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記憶:那些在村裡抽菸袋鍋子的老人們!

2021-01-10 山溝兒農村小王

觀農村,思民情,聊農事,聊聊三農那些事。山溝兒農村小王原創作品,禁止平臺抄襲,謝謝合作!

小的時候,在村裡總是被爺爺帶著去村口曬太陽,所以對村裡的那些老人有很深的記憶。每次那些爺爺們都會挑逗我,有時候還會給個糖啥的,他們就坐在村口聊閒篇,我就認真觀察他們,尤其是那一個個手拿菸袋鍋子的老人們給我的印象最深,直到現在都能想起他們「吞雲吐霧」的帥模樣。

一轉眼,我已是成年人了,那些記憶中的老人們也一個個地離我們而去,包括爺爺在內。但每每回憶童年,仍是忘不了跟爺爺坐一起嘮嗑的那一些老人們,記得那時候的老人模樣顯得格外的老,有的還留著特別長的白鬍鬚,深深的皺紋,皮包骨頭的臉頰,拿著那個一尺多長的菸袋鍋子在嘴裡吞雲吐霧,說實話,蠻帥的!如果當時有手機或者相機的話,很是應該記錄下那些老人們一個個經典的經典瞬間!現如今,想要寫一篇這樣的文章,也只能去尋找一些相關匹配的老人抽菸瞬間!

圖片來源網絡

留在記憶中的農村抽菸老人!

在我記憶中的那些老人,爺爺、姥爺,還有爺爺和姥爺的那些夥伴們,大部分已經離世了,但他們的相貌至今印象深刻,雖說未能留下一些珍貴的照片,但是在網上發現一些非常經典的老人照片的時候,總是能想到他們,總是會把這些人當作是自己的爺爺和自己熟悉的那些老人。雖說相貌不一樣,但整體感覺上是那個樣!

這是河北涉縣小車村的一位老人,這個經典的鏡頭是攝影師在老人看戲的時候抓取的,頭裹白頭巾、手拿大菸袋、入迷的眼神,尤其是那深深吸了一口煙癟下去的臉頰,這個動作真的是太帥了,慈祥與淳樸的感覺代表了真正的農村老人形象,直到現在,估計這位老人都不知道有人拍下了他這張經典瞬間。

在網上看到這樣的老人抽菸照片,總是能想起爺爺、想起姥爺,想起那一個個村裡已離世的老人,想起我們小時候那一個個難以忘懷的故事!

圖片來源網絡

你沒感覺那些帶著歲月年輪的皺紋和這充滿故事的拉碴鬍子,跟這個大菸袋很配嗎?他們抽的菸絲,是自己在地裡種的菸葉子,這種菸葉子勁兒很大,冒出的煙也是很純正,只見老人深深吸上一口,煙霧通過喉嚨進入肺部循環,好一會老人才緩緩地吐出一絲絲的煙霧,那種享受的感覺真的是難以形容。

我抽過幾次,這種菸絲勁兒太大了,一般的年輕人抽幾口就頂不住了,這些老人們可是眼袋不離手,點了一鍋兒又一鍋兒,貌似閒暇的時間抽菸就沒斷過,這種勁兒比較大的菸絲也只有這些老人們能駕馭得了。一般你給他一根盒裝的煙,他還嫌棄勁兒太小,老人們滋滋的抽菸聲,至今仍縈繞耳邊,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圖片來源網絡

這菸袋鍋子有長有短,有大有小,記得那會有很多老太太們也抽菸,老太太們一般用的是那種比較短小而且細細的小菸袋,無論小菸袋鍋子還是大菸袋鍋子,在菸袋杆子上都掛著一個小布袋,是用來裝菸絲的,杆子上還會掛一根繩子系一根小鐵棍,是用來挖那些汙垢的,這菸袋鍋子抽一段時間就會被汙垢堵住,或是用鐵棍挖,或是見老人掄起菸袋鍋子往石頭上掄,把裡面的汙垢給甩出來。

這些抽菸袋鍋子的老人,一個個臉上都寫滿了故事,根根鬍鬚都見證著時代的年輪,每一口吐出的煙霧都可以看出老人那歷經滄桑歲月留下的痕跡。記得那會爺爺留著很長的白鬍鬚,每次抽菸都會時不時地去捋一下那白鬍鬚,真是有一種「仙風道骨」的感覺,那會調皮地還去薅爺爺的鬍鬚,爺爺總是笑呵呵地看著我。後來他由於抽菸過多生病了,痛下決心把這一生的愛好給戒掉了,一開始是一天抽三鍋子改為一天抽兩鍋子,直到完全戒掉。戒菸後不久,爺爺就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我也再也沒有跟那幫老大爺們在一起了。很遺憾的是當時沒有記錄下那些老人的經典瞬間。

圖片來源網絡

那會的老人們幾乎是菸袋鍋子不離口,經常抽菸的他們卻反而挺長壽的,跟爺爺一起的那幫菸鬼們貌似活得歲數都不小,身體也是硬朗的呢!

除了這些菸袋鍋子,偶爾他們還會用一些白紙去捲菸絲,用一些正方形的小紙片,把菸絲放進去然後疊住,最後用唾沫一糊就粘住了。記得小時候還偷偷地去卷過爺爺的菸絲抽,抽了一嘴的菸葉子,還有那些味道很大的煙味,可把我給嗆壞了。捲菸只是偶爾,這些老人們最主要的抽菸方式還是用菸袋鍋子,簡捷方便、利於操作。

圖片來源網絡

現在好像抽眼袋鍋子的老人少了,幾乎都變成盒裝的了。現在雖然沒有當時一塊五毛錢的帶把兒47煙,也沒有不帶把的官廳煙,但還是有一些5塊以下的煙供他們抽的,如今我們也是成年人了,也開始抽菸了,有時候是為了排解寂寞,或者是應付場合,亦或者是為了吻合男人的氣質,但總是感覺沒有當初那幫抽眼袋鍋子的老人那種「味道」……

時光匆匆如流失,時代在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也在變,現如今已經是新時代下的新農村了,但是停留在過去的那些老農村的經典瞬間仍是久久難以釋懷,尤其是那些抽眼袋鍋子的老人們,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懷舊吧!對於這些菸袋鍋子和村裡的老人,你們有什麼記憶猶新的童年回憶呢?

鄉村記憶:農村娃上山捉蠍子……

鄉村年味兒之磕頭拜年!

相關焦點

  • 修傘補鞋子,銻鍋子換底...
    一陣吆喝聲從小巷子穿過,好奇的我循聲望過去,一位高齡老人推著一輛人力三輪車慢慢走過,車上滿載著古老的工具,一邊吆喝一邊向周圍觀看著,希望有哪位市民能喊他一聲,照顧一下他的生意,利用修傘補鞋、銻鍋子換底這種古老的手藝,賺取一點微薄的收入。
  • 鄉村理髮匠的風華時代已過去,那些精湛的老手藝終成記憶
    ,但女人們純粹就是去「拉閒話」「聽新聞」的,因為那時候村裡的娛樂項目少。記憶中,也就是在八九十年代,不知道為什麼村裡人人頭上蝨子特別多,特別是小孩,用篦箕梳下來就是一大把蝨子,由於蝨子多,加上大人們農活忙,我們這些小女孩們大都會在大人們的強烈喝令下被理髮匠剃成男頭。那時候,看大人剃頭,也是我們小孩的一個娛樂項目。
  • 村裡的那些花兒
    村裡的那些花兒大多叫梅、玲、豔、菊、麗、霞,透著那麼一股樸實、親切、溫暖和家常,如今她們像蒲公英的種子散落天涯。
  • 遼寧西豐:菸袋鍋子裡的老故事,煙火縈繞的東北風情,你知道多少
    那時候我還小,覺得抽菸袋都是男人們的事,沒想到在村裡抽菸袋的老太太也不少,姚奶奶就是其中的一個。在我印象裡,村子裡不抽菸的人很少,不同的是年輕人抽菸捲兒,而老年人抽菸袋。就連蛇都怕抽菸袋的人,一嗅到他們身上的煙味就跑不動了。東北人喜歡抽旱菸,這是個風俗,據說也有幾百年歷史了,以前抽什麼我就不知道了。在機制煙出現前,東北人抽菸袋,外國人抽雪茄,這是標配,這情景在電影中總能看到。
  • 臨沂「鄉村理髮師」免費為300位老人理髮拍照
    魯網9月13日訊 近日,山東臨沂一名叫大慶的鄉村理髮師「走紅」網絡,並獲網友點讚。讓大慶「走紅」的是一則他免費為農村老人理髮、拍照的視頻,這是他與老人之間的故事。5個月的時間,大慶去到臨沂5個區縣40多個村子,行程一萬多公裡,為300多位農村老人免費理髮、拍照。
  • 在稻田裡製作騰衝土鍋子:圍爐相聚,拾起記憶中的溫暖
    在雲南極邊第一城「騰衝」,清明時節祭祖,人們總會準備鍋子菜,用這味蕾上的眷戀,緬懷過去、珍惜當下。清明假期,瑪御谷溫泉小鎮邀請小鎮居民一起在稻田舞臺製作土鍋子,寄託思念,拾起記憶裡親情的溫暖。土鍋子逐漸升騰的熱氣映襯著人們對親人的思念,也表達著對生活的熱情態度。作為一種當地火鍋,騰衝土鍋子使用城郊滿邑村或者碗窯村燒制的土陶鍋,講究慢火慢煮,因而菜品鮮甜醇和。
  • 滄州黃驊一97歲老人成為村裡「活日曆」:村裡60歲以上老人的生肖...
    黃驊市官莊鄉葛沽塘村97歲的楊福祿老人不僅思維清晰,記憶力也超強。直到現在,她還記得村裡60歲以上老人的生肖、年齡、生日,成了村裡的「活日曆」。有的老人自己記不清年齡和出生日期,就來問楊福祿老人,肯定能得到準確答案。
  • 【呼蘭鄉村記憶】村裡瘋娘
    我記事時村裡有個女瘋子,大人們告誡我:「離她遠點。」我慢慢的知道了瘋子並不打人也不罵人,瘋子還和我家有點親戚。大人們都說:「瘋子的孩子是天養著的,就那樣折騰,孩子從不得病。」有一年的七月份連續下了幾天大雨,路邊的壕溝蓄滿了雨水,農村的土路泥濘不堪,走在路上一呲一滑的,那天張勇的瘋娘發病時,把他的四弟抱了出來,她不小心滑倒了,掉到路邊的水坑裡,張勇的瘋娘把他的四弟託起,她自己弄得滿身都是泥漿,費了好大勁才從水坑裡爬出來,直到最後她也沒把孩子丟棄,她站起時她孩子身上一點都沒溼。這可能就是母愛的作用吧!
  • 劉小一:爸爸的土地,那些湖北鄉村往事
    童年記憶裡,我媽和她的姐妹們常聊:「今年橘子什麼價格?」種了許多年,本地市場也維持了許多年,本地收橘子的價格一年比一年低,農民的收益也是一年不如一年。那幾年,我爸一年四季到處出差,就是為了幫農民找渠道,把橘子賣個好價錢。他們一幫子年輕人,捨不得買火車票,就統統站票,困了睡在座位下面、別人腳下。
  • 當年,沛縣鄉村裡那些教人「拉架子」的拳師們,現在怎樣了?
    圖文:小沛老頭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在我們沛縣鄉村,練武術俗稱「拉架子」,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村習武的熱度,是現在的年輕人不可想像的。而那些授拳的「老師」則是大家萬分敬仰的。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習武的身影漸行漸遠,而那些曾經的「習武者」們,現在情況怎麼樣了?前些日子,我看過沛縣孔莊社區武術隊的展演之後,意猶未盡,為此,又與幾位拳師做了深入的交談,了解到他們中間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 峰峰快訊:免費為老人拍照!他把照相館搬到了田間地頭
    平日裡他就喜歡和村裡的老人交談,也因此和很多老人成了忘年交。在他看來,為老人們免費拍照,「是最自然不過的一件事情」。「 拍一張照片,對我們而言,最小不過的事情。然而對一些農村年邁的老人來說,可能是一輩子的心願........ 我和我的夥伴們就想給老人們拍點照片,為他們留下一張『最美的回憶』」。說起拍攝的初衷,段凱這樣說道。
  • 免費為老人拍照!他把照相館搬到了田間地頭
    平日裡他就喜歡和村裡的老人交談,也因此和很多老人成了忘年交。在他看來,為老人們免費拍照,「是最自然不過的一件事情」。「 拍一張照片,對我們而言,最小不過的事情。然而對一些農村年邁的老人來說,可能是一輩子的心願........ 我和我的夥伴們就想給老人們拍點照片,為他們留下一張『最美的回憶』」。說起拍攝的初衷,段凱這樣說道。
  • 老人90大壽給村裡部分老人發紅包 總額超兩萬
    金東區塘雅鎮下吳村有個老人,名叫方錫炎。大年初八那天,他過了90大壽。除了三世同堂80多個家庭成員給他祝壽之外,他又把這份歡樂和祝福傳遞給了全村的村民,他讓小輩們把自己多年的積蓄拿出來,包了140多個紅包,發放給村裡所有70歲以上的老人。
  • 商丘女孩帶村裡留守老人跳功夫舞健身
    李瑞雪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陳海峰 實習生 朱雷通12月10日,一段「商丘女孩李瑞雪帶村裡留守老人跳功夫舞健身」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裡,身穿紅色上衣的李瑞雪帶領村裡老爺爺老奶奶齊跳功夫舞健身,老人們整齊劃一的動作讓人點讚
  • 鄉村老人熱衷電視購物和買保健品,子女們怎麼辦
    小周的爺爺和奶奶在石家莊近郊瓜農村,兒子和女兒都很孝順,接長不短回村裡看老兩口。老兩口不愁吃不愁穿,最大的樂趣就是購買保健品。電視購物頻道看到了喜歡的,就讓兒孫們給買。村裡來了賣健品的,村委會大喇叭一廣播,兩人就去現場,回家時抱回一大堆。喜歡的,用上一兩次或吃上幾回,不喜歡的就不開封。
  • 鹹陽八旬老人在家開展館!特殊展品引起廣泛熱議
    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農耕記憶~「手搖紡線車、農耕石碾子、水桶、扁擔、犁耙、風箱...」這些以往在農村生活中發揮著巨大作用的老物件,如今已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近日,鹹陽兩寺渡村,一位八旬老人馮強仁的自製農具映入人們眼帘。
  • 陳奕迅抖音直播點讚鄉村小學:「村裡的孩兒」用歌聲找到自信
    這段令陳奕迅感動的視頻,來自抖音上由兩位鄉村教師和37位小朋友共同擁有的帳號:「村裡的孩兒」。「村裡的孩兒」是黑龍江安達市任民鎮中心小學一個音樂社團。90後鄉村教師李平和張雨,在日常教學中發現很多孩子都有歌唱天賦,於是在課餘時間組織孩子們成立了這個音樂社團,利用午休時間輔導孩子們唱歌。接觸中,兩位老師發現,很多村裡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喜歡唱歌但缺乏信心。「我們唱得這麼好,為什麼不大聲唱給別人聽。」老師鼓勵孩子們勇敢放聲歌唱,還把孩子們練習唱歌的場景拍成短視頻,發布到抖音上。讓孩子們的音樂夢想被更多人看見。
  • 平頂山湛河區:丁家兄弟攜母為村裡老人送年貨
    從2008年開始,他們每年都自掏腰包為村裡70歲以上的老人送年貨。   上午10時許,伴隨著鑼鼓聲,高樓村村部大院裡熱鬧非凡,丁國良和弟弟丁國鋒扶著83歲的母親戴瑞英一走進大院,鄉親們便圍了上來。院內整齊堆放著準備好的麵粉和食用油。   「送年貨13年了,丁家兄弟對村裡老人的這份情誼真是難能可貴,我們想起他們都很感動。」
  • 用設計力量打造最美鄉村的10個案例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整潔漂亮的鄉村往往能帶來更多的關注度以及流量,吸引更多的遊客,甚至可以放大當地產業的文旅宣傳。 在明月村裡既保留了一貫的魏晉風度,還具備了文創、自然保護、旅遊接待等多項功能。
  • 「決勝2020」脫貧攻堅看山東|奶茶店、咖啡廳、茶藝社……村裡建起...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秦文 濟寧報導11月23日,「決勝2020——脫貧攻堅看山東」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一行來到了濟寧市泗水縣東仲都村,這裡是山東省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示範基地。美麗鄉村裡一棟棟造型各異、古樸自然的別樣鄉間建築吸引著大家的眼球。一進到村莊,村口的樂獅雕塑引起了記者們的興趣,它取自成語「樂善好施」,做「奧力給」(加油)姿勢,是文創街負責人淘來的一個物件。東仲都村將這個物件具化後,成為了村裡的「吉祥物」,因此東仲都村也被稱為「奧力給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