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園內的大慈真如寶殿內,一根金絲楠木柱上被刻上了三個字母攝影/本報記者 鬱驍
北海公園內的大慈真如寶殿內,三個字母被人為地刻在了一根柱子上,抬眼可見。被刻字的柱子由金絲楠木製成,十分名貴,加之大殿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刻上的字母對文物價值也造成損害。昨日,北海公園管理處回應稱,刻字形成於上個世紀80年代,目前公園正在商討修複方案,未來將進行修復。
現場
三字母刻上名貴木
修建於清代的西天梵境臨北海西岸而建,遊人不斷進出。幾棟大殿中,大慈真如寶殿最為高大。從大殿右側門進入,迎面落座一尊佛像,與之相對有兩根木柱。三個字母就出現在較左邊的木柱上。
三個字母都是大寫字體,字跡較為清晰,能辨別出分別為「E」、「H」、「H」。三個字母刻痕較深,歪斜著並排出現,距離地面的高度約在160釐米左右,與深褐色的木柱顏色不一致。北青報記者近距離觀察,發現三個字母的筆畫內,有凹凸不一致的刻痕,明顯是人為刻上。
據了解,整座大殿的整體為木結構,全部採用金絲楠木製作。10根支柱立於殿內,未塗油漆,呈棕褐色。大殿是中國現存明代建築中的精品。
發現
其他柱子上也有籤字
儘管有專人看管,殿內多處地方也懸掛有「愛護文物、請勿觸摸」字樣的提示牌。但依然難擋遊人在柱子上刻畫。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一些柱子上出現了細小的劃痕,有文字和數字。就在被刻上字母的柱子後方,一個狹長的缺口出現在另一根柱子上。6個黑色的字體見縫插針地被塗畫上去。經過仔細辨認,前三個字為「張雲坤」。殿內掛著經幡,使得這一根柱子被遮擋。
隨後,記者在西天梵境入口處的石刻上看到,「張雲坤到此」、「張雲坤來過」等字樣再次出現,上面還標明時間「2013年4月」。
關注
殿內工作人員邊看攤邊看文物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被刻畫上三個字母的柱子可以隨意觸摸到。大殿內的佛塔和雕像外圍都設置有護欄,成人伸手難以觸摸到。而10根柱子中,僅有兩根被護欄隔離開,其餘都能任意觸碰。
大殿進門處,兩名工作人員分列左右,對殿內的文物進行看護。同時,還負責銷售身邊櫃檯上的紀念商品。不時有遊人進入殿內觀賞,但多數時候,兩名工作人員的活動範圍未離開櫃檯。當遊人進來時,一位工作人員會主動詢問是否需要購買紀念品,一旦遊客詢問商品,工作人員的注意力就轉移到櫃檯內。
文/本報記者 羅京運 線索提供/楊女士
官方發布
北海計劃明年修復大慈真如寶殿
大殿究竟建於哪一年?文物價值幾何?北海公園一名負責人查閱大殿相關資料後介紹,大慈真如寶殿是清代乾隆初期,在一座明代藏經殿的基礎上建成,整體由二十餘根高達十米、直徑半米的金絲楠木巨柱支撐。「金絲楠木長勢極慢,像直徑這麼大的非常稀有,甚至比黃金價值更高。」她表示,這樣整體用金絲楠木建成的大殿目前國內稀有。
「柱子上的字母刻痕,應該是80年代留下的。」這名負責人說,大慈真如寶殿1980年經過大規模修繕後,才對公眾開放。公園幾名已近60歲的老員工證實,刻痕是開放初來參觀的遊客所為。「當時大家基本沒有保護文物的意識,現在已經好多了。」為使金絲楠木散發幽香、展示原木特色,柱子均未上色,如採用打磨方式清理刻痕,會造成磨損,因此一直未實施修復。
據了解,作為首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海公園須定期對文物進行修繕。「目前已經徵得文物部門的資金支持,計劃明年進行整體修繕,其中大慈真如寶殿就包括在內。」這名負責人說,如何修復刻痕將由專家研討後決定。
文/本報記者 周敬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