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人的生活恢復正常

2020-12-26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網8月24日電 「燈光變暗時,我又回到了正常的生活,」熊曉燕說,這是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自己第一次進電影院的感受。

美國《紐約時報》8月23日報導稱,在最早經歷新冠疫情之地中國,生活看起來開始恢復正常。在數月的旅行限制措施和(一些城市)進行全市範圍的核酸檢測之後,中國本土感染病例接近為零。

「不再覺得有什麼太可怕或者危及生命的事情發生了。」在廣東一家油漆廠工作的熊曉豔(音)說。

上周六,遊客在青島一處海灘嬉水。圖片來源:《紐約時報》報導截圖

城市放寬了對社交距離和戶外佩戴口罩的要求,人群再次擠滿了旅遊景點、電影院和健身房。

在上海,許多地方的餐館和酒吧都擠滿了顧客。在北京,成千上萬的學生將在秋季學期如期重返校園。在武漢,水上樂園和夜市擠得水洩不通,像以前一樣熱鬧。

文章稱,逐步恢復正常的中國在全球獨樹一幟。另一方面,美國還要面臨潛在的漫長而痛苦的經濟衰退,因為一些地方重新實施了限制措施,以應對入夏後新冠病例激增的問題。歐洲一些國家也還在經歷新的疫情暴發,這給已經疲軟的經濟增加了額外的壓力。

相比之下,中國經濟近幾個月來持續復甦,工廠也重新開工。中國採取謹慎態度推動復工復產,例如要求電影院和旅遊景點以一半的容量運營。進入銀行、餐館和其他公共場所時,居民必須測量體溫,並出示健康碼。

報導稱,最近幾個月雖然還偶有新發病例,但中國每一次的應對舉措都很迅速。今年5月,武漢報告新增6例新冠病例,打破了一個多月來沒有任何確診感染病例的狀況,武漢市立即啟動了一項計劃,對全市1100萬人進行核酸檢測。今年6月,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出現聚集性疫情,市政府迅速重新採取了一系列封鎖措施控制住了疫情。

最近幾天,廣為流傳的一張照片顯示,許多武漢人在當地一個泳池內狂歡,肩並肩地嬉水玩鬧。武漢居民們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經歷了76天的「封城」生活,許多人說,他們很高興開始擺脫創傷,與朋友和家人重新開始大規模的聚會。

28歲的劉女士在一家外貿公司工作。從1月底到4月初,她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家裡。

劉女士和丈夫就參加了本月在武漢舉行的泳池派對。她說,這次活動讓她感到「輕鬆和自由」,就像在海邊度假一樣。

(編輯:齊磊 劉世東)

相關焦點

  • 美高官宣布恢復正常生活,民眾燒掉口罩高呼新冠是假的
    據美媒本月2日報導,美國阿拉斯加州州長通訊和社區外聯主任戴夫·斯蒂倫在社交媒體上寫道,每天晚上都可以像跨年夜一樣,精心打扮,然後去酒吧和派對,想怎麼做都行,喜歡怎麼做就做什麼吧。美媒稱,斯蒂倫的言論就是在向民眾宣布,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了。
  • 美媒:全球奢侈品交易中國人貢獻1/3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美媒:全球奢侈品交易,中國人貢獻1/3美國CNBC網站11月18日文章,原題:2020年全球奢侈品銷售將出現創紀錄的下滑,但中國市場卻在蓬勃發展 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到2025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
  • 意媒:疫情改變中國人生活方式
    【歐洲時報戴勝編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中國消費者的習慣發生了變化,意媒稱,在社交媒體新浪微博搜索「無聊」一詞的人數猛增了626%,而「如何度過在家的時間?」這一問題的答案則是在網絡上度過。各行各業的人士都發現,「雲」或成為繼續開展業務的唯一途徑。多家意媒對此進行了報導。
  • 中國人體重指數正常範圍 中國人體重指數正常範圍是多少
    中國人體重指數正常範圍在月經不調時,女性們總是會焦躁不安,就會問一下身邊的人或是去問一下醫生,他們可能都會推薦黃體酮膠囊,那黃體酮膠囊對我們到底有沒有幫助呢?當體重下降後,月經恢復卵巢變化消失。當代醫學已經證實肥胖可以造成月經不調。肥胖病人還易發子宮內膜腺癌,表現為月經過多、經期延長、絕經後陰道出血。太過消瘦的女性也容易出現月經失調,過少的脂肪會減少雌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影響內分泌系統的正常活動。身體脂肪大概要保持在17%的比例,才能保證正常的月經周期。
  • 美媒研究中國人網聊的「表情符號」,發現一個驚人秘密!
    美媒稱,中國人發的表情另有深意近日,美國石英網站一篇文章報導了關於中國人使用的各種表情符號,它們所傳達的意思並非是表面看到的這樣,稱中國網民創造出的網絡迷因富有創意又很獨特中國人還開創了一個顛覆性地使用表情符號的系統,因此笑臉表情可能實際上表示的是鄙視。兩大服務(微信、微博)的表情符號鍵盤上提供的符號和樣式與WhatsApp上的不同。文章還舉例了常見的一些表情包背後的深意:1. 笑臉表面意思:開心深層意思:鄙視、嘲笑甚至討厭的態度。
  • 美國餐館恢復營業在即 美媒:亞洲餐廳已提供復工樣板
    【海外網4月27日|戰疫全時區】隨著美國多個州逐步放鬆「居家隔離令」,許多餐廳酒店經營者開始研究,一旦重啟經濟恢復營業,將採用哪些新的衛生標準和措施。舊金山當地媒體「SFGATE」26日刊文盤點了中國餐館恢復營業後一些值得借鑑的經驗。
  • 髖關節置換術後多久可以恢復正常生活?
    髖關節置換術後多久可以恢復正常生活? 髖關節是否完好能直接影響到人們是否能正常行走,所以大家若是髖關節受損,就要及時去醫院做相對應的治療,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做一下髖關節置換手術來緩解自身的病情。
  • 美媒發表:總統是中國人,他們親切地叫他川建國!川普:啞口無言
    2020-06-30 09:57:48 來源: 老孫科技 舉報   美媒發表
  • 華熙LIVE五棵松已恢復正常營業!
    歡迎關注海澱融媒親愛的小夥伴們,華熙LIVE五棵松已恢復正常營業!隨著企業逐步的復工復產,目前,華熙LIVE五棵松的125家商戶中,除酒吧、KTV等不能開業的商戶外,有101家已經恢復營業。其中餐飲商戶共48家,全部恢復堂食服務。
  • 美媒質疑抗「疫」經濟代價大,駐美大使崔天凱:在中國,人民福祉第一
    日前,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接受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早間新聞」節目主持人英斯基普訪談,圍繞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展開了一場尖銳對話。按照西方媒體的慣常套路,美國主持人想方設法把崔大使往坑裡帶。比如,渲染危機、製造恐慌,「這次疫情是中國近年來面臨的最嚴重危機,因為它既是衛生危機,也是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比如,數次追問湖北換帥,「到底什麼地方出了問題」;再比如,以偏概全,聳人聽聞,抓住某些事件擴大到「中國政府是否失信於民」……顯然,對上述這些心機滿滿又火藥味十足的問題,回答稍有不慎,美媒第二天就會給出極為驚悚的大標題。
  • 中國人不去旅遊後,澳大利亞30%代購店倒閉,澳媒:中國人變了
    中國人不去旅遊後,澳大利亞30%代購店倒閉,澳媒:中國人變了現在很多人都不會再為溫飽問題而發愁憂鬱,更多的人能夠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閒暇時間可以去旅旅遊,欣賞一下祖國的大好山河。但是最近澳大利亞的媒體稱:中國人變了!當然,這裡的「變」指的是國家發展迅速,綜合國力得到提升,很多產品都能夠自給自足,不需要再從澳大利亞購買。所以有一部分澳大利亞的門店都面臨倒閉的風險,雖然澳大利亞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每年也吸引了不少的中國遊客前往,但遊客在代購店購買物品的欲望比以往下降了很多,門店入不敷出,面臨著倒閉的風險。
  • 社評:美媒莫做美國橫行網上的拉拉隊
    美媒藉此攻擊中國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可疑」,宣稱中國否認政府參與了這起案件「很容易」。據消息人士向環球時報透露,今年7月中方接到美方就上述案件提供的相關信息後,組織專門力量調查取證,抓獲兩名涉案人員,其中一人侵入OPM電腦系統,完全是他個人行為,無政府背景,且該犯並未取得OPM相關數據。美方確認與中方調查掌握的情況一致。
  • 中國傳來一陣掌聲,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美媒:這次甘拜下風
    國內傳來一陣掌聲,這也就意味著中國在個別領域的又迎來了突破,甚至在攻克了難題之後,還一舉成為了世界第二,就連美媒見此情況也感慨道:這次真的是甘拜下風,看來中國的飛速發展並不是說說而已啊。05美國這次也甘拜下風其實所有人都有一顆渴望強大的心,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就連美媒見此情況也都感慨道:這次甘拜下風
  • 印媒:此前印度嚴防中國人,如今中國遊客最先造訪泰姬陵
    《今日印度》網站9月21日發表文章稱,188天前,印度因新冠疫情關閉泰姬陵,當地的中國遊客被認為是病毒的潛在攜帶者而受到嚴格監控;如今,泰姬陵重新開放,造訪的首位遊客就是一名中國人。印媒稱:「6個月過去了,生活轉了一圈回到了原點。」
  • 關節置換術後多久才能恢復正常?膝關節置換得多長時間恢復正常?
    關節置換術後多久才能恢復正常?膝關節置換得多長時間恢復正常? 臨床工作中,門診中看了很多病人,很多有明確外科手術指徵需要動刀子的老人家,他們寧願選擇保守治療,也不願意做手術。 但到後面,拖著拖著自己也覺得不行了,受不了了,這才考慮做手術!
  • 澳媒:把中國人臭罵一頓,真的沒有什麼後果?
    澳媒「聯盟新聞」(ConsortiumNews)刊發評論稱,「我們為他們殺外國人。我們允許他們在我們主權的土地上建立基地。我們為了他們放棄了我們的貿易收入。像附庸國一樣嘎嘎叫。澳大利亞在與中國的關係中破壞了自己的利益。」文章中的「他們」指的是「五眼聯盟」。
  • 恢復正常生活的假面騎士,小編知道這些人,有一個還是修卡改造人
    從第一位假面騎士開始,騎士在最後消滅惡勢力後,基本上都會踏上新的戰鬥歷程,而到了後面,有一些騎士則不然,他們在戰鬥後恢復了以前正常的生活
  • 香港迪士尼樂園重新開放 市民生活逐漸恢復正常
    隨著香港第三波疫情持續放緩並漸趨穩定,香港迪士尼樂園於25日重新開放,恢復有限度營業。有不少遊客提前在網上進行預約,選擇在樂園再度重開的第一天入園參觀。香港旅遊界人士也指出,香港各大景區的陸續重開,也反映出香港市民的生活逐步恢復正常。
  • 英媒: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人在鹽鹼地上用「吸塵器」
    而中國在這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與方式,英媒更是評價說: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人在鹽鹼地上用「吸塵器」。原來,伴隨著我國科技的發展,海水淡化設施已然非常成熟,而鹽鹼化治理的關鍵,便是濾除鹽鹼,如今濾除鹽鹼的「元器件」已經是我國較為成熟的技術了。而英媒所提到的「吸塵器」,便是我國「集約化水鹽分離技術」。
  • 美媒:中國已做到很多人認為不可能做到的事,接下來要解決一個世界...
    美媒:中國已做到很多人認為不可能做到的事,接下來要解決一個世界性難題… 2020-04-01 13:32:40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