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已經開始了備戰奧運的集訓,從業內人士到球迷朋友圈,對19名隊員中哪些隊員可以躋身奧運12名陣容討論熱烈卻絕無定論,即使國家集訓隊教練組甚至郎導本人,現在也不是確定隊員的時候,更不要說郎導會就這個問題給出表態了。以郎導的習慣,總會到最後時刻才給出結論,這是郎導深思熟慮的體現。
不過,由於奧運不同於其他單項大賽,由於國家代表團要提前發布參賽運動員名單,中國女排也必須在國家體育總局規定的期限前上交名單,因此這個問題早已納入郎導考慮範圍。
實際上,雖然集訓隊員多達19名,但實際上已經有八名隊員已經基本確定,本質上就是11選4的形勢。
這四個需要選拔的位置中,一個二傳替補是必須保留的,也就是說,所謂海選名額,實際上就剩下三個名額。難題是,到底是兩邊攻一副攻還是一邊攻兩副攻,這個問題才是郎導及教練組最為糾結的。至於一些球迷給出的雙自由人、三名二傳等配置,郎導肯定不會採用,因此像倫敦奧運會那種三主+三副+兩二傳+兩接應+兩自由人的奇葩配置已成歷史,不必去考慮了。
按照倫敦奧運會中國女排的配置方法和郎導的思維習慣,四主+三副+兩接應+兩二傳+一個自由人的配置最為理想,當時中國隊的出戰名單是這樣的:
主攻:朱婷惠若琪張常寧劉曉彤
副攻:徐雲麗顏妮袁心玥
接應:楊方旭龔翔宇
二傳:丁霞魏秋月
自由人:林莉
在奧運會實戰中,楊方旭小組賽受傷,導致接應位置配置不足,張常寧更多承擔了接應位置的責任。而打巴西時,惠若琪狀態不佳,張常寧在接應位置,實際上中國隊在主攻線的選擇只剩下了一個劉曉彤,幸虧劉曉彤抗壓發揮出色,使中國隊渡過了最艱難的一關。而最後的兩場半決賽和決賽,朱婷都要承擔四成以上的攻擊任務,真可以說,若不是有朱婷,裡約奧運會上中國女排會很艱難。
而東京奧運會,中國女排大概率會採取與裡約一樣的位置配置,但前提是顏妮的傷病與狀態。從排超聯賽看,顏妮的狀態很一般,當然有教練員有意識保留的因素,而顏妮肯定會積極調養身體,把最佳狀態放到奧運會做最後一搏。誠如此,那麼中國女排採用三副的配置就基本鐵板釘釘,那麼中國隊選拔奧運隊員的焦點就是兩個邊攻替補和一個副攻替補。具體說就是劉曉彤、劉宴含、慄垚三選二,而王媛媛、楊涵玉、高意、胡銘媛四選一。(二傳和自由人位置不做討論……姚迪和王夢潔)。在這樣的配置下,既能打主攻又能打接應的隊員就佔有優勢。
可是如果顏妮狀態恢復一般,三副攻配置的隱患就很大了。大家都記得2014年世錦賽吧?徐雲麗的突然受傷導致年僅18歲的袁心玥被迫上位。當時郎導在14個名額中也僅僅帶了三名副攻,因為那屆世錦賽郎導對二傳和自由人位置不放心,帶了三名二傳和兩名自由人,結果二傳位置由於魏秋月發揮出色,王娜基本做了壁上觀,兩名自由人都發揮欠佳導致2015年郎導帶了六名自由人方才海選出林莉。在這種情況下,郎導也可能採用四名副攻的配置,但這種配置的弱點是難以發揮邊攻更多的組合,非不得已郎導不會採用。這樣的話,劉曉彤、劉宴含、慄垚三選一,王媛媛、楊涵玉、高意、胡銘媛四選二,作為另類副攻的胡銘媛躋身奧運陣容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兩難之間,有一種嶄新思路是否可以嘗試?那就是果斷放棄四副攻配置,把更多的機會留給邊攻,一旦三副攻出現隱患,那就從邊攻手中找出一人直接頂到副攻位置,完全可以勝任副攻選手攔網的重任,因為在現有邊攻手中,朱婷、張常寧的攔網功夫都是一流的。過去老女排的曹慧英能打主攻副攻接應三個位置,張常寧也被稱作萬金油,這樣的極端情況下,中國隊反而在人員配置方面更加遊刃有餘,讓對方摸不到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