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舉行示威遊行。圖/新華社
當地時間6日,美國警察在國會大廈內隔著障礙物與門外的示威者對峙。圖/新華社
「我們的民主,遭到了史無前例的攻擊。」美國當選總統拜登警告道。
當地時間6日,令人震驚的一幕被傳播至世界各國:拒絕接受總統選舉結果的示威者越過警戒線,翻越國會大廈圍牆,打碎窗戶,與警察混戰……
顯然,無論這場川普粉絲「勤王大戲」誰輸誰贏,美國都不像是贏家。
瀟湘晨報特約通訊員一凡華盛頓報導
當地時間1月6日,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這裡——美國國會大廈。
它在1814年被英國人攻陷過一次之後,又一次被「攻陷」了。
警方說,暴力事件造成4人死亡,至少14名警察受傷,52名示威者被逮捕。
正在唱票時,國會被「攻陷」
包括極右翼勢力在內的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早就計劃在1月6日國會認證總統選舉結果這天,在華盛頓集會,反對認證、為川普發聲、聲討所謂的「選舉舞弊」。川普本人也一直對此持支持態度,最近發了不少條類似「1月6日等著瞧」的推文。
6日,這些人在白宮外舉行「拯救美國」示威集會。川普在集會上講話,拒絕承認敗選,宣稱選舉「被偷竊」。
「我們不會放棄,」他說,「我們不會退讓。」
並且,他痛斥不支持他的「軟弱的共和黨人太多了」,敦促示威者遊行到國會大廈。
於是,在聯席會議剛剛唱到第12張選舉人票,川普的共和黨同僚正在對亞利桑那州的選舉結果提出異議時,國會被「攻陷」了。
有些人直接衝破大門警戒線,有些人則以攀巖的姿勢翻過國會大廈圍牆。他們舉著川普的旗幟,或者南北戰爭後早就不是主流的邦聯旗幟,或者一種含義複雜的黃色底響尾蛇旗幟,高喊著「美國」「再來四年」,衝進國會大廈。
服役14年女兵中彈死亡
一時間,硝煙瀰漫,儘管多半是警察施放的催淚瓦斯,但無數照片和現場傳來的消息顯示,「攻入」國會的人群,武器攜帶率也不低。記者們被趕到地下室,議員們被護送疏散,來不及疏散的工作人員躲在桌子底下。
很快,有人中槍——一名女士受傷被抬上救護車。當天傍晚時分,消息傳來,她死了。福克斯新聞後來確認,死者是來自加州聖地牙哥的艾什利·巴比特,一名服役14年的空軍退伍老兵。
她的婆婆在接受採訪時痛苦地說,沒想到她會出現在這樣的集會裡,做出衝進國會這樣的事,還遭遇了這樣的悲劇結局。
然而,巴比特確實從西海岸的州橫跨美國來到華盛頓,以極端的方式表達對川普的支持,還為此失去生命。
其實,川普相當一部分支持者,平時看起來平靜理性,甚至有的不好意思明著承認自己支持川普,但實際上,他們對這位常常自詡為「被遺忘的男人和女人」的代言人的非典型總統,有著一份近乎「狂熱」的擁護之情。他們和塔裡奧、「驕傲男孩」們明顯不像一類人,卻在某一點上能取得驚人共鳴。
巴比特甚至不是這場暴亂中唯一死去的人。華盛頓警方在接近深夜時表示,還有另外3人死於突發疾病。
「只是在做總統要求做的事」
現場有限的媒體採訪到了一些「闖入者」。
來自康乃狄克州裡克·克羅斯比,25歲,是衝進國會大廈的「前鋒」中的一員;當時,他們差不多20個人,從大廈西邊進入。他們進入了參議院會議廳,在那裡,另一名拿著大喇叭的闖入者帶領他們進行了祈禱。
克羅斯比說,他們很想紀念這一時刻,於是與美國副總統彭斯留在那裡的《聖經》合影,又把它放回去,然後聽從警察的指示離開。他還引用川普在一次總統候選人辯論中所說的「退後,待命」(Standbackandstandby),說自己只是在做總統要求他們做的事情。
很多現場新聞照片裡都出現了一個非常顯眼的人,他沒穿上衣、頭上有顯眼的皮毛和動物角頭飾、臉上有紅白藍三色的彩繪。他是32歲的傑克·安吉利,是經常出現在支持川普的集會的熟面孔。他曾在被媒體採訪時,大讚川普的工作,並且大肆批評媒體對總統太糟糕。
有理由相信,每個闖入者都有自己的故事。他們在旁觀人眼中做出了闖入國會的瘋狂舉動,但他們的動機和「瘋狂」的程度又是不一樣的。正如流傳在各個社交網絡上的現場小視頻,有的背景音是可怕的嘶吼和尖叫,有的卻記錄了闖入者拉著國會警察自拍,一臉興奮。
多方討論能否讓川普提前下臺
對於此次示威者衝擊國會的行為,當選總統拜登講話,稱美國的民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犯。
他譴責川普「煽動」(民心),要求後者出面;川普發了推文和視頻,呼籲和平,讓他的支持者「回家去吧」,但又表示「我們絕不會認輸」。可能是因為「絕不會認輸」還是有煽動性,於是川普的視頻,包括其他兩條推文,不久後被推特刪除。推特還給了這位現任總統封禁12小時的懲罰。
美國前總統小布希、歐巴馬等紛紛發聲明譴責暴徒和川普。據稱,還有議員在秘密討論,要不要依據憲法第25修正案,直接撤了川普。美國全國製造商協會也呼籲彭斯考慮動用相關憲法修正案解除川普的職務。
值得注意的是,全國製造商協會創立於1895年,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商業團體之一,代表50個州的製造商,政治立場傾向於共和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認為,這份聲明給美國商界與川普的決裂劃上驚嘆號。
還有視頻顯示,有人拿著喇叭國會大廈外聚集抗議的人群大喊:「川普總統讓你們回家!」人群發出響亮的噓聲。
而中斷的國會聯席會議,在晚上恢復,此時,華盛頓已經進入當地市長在騷亂一開始就宣布的嚴格宵禁。會議恢復後,主持人、副總統彭斯走上主持臺,他的第一句話就是對「闖入者」說的:「你們沒有贏,暴力從來不會贏。」
此前,他已跟川普說過,也在6日早上向議員們發了公開信,承諾「總統的任命權屬於且僅屬於美國人民」。
7日凌晨,歷時近15個小時的美國國會聯席會議在經歷示威者暴力衝擊國會大廈的波折後結束。會議確認,拜登贏得306張選舉人票,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川普發表聲明說,儘管不同意總統選舉結果,但定於1月20日的政權交接將有序進行。
焦點
為何選這一天「攻陷」國會
為什麼「攻陷」國會,選在1月6日這一天?
實際上,1月6日是個很多關心美國政治的人早就在關注的「大日子」。
這一天,國會參眾兩院會召開認證2020美國總統選舉結果的聯席會議——國會正式認證拜登獲勝,是他1月20日就職前的重要步驟。
同樣在這一天,喬治亞州兩個國會參議員席位的選舉將出結果,決定參議院的多數黨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從而決定當選總統、隸屬民主黨的拜登,執政的4年推行立法議程是否順利。
這一天實際上還發生一件大事。拜登宣布提名聯邦上訴法庭法官梅裡克·加蘭德擔任司法部長。
但這個非常重要的、之前很多人試圖預測的內閣任命,被淹沒在了鋪天蓋地的「攻陷」國會的新聞報導裡。甚至連喬治亞州兩個參議員席位結果出爐,歸屬民主黨——民主黨實際上控制了參眾兩院,未來的拜登執政4年將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外貌,也沒有激起什麼大的水花。
通訊員一凡
觀察
相關問題將遺留至拜登上臺後
據新華社電 美國國會遭衝擊的視頻畫面迅速傳播到全球,讓世界再次目睹美國政治亂象。美媒稱,這是美國現代史上權力移交第一次「在華盛頓權力走廊內演變成一場實體對抗」,「暴力、混亂和破壞,動搖了美國民主的核心」,美國「政治體系可能已經受到永久損害」。
根據公開聲明,佔眾議院共和黨人約三分之二的至少140名共和黨籍眾議員和佔參議院共和黨人近四分之一的至少12名共和黨籍參議員,將支持川普試圖推翻總統選舉結果的努力,人數之多超乎美國朝野許多人士意料。但6日在華盛頓集會現場,川普之子小唐納·川普仍然批評國會共和黨人做得不夠。他說:「這次集會應該向他們傳遞一個信息:這不再是他們的共和黨,這是川普的共和黨。」
此前,由於缺乏證據支持,川普及其支持者發起的約60起選舉訴訟都被駁回或撤銷。為何仍有如此多共和黨人支持川普推翻選舉結果的努力?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這相當程度上與近年來美國兩黨政治的極化環境存在密切關聯。黨爭越來越白熱化,社交媒體「回音壁」效應越來越強,使得「信息繭房」不斷被加固。再加上許多政客為了自身利益而不顧事實真相,媒體報導又往往一邊倒,導致美國社會互信持續削弱。
6日國會對選舉結果的認證本該為這次總統選舉畫上句號,卻不料成為美國分裂的又一個波峰。
針對國會遭衝擊一事,拜登在電視講話中呼籲「重建一種解決問題、守望相助、而不是煽動仇恨和混亂的政治」。但這一事件恰恰凸顯了拜登上臺後將面臨的嚴峻現實:美國不僅受到新冠疫情和經濟衰退的嚴重衝擊,還將在政治和社會層面繼續撕裂。正如美國作家本·希恩說:國會遭衝擊事件表明,美國有大量「重建工作」要做。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