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二戰有多重要?羅斯福:如果中國投降了,世界史或將改寫

2020-12-23 騰訊網

大家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波及範圍最廣、傷亡最慘重的戰爭。但也因為這場戰爭,奠定了世界的新秩序,同時也讓各國都很小心地避免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在第二次大戰過程中,美國對中國的支援可謂是傾盡全力,為何美國會如此不計成本和損失的支援中國?原來在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看來,中國是贏得二戰的關鍵,若中國輸了,英俄將註定敗亡,屆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很可能以德日的勝利宣布結束。

其實在當時的美國國內,不少人都在質疑羅斯福對中國的援助。儘管羅斯福與當時的國民政府關係親密,但也不能如此大力度的無償支援中國。可羅斯福卻不這麼認為,在他看來,如果用錢、用物資和武器裝備可以幫到中國軍民拖住日軍,讓英美俄可以專心地應對德國的威脅,那麼花再多的錢都值得。要知道當時日本在中國投入的軍隊,最多的時候達到了380多萬,而且日本軍隊由於受到軍國主義思潮的影響,戰鬥意志是絕對不亞於德軍的。

如果中國拖不住日軍,甚至反而被日軍佔領。那麼隨後日軍將和德軍聯合攻擊蘇聯,一旦蘇聯敗亡,接下來就會是英國。最後在只剩下美國的情況下,不管是出於利益考慮還是出於戰爭實力考量,美國很可能會退出戰爭,至於義大利軍隊,其戰鬥力可以忽略不計。那時候,二戰最終的歷史或將改寫。

據戰後日本公布的一組數據,也再次證實了當時羅斯福的預言。據日本戰後統計,二戰期間日本軍人總共戰死210到230萬人。而日本民眾死亡在50到100萬人之間。其中據估算,死在中國戰場的日軍大約在44萬人左右,其中關內戰死日軍大約在41萬人左右,而當時的東北也就是所謂日本人口中的「滿洲」戰死接近3萬日軍。但關鍵的是,在中國戰場拖住的日軍始終在百萬人日軍以上,大部分時候都在100-180萬左右。試想,如果日本佔領了中國,並且消化了在中國的「地盤」,那麼日軍所能組建的「偽軍」以及騰挪出來的本部軍隊,將大舉襲向蘇聯。而保守估計,蘇聯那時將面對100-200萬的日軍,甚至日本隨後很可能再投入50-100萬的軍隊與德國一起瓜分蘇聯。其後果,不堪設想。

在二戰戰後的統計中,中國遇難者足足有1800萬人,這僅僅是遇難者。如果算上傷亡,包括無數戰爭中致殘的軍人,這個人數足有3500萬人。這相當於什麼概念呢?在1939年時,英國人口4700萬,法國人口則是4100萬,而一場二戰打下來,我國傷亡人數相當於滅了近乎一個英國或法國。在1937年時,中國人口4.4億,一場戰爭傷亡近乎十分之一。正是這些血淋淋的數字,才讓中國成功將日軍拖在了這片戰場上。

用日軍的話說,中國戰場就像是一臺「絞肉機」,不僅拖住了二百多萬日軍,還成功消滅了近44萬日本士兵,而且還順帶消滅了高達119萬左右的偽軍。如果中國像法國一樣,早早的投降。中國戰場的崩潰,將會如多米諾骨牌般,徹底推倒整個盟軍戰場,導致二戰提前以失敗終結。這也難說羅斯福會說,中國是贏得二戰的關鍵,若中國輸了,英俄將註定敗亡。也正是因為中國在二戰中所發揮的作用,以及付出的犧牲,最後中國在蘇聯的幫助下,成為了聯合國的五常之一。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下方留言,談談你的觀點、看法。

相關焦點

  • 若沒中國參與,二戰最終結局會怎樣?看中國在戰爭中貢獻就明白了
    然而,就是這樣損失了大量的人力和精力的抗日戰爭勝利,卻被很多日本人認為,並不是中國抗日才使得日本投降,而是美國投射的2枚原子彈,所以,中國抗日戰爭並不能代表中國比日本強。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那麼,若沒了中國參與,只憑藉美軍原子彈,二戰最終結局會怎樣?回顧下歷史,看看中國的抗日經歷在戰爭中貢獻也就明白了。
  • 面對羅斯福的兩次「好意」,蔣介石竟然先後兩次拒絕收回琉球群島
    1943年開羅會議期間,開會過程當中,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綜合考慮之後,突然提出要將琉球群島的歸屬權交給中國,這本來是多麼令國人振奮的一件事情啊!而且羅斯福的突然提出也大大出乎了蔣介石的力量,奈何蔣介石的回應,卻讓國人徹底寒心。二戰後期,當然我們可以1943年開羅會議為二戰前後期的分界線。開羅會議的順利召開,已經從很大程度上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開始進入了反攻階段。
  • 若沒有中國參與,二戰最終結局會改變嗎?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眾所周知,二戰是人類經歷的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而我們中國也是其中的受害國之一。那麼,如果沒有中國參與,二戰的最終結局會改變嗎?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是日本和德國,兩者都十分有野心,日本是個島國,國內資源比較匱乏,所以總是熱衷於試圖侵略其他國家,而同樣作為亞洲國家的中國,因為地廣物博的優勢,成為了日本的首選侵略目標。
  • 二戰法國陸軍擁有250餘萬,為何迅速投降
    法國擁有這麼強大的陸軍,為何投降呢?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士兵厭戰,沒有戰鬥意志。從1800年到1940年,法國先是對抗了六次全歐洲聯合的反法同盟,然後在遠徵克裡米亞戰沙俄,遠徵墨西哥,進軍義大利戰奧匈,普法戰爭被打到巴黎,然後才是一戰二戰。
  • 美國人心中最佳總統,還敦促英國將香港歸還中國,羅斯福的崛起
    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爛的古老結構比任何人都多,他對美國整個面貌的改變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如果讓大家列舉幾個自己所知道的美國總統,那麼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肯定在其中。不過,我們一般都會直接簡稱羅斯福。
  • 看中國史和世界史的相互影響
    中國的歷史和世界的歷史息息相關。即便在文明相對隔絕的古代,中國史也和世界史相互影響。中日甲午戰爭,結果就是大清慘敗給彈丸之地的日本,日本不僅借著這次在中國一次就吸夠了他往後發展需要的能量,還讓西方各國很不忿,憑什麼小小的日本能在中國獲得多出他們十多倍的利益。便宜當然不能都讓別人佔了,各國都來中國佔便宜,佔領地,一場瓜分中國的狂潮掀起了。好在有不甘做亡國奴的中華兒女的奮起反抗,我們才沒有亡國滅種。
  • 二戰後期,美國曾提出要把越南和琉球送給中國,蔣介石為何拒絕?
    所以說,如果沒有中國,二戰美國將面對一個強上好幾倍的日本,這樣一來,美國想要戰勝它們就更加困難了。在艱苦的抗日戰爭中,我國以弱勝強,以人民的血肉之軀去抵抗敵人的飛機大炮。付出了傷亡3500萬人的代價才換取了戰爭的勝利。可以說,在二戰中,我國人民的付出,僅次於前蘇聯。
  • 二戰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難道不是兩顆原子彈?
    可是美軍卻忘了他們所面對的國家是日本,這個國家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非常敢抬槓,而且不怕死,只要沒到最後一刻那就絕對不可能投降,儘管日本在那個時候已經掏空了所有的資源去投入戰爭,但是他們依舊不想投降,而且還在全國範圍內徵兵準備實行「本土決戰、一億玉碎」這讓美軍也感到十分有壓力,在經過了一番商議之後決定,使用最新武器原子彈轟炸日本,避免造成盟軍死傷更多的戰士。
  • 二戰最強勢的投降,若不接受我們投降,就打到你們接受為止
    我國和義大利就有很深的淵源。08年汶川大地震,第一個支援中國的國家是義大利。今年新冠疫情爆發,在保證我國醫療物資充足之時,我方向義大利提供大量醫用物資,還派遣醫療團隊交流抗疫經驗,投之以桃李報之以瓊瑤是中國人秉承的準則。
  • 二戰,三巨頭合影,為何總是羅斯福坐在中間?
    與此相同,二戰時期產生的三巨頭,也是代表著反法西斯同盟中,實力最強大的三個國家。分別是羅斯福、史達林、邱吉爾,羅斯福去世後,由杜魯門頂替。自從1943年史達林格勒會戰結束後,二戰的戰爭格局得到了根本性的轉變,從此之後,戰爭形勢開始朝著對反法西斯同盟國有利的方向轉變,而軸心國的失敗基本可以說已成定局。
  • 上世紀羅斯福提出「四警察」構想的時候,為何會想邀請中國加入?
    然而國際社會變化萬千,經常有這個朋友變成敵人,敵人變成朋友的事情,比如說我們可以聊聊聯合國的建立。當年的聯合國,是在羅斯福總統的推動下建立,羅斯福當年有個四大警察的概念,什麼意思呢?二戰結束之後,世界上應該有幾個大國,美國蘇聯英國這是仨巨頭,羅斯福特別拔擢咱們中國,說中國為了打日本也犧牲很多,所以中國也應當成為四大警察之一。
  • 法國被攻陷一半就投降了,為何中國丟了半壁江山卻還在抵抗?
    法國雖然國力強盛,但當時很多都是海外殖民地,本土的大小也不過只有中國的一個省那麼大。在本土淪陷一半之後,剩下的法國也基本上沒有什麼抵抗能力了。中國在失去了東部和北部的土地之後,依然有大西南作為戰略基地,這也是中國能夠堅持抵抗的原因之一。
  • 二戰義大利軍隊真的很弱?投降遭拒,一怒之下將對方打的潰不成軍
    義大利在二戰時期的表現,無疑是德國最大的「拖油瓶」,甚至一度被人調侃為是二戰的友情參與者,估計德國也是沒有辦法才找來了這麼個盟友,義大利軍隊總是沒有什麼戰鬥的意志,遇到對手能一分鐘投降,絕對不會拖到三分鐘,這就讓一些小國見到義大利軍隊都要欺負一下。
  • 貴州有一條公路,被美國總統羅斯福稱為人間奇蹟,它有何不同之處
    在貴州,有條公路非常出名,甚至美國的羅斯福總統都稱其為「人間奇蹟」。這條路,就是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州晴隆縣城南郊1公裡處的「二十四道拐」,因有二十四道彎而得名。它是抗戰公路,也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標誌。
  • 如果美國不參與二戰,結局又將如何?我們還能打敗德國和日本麼?
    原因無他,因為這是一場人類有史以來爆發的最大規模的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這場戰爭中,作戰區域面積達到可怕的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二戰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經濟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好在這場戰爭,最後以中國、美國、蘇聯、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共同戰勝了法西斯侵略者告終。
  • 「國史」結結實實,講清楚外蒙古如何從中國版圖分了出去
    儘管列寧在世時曾有承諾,說當中國革命取得成功後、外蒙將自然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這個聲明讓外蒙當局感覺不妙,慌忙致電北京,表示不要「自治」,要求回歸中國。外蒙的「自治」一直依賴沙俄,俄國人一旦不管他們,那些王公和喇嘛連基本的維穩都做不到。
  • 「重磅好書推薦」簡讀中國史:世界史坐標下的中國
    如果你也是一個喜歡看歷史故事的人,那今天這本書應該會很合你的胃口——《簡讀中國史:世界史坐標下的中國》,該書是歷史學者張宏傑二十年思考全新力作,掃除歷史認知盲點,拆解歷史大問題,從細節分析,讀懂真正的歷史。
  • 2017中國史·世界史推薦閱讀書目長編
    相比之下,一個經由廣泛的閱讀形成的知識面,似對大學四年的學習更有助益。以上,皆是關於閱讀之必要性的老生常談——但仍值得我們一再反覆。歷史科協給新會員發放實體書單的傳統由來已久,已成會員一項固定的權利。今年書單經過再次修訂,我們想將之公開發布。
  • 二戰美國有一個比原子彈更厲害的計劃,如果採納,日本將被滅族
    甚至在羅斯福眼裡,這個國家是最厚顏無恥的。聯軍發表了《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但對此,日本不僅沒有明確回答,還想用模稜兩可的語句矇混過去,但這種方法反而適得其反,讓聯軍認為日本應該反抗到底。所以日本引進了兩個原子彈。但是日本國內對軍國主義的呼籲反應非常熱烈。不僅少年兒童都參加了訓練,連老弱病殘者也紛紛拿起鋤頭,作為反抗自己手的武器。
  • 日本二戰後最忌憚四個國家:中國不在其中,第一讓你意想不到
    二戰之後的日本限於投降的條件,因此一直沒有大規模的發展自身的海陸空三軍,不過日本的野心卻是怎麼樣也藏不住的,為了能夠發展本身的軍事實力,日本成立了自衛隊,並且每年都往自衛隊中投入很多的資金,以此研發和發展高科技的軍事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