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學校的作業玩出「新花樣」,學生和家長都開心!

2020-12-21 啟小達

最近,教育部針對孩子的作業問題做了一系列新規定。

其中,關於禁止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發現一起,嚴處一起的規定,迎來了家長的一片歡呼聲。

另外,還提到要在嚴格控制作業總量和時間的基礎上,優化作業的設計,創新作業的形式,強化實踐性的作業,積極探索彈性作業、跨學科作業。

該怎樣布置創新性的實踐作業,一些地方的學校,已經做好了表率。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一小學,為了讓孩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珍惜勞動的成果,每周給學生布置一份「特殊的作業」——勞動。學校每周給家長一份勞動清單,清單上有掃地拖地、擦桌子、洗碗、收拾房間、洗襪子、幹農活等勞動項目。孩子參與了哪些,參與時間有多長,家長監督,打鉤、標註,籤字,上交。

浙江開化朝陽小學,老師則帶領學生一起動手製作當地特產,番薯粉、馬金老豆腐、開化蘇莊炊粉等美食,學生以前愛吃,現在喜歡學著做。

北京市海澱區一小學,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是打理菜園。這裡的每位學生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一米菜園」,在為期三個月的責任期內,播種、除草、除蟲、施肥、採摘……都需要學生親手來做。在田間地頭做作業的學生,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農作物生長知識,還學會了珍惜和感恩。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不要把孩子保護起來不讓他們勞動,也不要怕孩子的雙手會磨出硬繭,通過勞動,不僅可以認識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

這些學校特殊的勞動作業,讓學生在課堂之外,學會勞動。勞動是每個人一生當中都必不可少、不得不做的事情。

另外,在一些學校,學生的作業登記本上,除了語數英的作業之外,還多了體育作業!

廣州的一所小學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發布了不同項目不同強度的體育作業。

如三四年級的作業就有「一分鐘跳繩測試(2次)」「一分鐘仰臥起坐」「高抬腿30秒×2」「俯臥支撐30秒×2」「坐位體前屈3次」等不同的運動項目。

周一到周五,作業花式不同。周末還有自選項目,例如遠足、爬山、跑步、親子活動等。

最近,教育部明確體育中考實現全覆蓋,明年起絕大多數省份體育在中考中的分值會增加。

再想考個好學校,只會學習可不行,體育必須得引起重視。

學校布置了體育作業,還需要家長的重視和配合。

因為體育課就和語文、數學、外語課一樣,體育課上學的健康知識和基本運動技能,不通過作業練習不好掌握。

總的來說,創新作業形式是為了將學生從題海中拉出來,為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留出更多時間。

你還知道有哪些創新的作業形式,一起留言分享一下吧!

相關焦點

  • 不想寫作業?準了!長沙一小學設立「無作業日」,學生和家長這樣說
    原來,在2020年12月底,麓山國際小學發文件公布了《關於設立「自由著裝日」「無作業日」的決定》,表示將每年的5月31日和12月31日設為「自由著裝日」和「無作業日」。據該校學生處主任沈毅介紹,在學校第三次少代會上,學校收到了同學們提交的「紅領巾小提案表」,其中有學生提出設立「無作業日」,也有學生提出「自由著裝日」。
  • 學生作業變家長作業?解決批改作業問題要減少作業量
    說是陪讀,除了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工作是完成老師交代的各種任務——這種任務往往表面上派給學生,實際上交給的是學生背後神通廣大的家長們。  一個朋友聚會時忍不住吐槽,學校要給孩子們做手工畫冊,大概離截止日期還有3天的時候,任務被派到她的孩子身上。朋友欣然領了活,組織孩子和先生趕工到半夜3點,把班上孩子們零散的畫作整合成冊,第二天美滋滋把畫冊交上去。
  • 小編碎碎念 | 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該怎麼解決?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家長們開始了配合學校老師長達10餘年的「陪讀」歷程。說是陪讀,除了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從心理層面的陪伴外,最重要的工作是完成老師交代的各種任務——這種任務往往表面上是派給學生,實際上,是交給了學生背後神通廣大、無所不能的家長們。 一個朋友聚會時忍不住吐槽,學校要給孩子們做手工畫冊,離截止日期還有3天,任務被派到她的孩子身上。
  • 語文作業早早寫完,又把預習做完了的學生,家長都做對了哪些事
    不少「別人家的孩子」,國慶假期能把學習和玩樂自己安排得非常好。家長不用操心,該學習的時候就學習,該玩的時候玩,語文作業早早就寫完了,還能把新課文、新單元都預習一遍。別人的家長問起來,這類好學生的家長總是說,我們沒有管孩子學習,他就是比較自覺。可是小學階段真正能做到自律的學生,是比較好的,孩子的自控都來自家長的科學引導和督促。
  • 家長輔導孩子作業被氣出腦出血和抑鬱症:老師能否要求家長改作業?
    人們常說:"不提作業,母慈子孝; 一提作業,雞飛狗跳",這真是當下眾多家長和孩子的真實寫照。今天我又看到一個新聞,家住湖南的45歲夏先生因為輔導孩子作業大發脾氣,竟導致腦出血。搶救成功之後,在住院期間還因擔心孩子學習不好,以及自己病情復發而抑鬱了。不禁讓人嘆息!
  • ...得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評改作業,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哈市明確: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評改作業,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記者從12月21日召開的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了解到,哈市教育部門將統籌推進教育協調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加強關注學業成績後30%學生發展狀況和指導,開展「一生一策」研究活動,推行「學習共同體」模式改革,讓每個孩子都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
  • 10省份「叫停」家長批改學生作業!最好的教育:家長配合老師,老師...
    對於不按時親自批改作業的教師,一律取消職務晉級、評先評優資格,學校校長取消評先評優資格。 據澎湃新聞報導,從2018年至今,已有遼寧、浙江、海南、河北、廣東、山東、貴州、廣西、山西和陝西等至少十個省份教育部門出臺相關文件「叫停」家長批改學生作業,有的地方明確定期開展作業督查,甚至將作業管理納入績效考核。
  • 福建:「無書面作業日」為學生、家長減負
    25日,鯉城區第三實驗小學黨支部副書記許明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學校會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定製栽種蔬菜、做家務、了解非遺等不同的實踐活動供選擇,學生可根據各自喜好自行安排周四夜晚的學習生活。  如今,二年級學生邱繼煒的周四晚上變得格外忙碌,因為他選擇種植蔥和蒜,為了照顧好它們,他可沒少花功夫。「種植用的土是從外婆家裡拿來的,種子是媽媽在市場上買的,我每天要負責澆水施肥。」
  • 學生作業家長要不要改?來看看各地老師及家長怎麼說
    家長的煩惱:改孩子的作業「很費事」  湖南長沙張女士的孩子正在讀一年級,每天她會在孩子的作業上花三個小時左右。  張女士告訴澎湃新聞,每次批改作業都很費事,她需要對照老師的範本和答案,指出錯誤,不斷提醒孩子改正,直到正確為止,最後她還要在作業本上簽名。
  • 西安一學校學生作業中多個拼音寫錯,老師全打對號!學校回應!
    學生在寫作業時出現錯題在所難免,老師在批改作業時往往會將這些錯誤及時糾正過來。然而,最近西安阿房路三校的一些學生家長反映,孩子作業中的多個拼音都拼寫錯了,但老師仍然打了對號,這讓家長犯了糊塗。
  • 家長很頭疼,家庭作業咋成了「家長作業」?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的現狀,成了家長教育孩子的難點和痛點。許女士告訴記者,「我有幾個朋友的孩子都在上小學,每天回家就開始弄孩子作業,每天都氣得遭不住,但還是得硬著頭皮輔導,就怕孩子學習跟不上會自卑。」記者調查發現,大多數家長並不是想當「甩手掌柜」,推卸教育孩子的責任,而是希望老師能夠分清「督促作業」和「完成或批改作業」的界線。
  • 積分表、「存摺」……揚州這所中學「學生評價」玩出新花樣
    全班智慧打造「積分制」文明習慣等量化積分記者走進田家炳實驗中學初三(4)班看到,教室前黑板右側寫滿了各種數字,學生在校每天表現都會對應相應積分被記錄,並作為學期末評優的主要參考依據。「我這個『積分制』是『升級版』,一日常規全部量化,由班幹部負責人每日登記積分,這些積分可以換取作業免寫等獎勵,並和周、月、年度表揚體系掛鈎。」
  • 教育部:對於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這個問題 教育部的態度是...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對於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這個問題,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切實建立起有利於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良好教育生態。
  • 不折騰家長就難受,幼兒園的這些作業也太奇葩了吧
    自從朋友的孩子上了幼兒園,家裡和收破爛的似的。有些幼兒園布置的作業,家長們表示無語。老師的話就像聖旨一樣,為了不讓孩子失望,趕鴨子上架也得完成這些奇葩作業。旁邊的孫子開心地跳了起來。第二天交作業的時候,老師看到這個作品,也連連稱奇。只不過從這幅作品中散發出的魚腥味使老師明白了這幅作品的由來,也不禁笑了起來,這作品很不錯,就是味道有點大。3 「畫月亮」感受自然變化有網友稱,孩子上幼兒園時,老師布置每天晚上畫同時間的月亮的作業,連續30天,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 江西萍鄉: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教師要認真批改
    「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或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12月5日,江西省萍鄉市教育局在當地政府網上發布了《萍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指出,教師要認真批改作業,強化面批講解,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或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不得布置懲罰性作業。
  • 家長被老師「移交」作業的背後:形式主義任務充斥校園
    來源:半月談一則吐槽教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的短視頻熱傳,江蘇一家長在發布的短視頻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這條短視頻再次引發公眾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職能的大討論。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當下,家庭作業花樣多、家長承擔多重角色,成為普遍現象,引發許多家長不滿。
  • 成都市教育局昨髮禁令 家庭作業不得變為家長作業
    《指導意見》明確,不得要求家長批改、檢查教師布置的作業並籤字;嚴禁學校與校外機構聯合進行有償補課;禁止學校通過家長微信群、QQ群等任何形式公布學生的考(測)試成績和名次。此次還提出各學校要辦好家長學校,溝通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引導家長從學生身心健康出發,理性關注學生學業水平,合理規劃學生校外時間,切實改變「學校減負、家庭增負、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象。關鍵詞:評價禁止通過微信群QQ群 公布學生考試成績和名次《指導意見》對考試評價的辦法也更為科學。
  • 小學作業數1億粒米,家長懵了,老師這樣解釋……
    新學期剛開始,孩子們的作業再次成為熱門話題。昨日,佛山家長群裡瘋狂轉發一份「奇葩」作業,佛山某小學數學老師布置的四年級作業竟然是「數1億粒米」,這可讓家長和網友們都炸開了鍋。昨日,記者聯繫上這位布置作業的老師,原來,這份作業的初衷是讓孩子估算和想像出1億有多大,而不是真的去數1億粒米。
  • 正確認識學生作業的價值
    當然也有一些作業不需要用到紙和筆。比如音樂課後教師可能會讓學生再多練習幾遍,又比如體育課上教會了一個技術動作,教師讓學生放學後再去反覆練習。還有一些科學類課程,可能需要學生觀察和記錄一些自然現象或動植物的習性,然後在課堂上跟同學進行分享交流。這些都是作業,都可以起到延伸課堂知識、檢驗學習效果的作用。
  • 朝陽這些學校變廢為寶玩出「新花樣」
    朝陽學子用一個個奇思妙想,把一個個廢舊物品,「搖身」變成了一個個裝飾品或實用品,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瓦楞紙可以被賦予哪些「新生命」?北京市朝陽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學生搜集資料,利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動腦設計並製作了小車、小檯燈、裝設花車等作品,不僅提升了學生們的創新力,還讓學生了解了垃圾分類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