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城市職業學院
一、目的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職業院校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其中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教育不少於16學時。
在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培養時,必須同時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在對學生進行工匠精神的培育時,應當緊密結合職業技能的培養進行。職業技能培養與工匠精神培育要相互滲透,相互促進,高度融合,合力育人。要著力改變將職業技能培養與工匠精神培育割裂開來的「兩條線」、「兩張皮」的做法。
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原創話劇《蓋軍銜》,是以「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優秀校友蓋軍銜的故事為原型,讓青春的學生演員演繹校園青春故事,通過校園話劇與學生時刻保持著密切聯繫,最大化發揮校園話劇弘揚和培育工匠精神的功能,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過看戲、演戲,學生們將自我融入戲中角色,身臨其境去體悟劇中人物的心理狀態,真善美的辨析毋庸多言,價值觀的宣傳灌輸也不再那麼生硬,在藝術養心的過程中實現潤物細無聲的無痕式教育。
二、主要做法
(一)以本土化德育佳作培育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通過藝術展現的形式來進行,更具有感召力和說服力。中華技能大獎蓋軍銜是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前身之一的廈門職工大學1985級機械專業校友,生前任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級技師。他曾三度登上南極維修機械,保障了科考工作的順利進行。他技能高超、勤勉敬業,獲得「中華技能大獎」、「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2013年,58歲的蓋軍銜因為胰腺癌去世。「蓋軍銜精神」被譽為新時代廈門「六種精神」之一,福建省委省政府也對」蓋軍銜精神「給予高度評價,2014年4月3日,中共福建省委下發通知,決定在全省廣泛開展向蓋軍銜同志學習活動。蓋軍銜的事跡和精神在校園內外廣為流傳,在他的精神引領下,學校青年學生立志成為有職業尊嚴的勞動者。為了表達對他的深切懷念和追思,更好地繼承和發揚「蓋軍銜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團委組織創作了話劇《蓋軍銜》。
話劇《蓋軍銜》堅持自主原創,貼近大學生思想實際,充分發揮了校園文藝作品在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的思想引領功能。話劇採用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將蓋軍銜常用的三樣工具:螺絲刀、扳手和棰子擬人化,在他們與蓋軍銜的生動互動中,風趣、自然地講述蓋軍銜在學校、蓋軍銜在工廠與蓋軍銜在南極的三個重要階段的重大貢獻,以及病重期間仍念念不忘工作與培養新人等事跡,表現「蓋軍銜精神」的偉大內涵:刻苦努力的學習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無私奉獻的愛國精神。
圖1-6 話劇《蓋軍銜》劇照
話劇《蓋軍銜》用活潑多樣的方式演繹出蓋軍銜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成為大學生培育工匠精神的新載體。話劇《蓋軍銜》的上演為我校師生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它將作為學校傳統原創話劇,一屆一屆長期傳承。2019年11月,在話劇《蓋軍銜》基礎上改編出了小品《蓋軍銜之路》,用詼諧幽默的遊戲闖關劇情弘揚蓋 「蓋軍銜精神」。
圖7 小品《蓋軍銜之路》劇照
(二)成立劇社外出公演弘揚工匠精神
「蓋軍銜精神」是工匠精神的具體表現,話劇《蓋軍銜》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載體。廈門城市職業學院雲頂劇社作為話劇《蓋軍銜》創作團隊,於2018年成立。為了演好地演繹話劇,為劇社學生社開設專屬的公共選修課《語言表演》,聘請專業話劇表演教師負責對學生的表演活動進行指導,加強對學生的表演培訓,促進社團發展。雲頂劇社以「弘揚高雅藝術、充實校園文化」為宗旨,立足校園,重在提升學生的戲劇欣賞水平和藝術表演技巧,致力於成為有創造力、有影響力的廈門高校話劇社團。
每一次話劇演出都凝聚了劇組成員們無數的汗水,成員們在辛苦排練中切身體會工匠精神。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向觀眾展現了偉大的的「蓋軍銜精神」。在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話劇《蓋軍銜》不斷走出校園,成為「高雅藝術進校園」項目,目前已到過廈門市青少年宮和各大專院校進行公演,累計演出40餘場,吸引了校內外4萬餘名觀眾觀看。各級領導觀看後都給予高度評價,來自社會各界人士的反饋好評如潮。
圖8-9 高雅藝術進校園:原創話劇《蓋軍銜》走進集美工業學校
2019年4月,廈門海翼集團及11家下屬企業在廈門市青少年宮觀看了演出。廈工團委宣傳委員範慧清觀看話劇後久久不能平靜,作為廈工新生代職工,她聽說過蓋軍銜的故事,這次通過話劇進一步了解蓋軍銜,「很受震撼」。「蓋軍銜躺在病床上,身體虛弱只能坐幾分鐘,在這種情況下還不忘工作,這種精神令我感動。」她說,蓋軍銜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精神,將鼓勵我們在平凡崗位勇於開拓、銳意進取,為公司的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圖10-13話劇《蓋軍銜》在廈門市青少年宮公演
三、實際成效
(一)發揮文化育人功能,提升學生競爭力
通過話劇《蓋軍銜》的多次展演,將培育「蓋軍銜精神」和工匠培養高度融合起來,使得學校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都得到了長足的提升。在「蓋軍銜精神」的引領下,我校學生在各級技能競賽中屢獲佳績。2017年學校學生獲得國家級技能競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2018年學校學生獲得國家級技能競賽一等獎2項目,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2019年學生參加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等獲國家級、省級獎共68項。2019獲省級以上學生技能大賽獎項46項,比上年增長12%,其中國賽二等獎4項,省賽一等獎4項。在學生就業方面,學生2019屆畢業生本省就業率93.78%,在廈門就業率76.20%,用人單位滿意度98.26%。畢業生中湧現了福建省青年創業之星,廈門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等一大批優秀人才。學校畢業生服務區域經濟作用明顯,深受企業和用人單位歡迎。
(二)培育弘揚工匠精神,提高思想教育水平
2019年,從校園話劇運行模式提煉出的《「融·大愛 劇·青春」高職共青團思政育人模式研究》文化育人項目,成功入選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名單。該文化育人項目利用融媒體中心和校園話劇2個載體進行德育,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了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圍,激發了大學生的愛國、愛黨熱情。校園話劇的成功公演,得到廈門日報、海峽導報和海西晨報等主流媒體地採訪報導,相關新聞還被刊登在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官網。話劇《蓋軍銜》入選第三屆福建省大學生戲劇節展演劇目,獲得「福建省戲劇水仙花獎·大學生戲劇獎」劇目獎,1名學生獲表演獎(非專業組)二等獎,1名學生獲表演獎(非專業組)三等獎。大學生戲劇節展演設置的獎項是福建省水仙花戲劇獎大學生戲劇獎,該獎項是經福建省委宣傳部批准設立的全省性戲劇藝術綜合獎,也是目前我省高校戲劇的最高獎。
圖14-16多家媒體報導話劇《蓋軍銜》
圖17 話劇《蓋軍銜》演出新聞在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官網刊登
圖18 話劇《蓋軍銜》榮獲「福建省戲劇水仙花獎·大學生戲劇獎」劇目獎
(三)發揮劇社文化功能,促進校園文化繁榮發展
雲頂劇社的蓬勃發展和不斷演出的校園話劇,有利於提升青年學生對戲劇的興趣,提高同學們的表演水平,為喜歡話劇表演、導演的同學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也提升了同學們自身的藝術修養與思想情操,並且在廣大師生中營造了良好的社團文化氛圍,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優質的社團活動項目,同時也彰顯了學校特色,促進了校園文化的發展。2019年,雲頂劇社核心成員創辦了廈門劇匠傳媒有限公司,通過企業化的運營進一步提升校園話劇質量,培養專業話劇人才。該公司項目《劇匠傳媒,正能量文化傳播源》榮獲第十一屆「挑戰杯」福建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職業院校組)銀獎和2020年廈門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銅獎。
四、經驗啟示
弘揚「蓋軍銜精神」,宣傳優秀校友事跡是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最接地氣的教材」,在學生中具有較高的認同度。原創校園話劇具有較高的藝術感染力和可看性,深受青年學生喜愛,與其他德育內容和形式相比,在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的教育效果更持久、更穩定。
一、在高職院校促進職業技能培養與工匠精神培育的高度融合,是國家和教育部的明確要求,是企業、用人單位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也是全國高職院校育人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的重大問題。傑出校友及其精神的榜樣力量對在校生有巨大的親和力和感召力。弘揚傑出校友的精神,對促進「雙培融合」具有重要意義,有利於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宣傳優秀校友事跡有助於工匠精神被大學生認同與接受的內化,使教育效果持久。宣傳校友事跡在回顧與展示辦學歷史、辦學理念、教學科研成果的過程中,也在潛移默化地傳遞著學校長期形成的價值追求和品質特徵。學生會在認識、認可學校的過程中不自覺地接受傳遞的價值規範和導向,從而對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發生重要作用,對學生產生深刻而持久的影響。
三、校園話劇形式有助於工匠精神被大學生運用與踐行的外化,使教育效果穩定。話劇將過去發聲和現在發生過的真實、生動、可聽、可視、可感的典型人物和事跡呈現給學生,易於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和心靈上的悅納,從而促進學生對教育內容吸收、消化並轉化為實際行動。
來源:中青在線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