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終於看完了電視劇《我在未來等你》,這部劇是我目前看過的青春劇中讓我感覺最不錯的,也是唯一一部可以靠實力吸引我的青春劇。它不屬於那種甜劇,也沒有那些大眾青春期俗套的鏡頭,無論是同班同學之間的攀比、團結協作,還是男女之間的朦朧暗戀,朋友間的喜怒哀樂,都描繪得剛剛好。該劇的題材也很新穎,用了時光倒流穿越的手法,用「成年人」的身份重新審視自己的17歲。這個青春也不同,重點不是高考,而是那段青春的人和事。
記得是大學時通過《職來職往》認識了劉同,後來知道他跟陳默是好朋友,看著你當著那麼多人的面毫不掩飾自己的情感,既給求職者以中肯的建議,也會因求職者的故事感動落淚,從那個時候開始關注他,讀了他寫的《誰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獨雖敗猶榮》《我在未來等你》等一系列的書,他最近的新書《一個人就一個人》也準備入手,劉同用他細膩的文字、充滿正能量的話語陪伴了我們的青春,讓我們在成長的路上不再迷茫,堅定前行。
《我在未來等你》中37歲的郝回歸意外回到了過去,遇見了17歲的自己——劉大志,卻不料成為了17歲的自己的班主任。17歲,那個時候的他叫劉大志,那個時候的他靦腆、敏感和懦弱,有的時候還會撒謊,於是當他回到17歲的時空裡,他努力著想要改變劉大志,到最後卻是被17年前的自己感動到,是17歲的劉大志改變了當今的郝回歸。本想著36歲的自己去改變17歲的自己,以便讓未來的自己變得更好,沒想到反被17歲的自己給改變。其實認真想一想,誰改變誰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不論17歲,還是36歲,我們都發生了改變,都變得更加勇敢,更加熱血。即使36歲,我們依然相信生活是可以充滿無限可能,而不是一成不變的。至少這次穿越「旅行」,讓現實的自己更加有勇氣去留下想留下的人,也懂得了如何去做能讓原本討厭的工作變得更加有意義。
現實生活中在別人看來還算成功的郝回歸,一切都不得不按照媽媽的願望去發展,考大學,當老師,但他過得並不開心。一次媽媽假裝發病逼他結婚將一切事情都推到了節點。一直不敢向微笑表明自己的心意郝回歸,內心也極度煎熬。很奇妙地穿越回1998年,自己的17歲。從最初想要一一改變過去的自己,再到陪著劉大志經歷每一次自己經歷過的遺憾,困難。從試圖改變自己媽媽對自己的看法,到阻止小武退學……自己的努力有一定成效。但歷史不會因為他的改變而向他預想的方向發展,正如周老闆想要阻止自己的店失竊,想要靠世界盃發財一樣,所有的事情因他的到來變得更糟。
後來郝回歸想明白了,他要過好自己的1998。他重新經歷著過去的每一天,感受著同事、大志、微笑、陳桐、王叔叔,爸媽身上發生的事,教給大志他們勇敢、理解、友誼、告別,也慢慢理解了媽媽的良苦用心,知道了很多小秘密。當然他還是會盡力彌補一些遺憾,他告訴劉大志微笑的心意,告訴大志不穿名牌也很帥,告訴小花留在城內,悉心開導要退學的小武,與陳桐、大志一起打架,幫王叔叔擋酒。一切的一切,在他的努力下都向好的方向發展。雖然醒來這只是一場夢,所有事情都沒有被改變,但他在夢裡填補了自己過去的遺憾。
如果你遇見17歲的自己,只能說一句話,你會說什麼?每個人的青春都不一樣,有的瘋狂,有的純粹,但每個人的青春又是一樣的,投入去愛,投入去憂愁,投入去證明自己。有一瞬間我們會在這本書裡看到當年17歲的自己,自尊心強,膽怯而敏感,無論如何努力都不行,身邊的人都比自己優秀,有過迷茫和困惑,想過放棄,但依然在堅持。當你看起來最差的時候,其實也是最好的時候。因為這時,你才聽得到外界的聲音,才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人不怕優秀,只怕生鏽,一旦關上與外界的門,鎖一生鏽,別人走不進去,自己也出不來了。
每個人的青春好似都是這樣,但每個人的青春又不一樣。每個人的青春都是獨一份,年輕人們也都正在經歷著自己的青春,「投入去愛,投入去拼,投入去憂愁,投入去證明自己,」這便是青春的寫照吧! 這本書有很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父親不善表達的愛,多年後我們才能意識到;對媽媽亂發脾氣,索取新衣服、新鞋子;看著退學的少年,家庭的變故,離婚的父母,學著接受親人的離去和父母的分開。
希望每一個人,都還記得在自己十七歲的日子裡,那些很要好的朋友會是永遠的朋友,十七歲喜歡的東西以後都還會記得,十七歲的奮不顧身在往後的日子裡熱血依舊。
喜歡這部劇,它讓我在現實的工作生活之餘,感受到了一種力量。一種不要拘泥於現狀,勇敢嘗試,敢於面對的力量。當你在回味過去時,可有曾想過未來的你,也會回味現在的你。沒有什麼來不及,只有躊躇不前,才會追悔莫及。
你是否還記得,年幼時的蹣跚學步?兒時像企鵝一樣學走路,膝蓋不知道摔了多少次,卻總能堅強地站起來,隨著時間流逝,當初的疼痛感和一往無前的勇氣慢慢被忘。
你是否還記得,少年時代,未能按時完成作業,被老師請進辦公室,當時的情形記憶猶新,隨著年齡增長,那時的緊張、難過的感覺也慢慢消逝。
你是否還記得,親人離去,時間漸漸遺忘了這些人的存在,失去親人的我們也慢慢學會了釋懷,可是那些失去的痛楚還依然隱藏在心裡的最深處。時間雖然遺忘了他們,但失去的感覺我們不會忘記。
好想回到過去,去做自己想做卻沒做的事情,去見自己想見的人,去幫助迷茫的自己,去再次體驗當時的快樂。
回到過去見一見在自己生命中消失的那些人;
回到過去見一見陪伴自己長大的夥伴;
回到過去看一看自己依舊年輕的父母;
回到過去逛一逛記憶中的那些長大的地方·
有時我也會想,是否在17歲時,也曾有一個人來到我身邊,輕輕地說過一句:為何不在一個陌生的環境,嘗試一個新的開始?
如果有機會,我想對青春期的自己說一句:請做自己生命中的主角,除非有必要,請不要隨意的甘為人配角。
願自己永遠有一顆跳動在青春期的心,我在未來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