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 2020上海鯤鵬生態夥伴大會在徐匯區盛大舉行。「很高興上海鯤鵬生態夥伴大會這次選擇在上海、在徐匯召開,這個選擇無疑是最正確的和最合適的。」徐匯區委副書記、區長方世忠在致辭中的自豪與自信溢於言表。
徐匯區委副書記、區長方世忠在大會上致辭
「雙A」戰略,全力打造高質量的新增長極
為什麼是徐匯?方世忠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道出了原委。徐匯文化底蘊深厚,徐匯有1000多年的龍華古寺、700多年的黃道婆文化、400多年的徐家匯文明、100多年的上海工業文明,是上海中西文化的交匯地,也是海派文化的發源地。同時,徐匯創新資源豐厚,是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和上海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匯集了中科院上海分院等121家國家級、市級科研機構,上海交大等18所高等院校以及國家級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工作或居住在徐匯的兩院院士就有108名。
方世忠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
「無論是從底蘊傳承、要素資源,還是產業功能上來說,文化和科技都是徐匯最亮眼的城區名片。所以我們堅持從自己最有優勢、最有資源的領域入手,提出了『ART&AI』雙A發展戰略。」方世忠說,「這既是我們順應發展浪潮、搶佔產業潮頭的必由之路,也是對接國家戰略、構築獨特優勢的主動之舉。」
據方世忠介紹,「雙A」戰略中,一個A是AI——人工智慧,徐匯在全市率先發布了AI新高地建設「T計劃」,重點打造西岸智塔(AI Tower)和北楊人工智慧小鎮(AI Town)「雙T」載體。目前已集聚了期智研究院、微軟亞洲研究院、上海鯤鵬生態創新中心和樹圖區塊鏈研究院,以及阿里、騰訊、網易、商湯、依圖等300餘家人工智慧研發機構和標杆企業,初步形成覆蓋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的產業生態和企業集群,人工智慧相關產出增幅連續兩年超過30%,徐匯人工智慧產業集群成為上海唯一入選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名單並獲國務院表彰。
另一個A是ART——當代藝術,徐匯實施「西岸計劃」,推進美術館大道建設,集聚了龍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西岸美術館、西岸大劇院和油罐藝術中心在內的20餘座高品質文化場館。上個月,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的上海新地標「西岸藝島ART Tower」正式啟用,與相距不足百米的「西岸智塔AI Tower」交相輝映。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上海國際文物交易中心先後落戶西岸藝島,線上展示交易系統也同步上線,去年以「藝術西岸、聯動全城」為主題,實現了「百場活動、百億貨值」的成果,助力上海打造千億級規模的藝術品交易市場。
西岸藝島(Art Tower)已成為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新地標
而落實「雙A」發展戰略的核心區就在徐匯濱江。這裡曾是上海近代民族工業的搖籃之一,也是建國後上海很長一段時期重要的「鐵、煤、砂、油」大工業廠區。2008年,上海舉辦世博會讓徐匯濱江獲得了華麗轉身的機遇。這幾年,徐匯濱江圍繞「全球城市卓越水岸」的目標願景,按照規劃引領、文化先導、生態優先、科創主導的發展理念,正在從工業鏽帶轉變為生態秀帶和生活秀帶,正在從工業鏽帶轉變為創意秀帶和創新秀帶。
面向未來,方世忠說,徐匯將在「雙A」戰略的引領下,聚焦人工智慧、生命健康、藝術傳媒、科技金融四大特色產業集群,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相融合,藝術與科技、金融相融合,生產與生活、生態相融合,加快建設「一港一谷一城一灣一倉」五大各百萬體量標杆項目,讓西岸傳媒港、西岸智慧谷、西岸金融城、西岸楓林灣和西岸創藝倉,成為全球城市卓越水岸這條金鍊上的五顆璀璨「珍珠」,加快打造徐匯濱江高質量增長極,成為集中展現徐匯創新濃度、經濟密度、營商溫度的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攜手華為,協力打造最領先的科創生態
2019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上海鯤鵬生態創新中心與徐匯結緣。2020年11月12日舉行的上海鯤鵬生態夥伴大會上,上海鯤鵬生態創新中心正式入駐西岸智塔,徐匯攜手華為啟動共建,雙方合作開啟了新的篇章。
上海鯤鵬生態創新中心正式啟用
攜手鯤鵬,方世忠充滿自豪和期許。「上海鯤鵬生態創新中心是上海首家基於鯤鵬技術的新計算產業生態發展基地,具有領先的核心技術和完善的產業生態鏈整合能力。未來,將以數字經濟底座服務國家安全戰略、產業升級布局價值高地、人才聚集打造創新平臺為目標,推進鯤鵬生態賦能平臺、轉型支撐平臺、產業創新驗證平臺、產業人才培養集聚平臺、實踐成果展示平臺等五大平臺和產業落地孵化器建設。」
方世忠坦言,徐匯將與鯤鵬著重在三方面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一是發揮鯤鵬生態創新中心的技術優勢;二是依託徐匯「四大」資源的集聚優勢;三是主動放大產業高端人才的引領優勢。「我對上海鯤鵬生態創新中心深耕徐匯、發展壯大充滿信心。期待雙方能夠緊密聯合、優勢互補,攜手打造上海乃至全國領先的技術創新的新生態、新標杆、新高地。」
上海鯤鵬生態創新中心落戶的西岸智塔,可以說是上海人工智慧產業地圖上的一個地標,也是徐匯搶佔人工智慧發展風口的一個見證。「徐匯始終與AI一起奔跑。三年多以來,我們堅守初心、保持耐心、展現雄心,聚力做到『四個強化』,徐匯人工智慧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式發展。」
西岸智塔(AI Tower)已成為上海人工智慧產業的新地標
方世忠介紹了「四個強化」的具體內容。一是強化先發優勢,早在2017年徐匯就搶下先手棋,在全市率先提出打造上海建設國家人工智慧高地的新地標和核心區的AI發展願景,目前已成為上海人工智慧產業地圖「人字形」布局的交匯點;二是強化集聚效應,聚焦「雙T」載體,重點打造西岸智慧谷品牌,以120萬平方米的西岸智塔為例,已落戶21家人工智慧企業,匯集1位圖靈獎得主、6位院士、150餘位博士和3000名技術人員,可說是迷你版的「垂直矽谷」;三是強化品牌引領,堅持把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作為行業對話的「新平臺」、投資環境的「放大器」和優質資源的「引力場」;四是強化場景應用,聚焦「AI+垂直細分領域」,持續創新5G+AI示範應用,每年推出一批應用場景項目,推動更多人工智慧最新成果、最新技術在徐匯率先「試水」。
「作為人工智慧的先行者與探索者,徐匯下好了先手棋,我們更要做強後續力,讓人工智慧的『頭雁』效應更加凸顯、充分釋放。」方世忠強調,面向未來,徐匯將圍繞上海建設國家人工智慧高地總目標,立足「雙A」戰略,著力打造最精準高效的AI生態、最開放創新的AI平臺、最高端集聚的AI產業、最智慧共享的AI城區,實現「從有到優」的新跨越。
建設「兩網」,聚力打造最智慧的卓越城區
城市治理軟實力,也是營商硬環境。一流城市,要有一流的治理。上海全力推進的「兩張網」建設,正助力上海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的新路。
對此,方世忠認為,「一網統管」和「一網通辦」兩張網建設是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和建設智慧城市的牛鼻子工作。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徐匯堅持理念轉變和體制改革並重,從政府部門為中心轉變為市民企業為中心,實現了「進一網、能通辦;來一窗、能辦成」。作為上海「一網統管」建設先行區,圍繞「高效處置一件事」,徐匯把握以人為本、整體政府、智慧治理的核心要義,通過技術賦能,推動城市治理實現「三個轉變」,即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機互動型轉變,由經驗判斷型向數據分析型轉變,由被動處置型向主動發現型轉變。
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政務大廳和城運中心指揮大廳
如今,徐匯「一網統管」建設經歷了1.0版、2.0版,目前剛剛完成了從2.0到3.0的迭代升級,突出全域感知、全息智研、全程協同、全時響應,初步構建了「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城、一雲匯數據、一人通全崗」的城市治理體系。
3.0版的「一網統管」有哪些特點?方世忠給記者作了詳細介紹——
聚焦實戰管用,明確了區級城運平臺和大平安、大建管、大市場、大民生領域深化應用的「一梁四柱」平臺架構,區城運中心和區應急聯動指揮中心平戰聯動、晝夜銜接,形成了統一指揮、數據共享、實時調度、處置及時的城市運維體系。
聚焦基層愛用,歸集市、區以及社會第三方數據,打造釋放算力算法、支撐智慧網格的「超級工廠」城運中臺,重點研發了平安指數、風貌保護、營商服務、精準救助、民意分析等應用場景,推動條塊管理隊伍向網格單元集中,真正實現「格中有人、人能管事」,今年全區通過移動端和智能感知設備上報的網格案事件分別較上年增加了12.1%和34.9%。
聚焦群眾受用,疫情期間火線開發「匯治理」疫情防控系統,累計訪問次數破億,並成為全區統一移動端入口。在此基礎上,推出涵蓋全區近萬家沿街店鋪的智慧商鋪「匯商碼」,賦能市場監管和企業服務。同時,開發「12345」熱線智能感知系統,用數據分析代替經驗判斷,「12345」熱線處置考評始終排名全市前列。
方世忠表示,接下來,徐匯將深入貫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堅持「應用為要、管用為王」,按照「三級平臺、五級應用」架構,進一步做實做強街鎮城運平臺功能,力求在最低的層級、最短的時間,以最小的成本,解決最大的關鍵問題,實現最佳的綜合效益。同時,抓住「兩網」建設的契機,讓數字政府建設與數字社會、數字產業發展相互賦能,充分運用並釋放數據產能,加快城區數位化轉型,推動徐匯邁向「卓而獨特、越而勝己」的卓越城區。
(責編:畢磊、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