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原標題:口罩復工率超76%仍買不到 振德醫療解讀背後難題:原材料緊張,熟練工尚未完全復工
疫情之下,N95、KN95、醫用防護等標準的口罩成了當前最為稀缺的生活物資。
2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人士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月10日全國22個省份最新數據顯示,口罩企業復工率已經超過76%,防護服企業復工率達到77%。
數據的背後,是口罩加班加點的出廠供應,目前,幾乎所有符合標準的口罩生產企業的口罩全部由政府統一調配,發往急需醫療防護物資的醫院等一線醫療機構。
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醫用口罩購買難的問題仍然嚴重,線上、線下商店幾乎不見普通醫用口罩蹤跡,《華夏時報》記者走訪發現,在線下商超,不僅是普通醫護口罩難尋,多家店鋪就連普通棉質口罩也幾乎售罄。掛在二手交易平臺售賣的閒置口罩則「溢價」過高,且不一定是現貨、真貨。國外甚至也開始出現口罩限購現象。
那麼,隨著春節假期後企業陸續復工,口罩生產企業的產能能否進一步擴大?巨大的口罩需求缺口何時才能填補?
振德醫療(603301.SH)2月11日在上證e互動表示,短時間內口罩日產能攀升至70-80萬隻及以上。 2月12日,振德醫療相關負責人接受了《華夏時報》記者採訪,介紹目前口罩生產企業的復工現狀,分析了口罩供不應求的原因。
困難在於復工人數和原材料
振德醫療成立於1994年,是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醫用敷料行業企業,產品線覆蓋現代傷口敷料、手術感控產品、傳統傷口護理產品及壓力治療與固定產品,同時布局清潔消毒、造口護理、運動康復等領域。
談及目前生產上的困難,上述負責人提到,一是人員,二是原材料。
「現在的日產能在七八十萬,後面應該還會增加,我們沒停過(生產),除夕、正月初一都沒有停,疫情發生到現在,外地和本地員工能叫回來的都叫回來了,但是目前還有很多地方封路、封村,也有員工由於家人的意願不能回來,不過相信慢慢都會好起來。」該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為加強疫情防控力度,各地的交通管制措施愈加嚴格,大到湖北省,小到鄉村、社區,據了解,目前還有不少地區仍在「封村」、「封路」,尤其基層村鎮的封鎖現象更為常見,然而,對於口罩生產等製造業來說,生產車間工人主要來自基層村鎮,所以短時間內全員復工或許有一定難度。
據該負責人透露,一部分熟練工人還未上崗,但也在補充新招工人,「總體來看,人員回來的不少了,還有一部分熟練工回不來,目前車間裡是一部分熟練工、一部分新招員工,還有一些其他生產線調過來的,所以後面效率還是會上去的。」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上遊的生產原材料目前在全國範圍內都比較緊張,很多口罩生產企業因為原材料的問題不得不停工。對于振德醫療來說,原材料雖然未斷供,但該負責人坦言:「我們沒有因為原材料停產,但是感覺還是緊張的,採購部的同事很辛苦,他們是和政府人員一起跟供應商協調,保證原材料的供應。」
據記者了解,口罩原材料的供應商來源有多方,從產業鏈來看,原材料生產環節涉及石油、聚丙烯纖維料、無紡布專用料、聚丙烯無紡布、熔噴無紡布。 該負責人表示,「還有出廠用的包裝材料,缺一樣都不行。」 疫情發生後,產業鏈各企業都已陸續復工,加足馬力。但其實,原材料生產企業同樣面臨著一定的復工問題,談到這一點,上述負責人表達了一定的希望:「隨著企業陸陸續續復工,後面會好一點。」
增設生產線,政府人員駐紮公司
如何全力提升產能?一方面,增加設備,擴充生產線,另一方面,政府負責出廠物資調配的同時,還在幫助尋找原材料。
「現在加班加點在做,設備供應商在幫我們開發設備,之後會再增加一部分生產線,具體增加多少量,要看設備的效率和採購情況。」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之前是按照銷售訂單的數據來生產,面向全國市場,再做一部分庫存準備,而現在,可以說是調動一切資源盡全力生產。
據記者採訪了解,多家上市公司向發改委報備了擴產計劃,新綸科技近期對外表示,現有產線產能一天生產一次性口罩約20萬隻,有望擴產到30—50萬隻。2月4日向發改委報告擴產計劃,每天再增加80萬隻產能,希望20天左右能夠擴大產能,日產能有望突破120萬隻。
上述振德醫療負責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為配合企業生產,當地政府人員已經進入振德醫療公司生產一線進行協調合作。「現在政府統籌,省、市兩級政府都參與統籌調配,主要是省政府,駐紮在我們公司的有省、市政府的工作人員。」
在政策扶持方面,他提到:「中央和地方都出臺了政策文件,政府的扶持力度還是比較大的,比如我們春節加班加點,額外的用工成本支出部分,政府會給予補助。」 2月9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及工信部聯合發文,對企業多生產的重點醫療防護物資,全部由政府兜底採購,第一批採購目錄包括N95口罩、外科醫用口罩。
「我們的原材料備的比較足,在疫情發生後就緊急進行了原材料的進貨,很多原材料需要跨省採購,政府也在出面幫我們做協調。」 該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需求暴漲,缺口難填補
「這個事情,不能簡單地從生產端分析。」談及為何口罩難以填補需求缺口,該負責人說到。
「產能方面,現在我們也在採購設備,增加現在生產線的產能,想盡一切辦法把產量做上去,至少目前來看缺口還是在的。」他表示,其實應該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生產端的問題,一個是需求端的問題,「生產端要擴大產能是有生產周期的,就算生產一個蛋糕也要等原材料,擴產工作總歸需要一個時間過程。」
在過去,普通人對口罩的需求僅限於防霧霾,或者感冒後購買,疫情爆發後,口罩突然被擺到生活必需品的地位,需求量暴漲程度可想而知。該負責人認為,需求端的因素也要考慮,「舉一個不大恰當的例子,如果每個人每天都要戴一個口罩,中國14億人口,產能在短期內拉到14億的程度,難度是非常大的。他表示,雖然有些人還是買不到口罩,但有些人提早儲備了一批,站在他的角度想也很正常,有些人不一定要出門的也備了口罩,如果每個人都想要在家裡儲備一批口罩,這個需求就更大了。」
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內地口罩年產量超50億隻,約佔全球產量的50%。實際上,即便全球的口罩資源都供給到中國,按照每人每天一個口罩的消耗量計算,再加上庫存,供給也遠遠不夠。
對於其他口罩生產企業,他認為:「估計現在大家想法都差不多,至少在我們生產端,會盡全力把供給給做上去。」據了解,除了口罩,振德醫療的其他醫療防護用品生產線也在陸續復工。
在二級市場方面,自疫情發生以來,包括振德醫療、奧美醫療(002950.SZ)在內的多家「口罩股」頻現漲停,自2月10號起,市場開始回歸理性,相應公司股價也開始降溫回調。此外,富士康、中石化、比亞迪、紅豆、水星家紡等企業開始跨界生產口罩。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