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朋友圈有沒有被"擺攤"刷屏?最近是不是經常聽到「月薪不過萬,不如擺地攤」這個網絡流行語?
事情的起因就是2020年的兩會,人大代表提出發展「地攤經濟」。並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6月1日考察了山東煙臺,並將當地的地攤和小店稱之為「人間的煙火,中國的生機」。
「地攤經濟」重出江湖,路邊的小販再次「復生」,這讓小諜第一時間想到,武林高手再現人間了!
河南9歲男孩陪父親擺攤
小諜曾經有幸見過攤主被城管追得滿大街亂跑的場景,個個都是輕功高手,不禁懷疑攤主是不是錦衣衛假扮的。因為擱以前這些小販的身份都是錦衣衛、特工偽裝的不二之選!
01
皇上微服私訪,錦衣衛偽裝成街邊小販,時刻保護著皇上的安全。皇上一聲令下,賣糖葫蘆的、炸臭豆腐的、吹糖人的,瞬間變身成錦衣衛飛躍而出。
擺攤,這詞出自黃六鴻《福惠全書·雜課·門攤稅》:「凡城市臨街、舖面前隙地,有支棚擺攤,賣雜貨生理者,晚則收歸,早則舖設。」 它在中國歷史上留下重要痕跡,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佐證。
在宋代時,坊市制度被打破,商業出現一片繁華之象。965年,宋太祖下詔令開封府三鼓以後的晝市不禁,商業買賣也不再限制時間。開封作為北宋都城,人口多達130餘萬,「萬街千巷,盡皆繁盛浩鬧」,流動攤販也迎來了一個黃金時期。到明清資本主義萌芽時更是發展到極致。
明清時期江湖上流傳著「無江西人不成市場」民諺。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後,以江西為重要的軍需補給基地,使得當地的糧草貿易蓬勃發展起來。隨著明軍在全國各地的節節勝利,江西人跟隨軍隊開始大規模向外移民,江西商人便在這一時期向各地擴張,佔領市場。
錦衣衛北鎮撫司也正是藉助江西商人的身份,在各處安插了偽裝成商販的暗子。
當時鎮撫司主要工作是,秘密監視各地藩王及官員、肅反肅貪、獨立偵訊、逮捕、判決、關押拘禁以及反間諜事項。
在各地藩王官員的府邸附近,都會有數個錦衣衛偽裝成的商販全天候嚴密監視。當官員起了反心有異常舉動,錦衣衛就會藉助商行以商人的身份繞過當地官兵,快速將情報送回,再調集人馬剷除反叛者。
02
我們都知道地攤在零售渠道中地位是很低的,而且擺攤大部分售賣與民生息息相關的產品,如早餐夜市、服飾鞋包等。
售賣商品的多樣低廉,也就意味著從業人員的混雜。正是這種環境給我黨地下工作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地下工作者偽裝成小販,既能賺取活動經費,又能掩人耳目。
聊城市東昌府區鬥虎屯鎮薛李張村的一個農家小院,曾經是一個情報站——「冀南軍區七分區清平情報站」。
1944年,李金臺被任命為薛李張村村長。他在地下黨組織的支持下,一面抗日,一面開荒種地。後來冀南七分區清平情報站,安到了李金臺家中。
李金臺的家只有五間破平房,三間正房給情報站用,兩間偏房裡住著李金臺全家,兼做豆腐房。李金臺是情報站地下交通員,兼為情報站保護站保護資料,重點負責臨清、清平、冠縣東北部一帶。
在當時,做豆腐一來為了餬口,二來這個小生意便於走村串巷,與地下黨人接頭收集情報,三是便於掩護情報員的身份,遇敵情好轉移。
日偽軍每次下鄉大掃蕩,基本上都是李金臺擺攤賣豆腐時探聽到的。每次李金臺知道情報後,就會挑著豆腐混著人群,在日偽軍出發前提前出城,先一步把敵人的動向通知出去。
與之類似的還有中共靖江縣委,通過擺小菜攤、開油酒店收集敵偽情報、秘密發展黨員;中共板泉黨支部安排地下黨員以攤煎餅、炸油條為掩護,秘密傳遞情報,都做到了把地下工作和勞動生產緊密結合。
03
當然也有壞蛋偽裝成小販躲避追捕的,鄭蘊俠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大陸最後一名落網的將軍級別的國民黨特務。
鄭蘊俠加入中統十幾年,接受過嚴格的潛伏、反偵查、審訊、心理訓練,是個老奸巨猾的大特務。他後來在回憶錄裡自稱:「裝啥像啥。」
1949年底,他奉重慶衛戍總司令楊森之命,組建了一支袍哥和土匪混雜的「東西山遊擊縱隊」。但一下就被解放軍打散,隨即開始了逃亡之路。
他便衣打扮準備南下雲南逃往緬甸,但解放軍把守很嚴無法出境,期間被抓一次,他假稱自己是小商人,僥倖逃脫。
他為了不被識破,開始偽裝成行商,靠請同行喝酒熟悉了規矩。鄭蘊俠甚至能拿著流水帳簿用小算盤譁譁啦啦地算帳,老闆、堂倌和同棧宿客都認為他是生意人,稱他為「掌柜」。
他在瀘州城裡,從一個姓王的袍哥那裡搞來了偽造的「居民外出證」,化名「劉正剛」。接著,買了2000把梳子和篦子,挑著擔子冒充小生意人,一路流竄到涪陵開始擺攤。過了幾日,他見到城裡在抓國民黨殘匪,又立馬到了濯水鎮,被民風淳樸的老鄉收留。
直到1957年的一天,他背著山貨去涪陵賣貨時,走在山道裡正好迎面遇見一個重慶的熟人。那人跑到重慶去檢舉了鄭蘊俠。鄭蘊俠不久就發現周圍多了一些陌生的「攤主」,這些人都是公安幹警。
公安幹警之所以採取盯梢而沒有抓捕,是想看他是否和臺灣特務有什麼聯繫,幾個月後發現,這傢伙就是孤身潛伏的殘特,於是,1958年5月20日,公安局的抓捕了鄭蘊俠。
04
不止如此,小攤販的身份也為現在的偵緝工作提供了絕妙的偽裝。
2004年12月6日,昆明市公安局在全國首次設立便衣分局。隱蔽觀察、秘密監控和跟蹤盯梢,是便衣偵查最基本的方法。他們不穿警服、不亮警號、辦公大樓不掛牌。
局裡的400名民警,每天大多分布在昆明的車站、碼頭、城中村及其他案件高發地帶。辦案過程中,他們身著便服,還經常化裝成擦皮鞋者、三輪車夫或是小商販等。
昆明便衣局抓捕25名電動車盜竊嫌疑人
便衣分局組建近3年來,共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7244名,打掉盜搶犯罪團夥341個。由於便衣隊伍的加入,昆明市在總警力不變的情況下,主城區街面防控警力增加了16%,高發案區域防控力量增加了34%。
據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姜明安說:「便衣警察的作用很重要,在公安機關中必不可少。而且作用很大,特別是對於毒品犯罪、涉黑犯罪和盜竊犯罪,沒有便衣警察,很難偵破。」
說不定我們經常吃的小攤位,為了5毛錢和你吵得面紅耳赤的攤主就是便衣警察哦!
彩蛋:兩個偽裝成小販的特工,附贈一首經典擺攤吆喝原聲大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