在美國境內,票房並未催出佳績,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被貼上不愛國的標籤,特別在此時期(川普的貿易戰與美國至上的激化),對於劇中未有「月球上插上美國國旗」的經典場景,引起保守愛國主義者及大部分共和黨人士的批評。

不過阿姆斯特朗的兩個兒子卻肯定導演達米恩·查澤雷的執導,他們認為《登月第一人》並非反美的電影,而是通過父親的視角來描述經歷。瑞恩·高斯林也有相似的見解,他認為電影並非是英雄式的歌頌美國人,而是在強調「人類的成就」,阿姆斯特朗從來不認為自己是英雄,他只是工程師、飛行員和孩子的父親。

2.冷戰時期的美蘇太空競賽

1961年4月12日,蘇聯成功發射「東方一號」,當時第一位進入地球軌道的航天員是尤裡加加林,這讓美國政府強烈主導的NASA,相當沒面子。

就在蘇聯「東方一號」任務成功後一個月,美國立即以「水星計劃」回擊,當時航天員艾倫·謝潑德,搭乘「水星-紅石3號」進入了地球亞軌道,但未進入地球軌道。

美國在氣勢上輸了蘇聯一節,為了扳回顏面,在1962年2月20日,NASA將約翰·格倫送上太空,成為環繞地球飛行的第一個美國人(全球第二人),這個故事即是電影《關鍵少數》的背景。

蘇聯在初期的太空競賽是領先者,3年後,1965年3月18日,蘇聯的「上升二號」搭載兩位航天員,成功進入地球軌道。其中航天員阿列克謝成功執行約10分鐘的艙外活動,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太空漫步。

3.阿波羅1號的慘劇

在太空競賽處於落後局面的美國,直接把重心放在「登月」上,為了執行登月任務的阿波羅計劃,先前準備了雙子星座計劃,在1965年及1966年的兩年期間,進行了10次雙人載具飛行,測試艙外活動、返航著陸及了解航天員的身體反應等。

1967年正式執行登月的阿波羅計劃,沒想到阿波羅一號測試時,因指揮艙內的突發大火,造成3位航天員慘死,這個悲劇令NASA及航天員間的氣氛相當低迷。

4.阿波羅11號成功登陸月球

如果說後來阿波羅11號能夠成功登陸月球,那德國火箭科學家華納·馮布朗協助設計的「農神五號」是一個關鍵轉折,因為提供了宇宙飛船,有了強大穩定的動力支援。

1968年10月11日,阿波羅7號成功送上三名航天員,進入了地球軌道,之後1968年12月21日,阿波羅8號成為人類第一次完成繞行月球的任務。這兩次的成功經驗,奠定了阿波羅11號在1969年7月16日後的壯舉,完成人類首次登陸月球。這也是此次《登月第一人》的故事。

至於,後來1970年4月11日,阿波羅13號也想再次執行前往月球的任務,只是途中發生氧氣罐爆炸,三名航天員無法登月,但完成繞行月球,被喻為「成功的失敗」,這個故事即是1995年導演朗霍華與男星湯姆·漢克斯與凱文·貝肯主演的電影《阿波羅13號》。

5.達米恩·查澤雷執導《登月第一人》的挑戰

達米恩·查澤雷是奧斯卡金像獎史上最年輕的導演得主,2017年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他執導《愛樂之城》獲獎,當時才32歲。而《愛樂之城》當初在提名時,共獲14項入圍,也追平歷史紀錄,最後抱得了6個獎項。

他執導的前兩部作品,都獲得極高的評價。此次《登月第一人》他要如何呈現這趟登月球任務的過程?他採取的或許是愛國主義人士不愛的角度,卻是忠於阿姆斯特朗真實的故事。

《登月第一人》在拍攝上也頗有難度,為了呈現真實感,達米恩·查澤雷大都選擇實體太空艙來拍攝,但狹小空間並不容易拍,尤其要貼近抓住演員的神情。他和劇組團隊、演員們克服了挑戰,展現極佳的默契,這次電影也是他和瑞恩·高斯林,繼《愛樂之城》後的再次合作。

達米恩·查澤雷是年輕有想法的導演,《登月第一人》不是一般的商業電影,帶點藝術的升華,如對電影有興趣,推薦觀看!

相關焦點

  • 尼爾·阿姆斯特朗:永恆的紀念——你知與不知的登月第一人
    1947年10月,聲障在那兒得以突破,最新且最具革命性的實驗性飛機——X-1A、X-1E、X-3、X-5、道格拉斯D-558-2、YRF-84F、F-100A和YF-102——也是在那兒被研發,這些飛機的飛行速度可達2馬赫及以上。1962年4月18日,NASA正式宣布開始接受一批新太空人的申請。尼爾4月27日才知道這件事。
  • 《登月第一人》:這是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如果要問2018年最值得一看的科幻電影是什麼,可能大家都會有不同的意見,然而從2018年8月29日威尼斯電影節展映到10月12日在北美上映,毫無疑問電影《登月第一人》成為了2018年迄今為止最值得一看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這部《登月第一人》用偏向於第三人稱視角的鏡頭為觀眾展現了人類中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的傳奇故事,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部電影。
  • 成功登月的嫦娥五號,為什麼成了美國登月陰謀論的證據
    但你也許很難想到,這張跨越遙遠距離回家的照片,同時也在陰謀論者的世界裡被廣為傳播——陰謀論者似乎認為,我國嫦娥五號拍攝下的這張月面著陸照片,成了美國「登月陰謀論」的最大佐證。後來,「羅斯維爾事件」成為諸多UFO題材作品的素材,而在最著名的相關改編作品《獨立日》電影出現後,更是直接引出了另一個持續至今的陰謀論——51區。今天,我們已經對51區的概念不再陌生,它在眾多電影都有出現,這個在現實中被認為是美國進行空軍飛行器秘密研究的基地,在科幻作品中成為了美國研究外星文明,甚至和外星文明籤訂秘密協議的基地。
  • 美國登月風波(三):人類為何不再登月?NASA:太燒錢
    自從阿波羅登月計劃結束後,時至今日五十年過去了,再也沒有人類登陸過月球,NASA對這件事最初的解釋是當時阿波羅計劃的耗費資金已經超過了千億美元,登月實在是太花錢了,但這個說法顯然無法說服那些陰謀論者,登月花錢那登陸火星就不花錢嗎?美國整天喊著移民火星,那最起碼NASA 也應該先用離我們最近的月球來練習一下吧。
  • 人類真摯的情感,遠比繁星皓月璀璨動人——《登月第一人》
    再度攜手「高司令」瑞恩·高斯林,入圍威尼斯電影節,拿下好萊塢電影獎,爛番茄88%鮮度。即便遭到美國總統川普的抵制,也無法阻礙它成為明年奧斯卡的最大熱門之一。《登月第一人》在電影史上首次描寫登月者的尼爾·阿姆斯特朗的生平故事是1961 ~ 1969年。
  • 登月騙局謎團:幾十年過去了,美國為何不再登月?
    要想探討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美國為什麼要載人探月,以及整個計劃過程發生了什麼。實際上不少冷戰歷史專家認為,如果不是美國和蘇聯搞冷戰,蘇聯不一定會提前發展航天科技,美國也不一定會提出載人航天。率先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是蘇聯,他們創造了歷史。作為太空競賽的對手,美國自然不甘落後,更何況他們自認為是地球上最先進的國家。
  • 阿波羅登月騙局:美國為什麼48年來不再登月?
    1972年,美國宇航局(NASA)的阿波羅17號成功登陸月球,兩位太空人在月球表面上停留了三天多的時間。這是人類在月球上活動時間最久的一次,也是目前為止的最後一次載人登月任務。48年過去了,宇航科技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為什麼美國不再去登月呢?是美國不敢,還是沒有能力,又或是有其他不為人知的原因呢?
  • 嫦娥五號傳回照片,美國登月被質疑造假?2大疑點至今無法解釋
    最近一段時間,隨著嫦娥5號上天之後,探月的話題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我國嫦娥5號已經成功完成了對月球的探索任務,按照計劃完成了取樣工作,還在月球上插上了一面特製的國旗,不久之後嫦娥5號還會將其帶回地球。但是問題就出在這裡,根據嫦娥5號傳回的照片,與美國當年插在月球上的旗幟狀態大不相同,不少人開始對美國51年前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展開了討論,不少人質疑其造假,那麼美國登月到底是真是假呢?中蘇對這一問題的態度出奇一致。
  • 美國登月再遭質疑!中國國旗一動不動,為啥美國國旗卻隨風飄揚?
    美國登月再遭質疑!中國國旗一動不動,為啥美國國旗卻隨風飄揚? 隨著嫦娥5號成功取樣,全國人民之前懸著的心,總算落了下來。現在只需要等它回到內蒙古就行了。然而,隨著嫦娥5號的迫近,關於美國登月質疑的聲音卻越來越多。
  • 美國50年沒有登月!嫦娥五號特寫照傳回,或證明阿波羅登月造假?
    前言:說起人類歷史上的偉大成就,就不得不提到美國阿波羅系列的成功登月。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因為在月球上踏出了第一步,受到了世界矚目。但是僅在幾年之後,就有人開始質疑美國登月的真假。隨著最近嫦娥五號回傳地球的特寫照,或許能夠說明美國當年的登月到底是真是假?
  • 美國登月疑點重重,難道我們是被美國所謂的登月騙到了月球?
    有網友拋出這樣一個疑問:美國登月的照片疑點太多,感覺不像是真的,我們卻相信了,而且去了月球,美國登月是真是假?我們是不是被美國所謂的登月騙到了月球?我國嫦娥五號帶回月球樣本之後,舉國上下,一片歡呼。美國國家航空局第一時間就跳出來,厚著臉皮說,希望中國像當年美國的阿波羅登月一樣,向全球科學界分享探月工程所獲得的數據,以增進他們對月球的了解。美國如此迫不及待想要讓我們分享數據,不由得讓人產生懷疑,美國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登月成功,拿到了月壤,為何還要如此急切要我們的月壤呢?
  • 踢球跟登月一樣難!慘遭自己打臉,中國足球跟美國登月竟如此相似
    生活中兩件牛馬不相及的事情,往往也會莫名的出現互通之處。就拿中國足球與美國登月來說,這兩件事情似乎相差了十萬八千裡,但從最近的兩則新聞來看,這兩者竟也有著極其相似的地方。隨著嫦娥五號順利在月球採樣後離開月面,有人翻出了15年前世界各國所制定的探月計劃,恍然發現,原來國外這些國家當年淨在吹牛,特別是美國,說好的最遲2020年再度登月,還說要在月球搞「多國太空站」,但現在2020年都要到頭了卻連影子還沒有。全世界只有我們中國的探月老老實實地在按照計劃執行。
  • 嫦娥5號登月時,為何在月球上沒見到美國國旗?難道真是騙局?
    嫦娥5號登月時,為何在月球上沒見到美國國旗?難道真是騙局? 近段時間,關於嫦娥5號登月的消息也是刷爆了網絡。嫦娥5號順利登月,採集2公斤月壤之後,接下來就是返回地球了。我們懸著的心也基本可以落下,因為嫦娥5號馬上就要帶著月壤回歸祖國了!這對於我們而言,絕對是一件振奮人心的好事。
  • 致敬人類登月50年: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
    阿波羅11號任務指揮官、美國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站在登月艙旁邊。1969年7月20日夜晚,那些仰望星空的人,不會發現月亮表面與往常有任何不同,但是他們的心情--夾雜著激動、震撼、驕傲、喜悅--定是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
  • 美國登月是真是假?權威專家解釋,為何仍舊有人質疑?
    比如,美國月球車的輪胎為啥這麼像汽車的?登月照片中的月球車(輪胎是金屬絲編織的)美國現代登陸車的輪子又比如,登陸器這個每一克重量都以黃金計算的地方,你那輛月球車輪胎上面幹嘛還要加一塊輪拱罩?你不知道那是為了防止泥水甩入發動機艙的嗎?亦或者這輛月球車是汽油動力的?肯定是假的!美國是個民主社會,言論自由,花了美國人民400億美元登月的NASA本就是個「氪金玩家」,人緣很不好。
  • 從影片《登月第一人》中,發現歐米茄超霸腕錶與登月真實的故事
    歐米茄超霸系列表款參加了美國阿波羅策劃所有六次登陸月球主題活動,並因而得到「月球表」的稱號。超霸表迷已急不可耐想要知道登陸月球50周年紀念特別款是啥模樣。從影片《登月第一人》中,人們找到些情節。第一隻,是在登陸月球以前做好的阿波羅策劃特訓中,他配戴了這個序號是ST105.003的歐米茄超霸手錶。第二隻,時間走到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實行登陸月球這一裡程碑式目標,航天員手腕上 配戴的便是這個序號ST105.012歐米茄超霸手錶,也便是知名的「月球表」本表。
  • 嫦娥五號登月,把阿波羅登月騙局帶上熱門,中美對比真相到底如何?
    原來我國嫦娥五號103小時的精彩表演,在移動網際網路發達的今天,一下子成為了熱門事件,其中不少與嫦娥五號有關的故事,點擊率都在幾百萬之上,這都不算啥,更為驚奇的是一個50年的美國阿波羅登月事件再一次搭上了嫦娥熱搜快車,引發了全球網友的議論,而阿波羅登月是否騙局,再一次吸引了人們的眼球。
  • 我們可能再也無法見證人類登月的歷史,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智慧
    然而有一件事情,也許是我們這一代人再也無法見證的事情,那便是人類登月。在1969的今天也就是7月20日,阿波羅11號帶著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以及另外兩名太空人代表全人類在月球放上1969年7月成功登月紀念牌,此後美國5次登月,直到1972年12月11日,美國最後一次登陸月球,也是迄今為止,人類史上最後一次登陸月球,合計6次。
  • 如果嫦娥五號獲取的樣本,與美國不同,是否意味著載人登月造假?
    1976年8月9日前蘇聯的月球探測器「月球24號」成功發射,這是蘇聯探月計劃中的第40顆無人月球探測器,同時也是最後一個執行月球樣本採集工作的探測器。那次「月球24號」從月球危海地區採集到了170克月球樣本,到今天為止44年過去了,嫦娥五號的發射再次燃起了月球樣本採集的熱潮。
  • 美國阿波羅登月是騙局?通過我們嫦娥的登月視頻得出了驚人的疑問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然而就在嫦娥登月視頻發送回來後,一些細心地人卻看出了不一樣的門道,為什麼同樣是登月,中美兩國差距這麼大? 美國上世紀從1961年到1972年實施的一系列登月計劃稱之為阿波羅計劃,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