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在明年7月6日退出世衛組織(WHO),引起各界譁然。川普的這一舉措也衝擊到一直想要加入WHO的臺灣,美國退出WHO之後,臺灣的下一步,陷入進退兩難的情況。
《多維新聞》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美國政治人物上至總統川普,下至國會議員,無不致力於批評WHO和中國大陸。5月,川普甚至在推特上發文警告WHO,若未做出實質改革,美國將永久凍結金援WHO。之後,川普又指控大陸隱匿疫情,並在5月底宣布美國將「終止」(terminating)與WHO的關係、並且將原先預定提供給WHO的資金轉而投入其他項目。
對此,本想藉此次在疫情中的良好表現、以及捐贈防疫物資協助抗疫等行動,重新敲開世界衛生大會(WHA)大門的臺灣顯得手足無措。而當時外事部門表示,此事事關重大,已再度透過不同管道,了解此行動的後續影響,及其他國際友人的響應。
美國提出退出WHO的確切時間表後,臺灣未來應何去何從,仍是個無解的難題,且實際上美國除了喊話和影響一些國家支持臺灣加入國際組織,並未給予太多實際的支持,如今川普開口喊退,那臺灣先前的努力是否就前功盡棄了?
不過,就在川普拋出美國退出WHO的消息後不久,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表示,若他當選總統,就會在上任的第一天重新加入WHO,且還要恢復美國在世界舞臺上的領導地位。假如拜登贏得選舉,帶領美國重回WHO,甚至改善與中國大陸的關係,那臺灣先前靠攏川普的策略就可能帶來更多風險。
面對美國與WHO分手,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一隻想重回這些國際組織的臺灣應該怎麼辦?是繼續押寶川普,和川普繼續聲討WHO和中國大陸?還是藉此機會調整外交戰略,這些都是民進黨政府應仔細思量的課題。
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此舉不管是對醫療、對政治,影響相當大,臺外事部門會持續觀察,與美國在臺協會(AIT)保持聯繫,了解美國的想法和作為,再思考下一步怎麼做。
對於國際醫療何時開放,陳時中表示,目前針對原來就有來看病的,或是身體情況出現變化的,都會以項目方式處理,對於通案要如何做,這禮拜會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