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人口持續老化和慢性疾病患者數量不斷上升帶來的挑戰,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喜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慷慨撥款逾港幣9,000萬元,攜手成立「香港浸會大學─賽馬會中醫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中心」,並推出為期五年的賽馬會「擁抱健康」中醫計劃。
從「治病」延伸到「防病」,是香港中醫服務的進步和創新
「香港浸會大學─賽馬會中醫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中心」已於本月正式投入服務。該中心是香港首所以中醫學疾病預防和體質養生理論為核心理想、以「未病防病,已病防變,病癒防復」為目標的健康服務機構,設有多元化的中醫診療服務,期望提升市民大眾的健康。
香港浸會大學校董會暨諮議會主席鄭恩基主席表示,中醫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中心與傳統中醫藥診所大有不同,從「治病」延伸到「防病」,是香港中醫服務的進步和創新。中心根據中醫疾病預防及體質養生的概想,運用現代的中醫學方法,為公眾提供優質的醫療和保健服務,幫助處於「漸病「症狀的人預防疾病或延緩發病,協助「病漸」的人加快康復。
中醫四診儀,客觀、準確辨體質
「香港浸會大學─賽馬會中醫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中心」設有體質調理室、慢病管理室、評估室和調理室,為市民提供優質、規範化的中醫健康管理服務,並建立了一個集健康教育、檢測評估、預防調理和雲端管理於一體的綜合性創新中醫健康管理平臺。
該中心引入全港首兩臺「四診儀」進行望聞問切,設備可輔助醫生客觀化診斷,進行準確的中醫體質辨識。中心高級中醫健康顧問楊君軍稱:「四診儀問診,可紀錄面色、舌象及脈象的變化,以客觀數據記錄求診者資料。傳統中醫師有望聞問切,但可能因經驗不同而有差異。設備可協助醫師診斷,儲存病史,方便求診者在複診時與舊數據進行對比,掌握病人健康進展。
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署長陳漢儀醫生表示,中醫藥是中華文化一個重要的部分,傳統中醫藥在香港醫療體系中一直擔當重要的角色。她相信浸會大學這一項目,將會為市民提供更高水準、規範化的中醫健康管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