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9月24日訊(記者 宋莉)2020年,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誕生2571年。為紀念這位影響中華民族兩千多年的至聖先師,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出品、著名藝術家張繼鋼擔任導演、山東省話劇院傾力打造的山東省重點舞臺藝術創作項目——話劇《孔子》,將於9月28日、29日在濟南山東省會大劇院舉行世界首演。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後世尊稱其為「大成至聖先師」。山東是孔子的故鄉,儒家文化的發源地,打造話劇《孔子》有著天然的優勢,更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話劇《孔子》採用詩劇的表現形式,以「禮崩樂壞」的春秋末期社會為時代背景,精心擇取了孔子不同階段的史事,將這位至聖先師的光輝形象詩意地立上舞臺,深情地表現出「惶惶然如喪家之犬」的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一生和追隨理想的一批賢人們,著力塑造一個「孤獨的孔子」「多難的聖人」和「理想主義者」,生動形象地詮釋出儒家思想的深刻內涵。
話劇《孔子》自2017年開始策劃,主創團隊歷時三年嘔心創作,五易其稿。張繼鋼導演坦言,在創作和排練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如何在題材上找到尖銳的矛盾和衝突?舞臺上是說普通話還是文言文?」他甚至擔心「男人戲」太多,整部劇看起來會不會幹巴巴?「還好,這些難題最終都解決了,」張繼鋼導演笑著說,「我特別感謝整個團隊」。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話劇《孔子》突破了傳統話劇的表現方式,大膽運用「構成」的戲劇樣態謀篇布局,凝練出「君子」「進退」「為政」「去國」「見南子」「困境」「渡河」和「彼岸」八場意象,融合戲劇、戲曲、音樂、舞蹈、美術等多種藝術元素,以超現實的表現手法,營造出一種特有的春秋氣象,展示出思辨美、惆悵美、宏闊美、空靈美,舞臺呈現令人耳目一新。
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磊說,「在該劇創作中,以張繼鋼導演領銜的創作團隊守正創新,刻畫出一個信仰堅定、人格高貴、追求執著的『孔子』形象,在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大膽的創新。」
「山東省話劇院在31年間生產了3個不同版本的孔子作品,」省話劇院院長董旋在發布會現場說,「從1989年山東省話劇院創排的原創話劇《布衣孔子》到2015年國家藝術基金版的《孔子》,再到2020年由張繼剛導演的作品話劇《孔子》。我們希望從不同的歷史時期找到更溫暖、更樸實、更直擊人心、易被大眾接受、更接近孔子思想的一種舞臺呈現。」
作為山東省重點舞臺藝術創作項目,話劇《孔子》是山東省話劇院的傾力製作之外,更集合了全省各文藝團體的群體智慧。山東歌舞劇院合唱團組成唱詩班、民樂團,擔任舞蹈團隊的是山東省青年政治學院舞蹈學院,擔任現場演奏的是青島交響樂團,還有濟南市京劇院的戲曲鼓師團隊等等。
據悉,話劇《孔子》創作團隊在前期進行了大量調研,前後推翻了5版劇本,最終定稿開排。張繼鋼導演在發布會上說:「我敢說,80、90、00後的年輕人是一定會喜歡的。不僅如此,喜歡話劇的人會喜歡,不常看話劇人看了以後,估計也會喜歡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