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李現時隔五年拍攝的電影《抵達之謎》終於在歷經千帆之後進入了觀眾的視線當中。
從預售當天來看,《抵達之謎》這部電影的票房就已破千萬,相較於同期的電影票房來說,《抵達之謎》在眾影迷的支持之下位居票房第一。
《抵達之謎》講述的是在20世紀90年代,四個年輕人在經歷了一起有關失蹤女孩的案後所引發的一系列的懸疑故事。首日開演後,《抵達之謎》的票房表現就非常不錯,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觀眾起初還對這部電影給予了高度評價。
在故事開篇,四位處於社會底層在一所船舶技校上學的混混青年真是過著打架逃課的頹廢生活。一日在迪廳蹦迪的四人中的方圓和小龍喜歡上了一個名叫冬冬的女孩兒。隨著兩人與冬冬的刻意接觸,他們五個人的關係也日漸親密,成為了彼此的朋友。
不幸的是,在一個夜晚中,冬冬卻莫名其妙消失了。
眼看著自己心愛的女孩兒不知所蹤,小龍決定徹查此事。也正是因為小龍的執著,使四個少年後來的人生軌跡也發生了改變!
在經歷一系列的變故後,四個人至此以後分道揚鑣。但是在分開的這幾年裡,小龍還是沒有忘記自己曾經喜歡的那個女孩兒,並一直在調查她失蹤的事情。
在命運安排之下,身處不同地方的四人又重新聚在一起。在一次又一次的推理之中,一個隱藏多年的謊言最終浮出水面,人心與人心之間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較量。
作為疫情後上映的新片,《抵達之謎》這部電影之所以會在短期內就吸引眾影迷的目光和電影中的男主角李現有著脫不開的聯繫。
而且不少網友對當時年僅24歲的李現的演技也十分的好奇,毫不誇張的說,有一大部分的觀眾都是衝著李現的名號去的。
正因如此,在首播後《抵達之謎》這部電影就創下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但是,拋開對李現的新鮮感後,不追人只為追電影的影迷在看完這部電影後卻並沒有太多的感觸。
幾天後《抵達之謎》這部電影的評分一直在五分停滯不前,甚至一些網友還根據網絡上的一言半語將口碑不佳的原因都推卸在了李現身上。
但顯然,這種不負責任的隨意攻擊對李現來說是十分不公平的。
在出演電影《抵達之謎》時,李現還是一位名不的小演員。當時的他為了這部電影,表演經驗不足的他還親自早起去魚攤體驗賣魚、殺魚的生活。正是有了這段經歷,才可以在電影中看到如此真實、不留痕跡的表演。
除去做足了充分的準備外,李現在電影中的表演也是可圈可點的。24歲的李現表演的一段哭戲擁有十足的爆發力,可見李現私下對人物內心的揣摩可以說非常的徹底。
不論是從私下為這部電影的付出努力,還是在電影中的表現,票房、口碑不佳的這口大鍋也絕不能由李現來背。
一部電影的好壞不單單是由演員來決定的,而《抵達之謎》之所以會在短期的爆火之後口碑急轉下滑,和以下幾點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敘事節奏慢,劇情拖沓
《抵達之謎》的開篇就不同於觀眾們往日所接觸的快節奏觀影體驗。電影冗長的敘事、緩慢的節奏完全打破了觀眾對"青春懸疑"的既定認知。
縱觀就可以看出,導演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平鋪前期的敘事過程,反而讓這部電影在後期短短幾十分鐘之內無法將故事的懸念與起伏深深地印刻在觀眾的心中。
對於一部電影來說,敘事手法的不成熟也是導致電影失敗的原罪之一。
總而言之,《抵達之謎》中的每個人物雖然都用用了更多的筆墨去進行描繪。
但是電影畢竟不是電視劇,一味地去描寫劇中人物反而劇情方面越顯拖沓。而且,劇情的不成熟也使整部電影的邏輯方面存在的一些難以的漏洞。
重點模糊,題材不明
不論是拍攝電視劇還是電影,拍攝之前都一定要明確一件事情,那就是一部電影或一部電視劇內核到底是什麼?
舉個例子來說,2019年上映的《少年的你》之所以會拿獎拿到手軟,就是因為製片方在拍攝前期牢牢抓住了"青春""犯罪"這兩個重點。
而《抵達之謎》作為一部懸疑電影,重點就是要把"懸疑"放到第一位,如果一味的描寫"青春"故事,那麼就會無法給影片本身帶去本質上的幫助。
一部電影在立項時主打什麼類型主題一定要心中有數。縱觀以往,電影的口碑撲街大多數都是因為拍攝前期取材的不確定,"打著羊頭賣狗肉"從來都不會獲得觀眾的認可與肯定。
在影片中,趙小龍來自於青春時期的執念一直持續到了中年,轉頭才發現曾經的舊人早已變了新模樣,每個人曾經所珍視的情感早已不復從前。
雖然很無奈,但這確實也是現實的真正模樣。
不管怎麼說,《抵達之謎》口碑撲街的結局已經無法挽回,但這也並不能說明這部電影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爛片"。
縱觀,在這部電影中還是有許多精彩細節值得影迷們細細品味。
相較於往日的國產愛情懸疑片,多年前拍攝的《抵達之謎》自然無法滿足如今日漸挑剔的觀眾眼光。
但作為極少有人涉足的領域之一,《抵達之謎》的整體劇情雖然拖沓但好在完整。而且這部電影中每一位演員爆發式的演技也確實值得影迷們去細細回味。如果有機會去二刷,拋開不足外,也許還會帶來一些全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