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帝舜至南方巡視,後來死在蒼梧。他的妃子娥皇女英遍尋湘江,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二妃終日慟哭,淚盡滴血,血盡而亡,化為湘江女神。後來,人們發現她們的精靈與舜帝的精靈「合二為一」,變成了合歡樹。合歡樹葉,晝開夜合,相親相愛。自此,人們常以合歡表示忠貞不渝的愛情。
合歡,又名絨花樹,馬纓花,夜合歡,合昏,鳥絨,青裳,還有一個很恐怖的名字——鬼拍手,因為合歡夜間枝葉合攏,人們解釋不了這種現象,以為是鬼搗的鬼。其實這是大自然的傑作,鬼真是冤枉啊。合歡花,落葉喬木,高大,樹型優美,疏密有姿態。夏季開花,頭狀花序,合瓣花冠,雄蕊數條,淡紅色。花期6—7月,果期8—10月。原產於中國、日本、朝鮮、韓國。
合歡樹,喜歡溫暖溼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對氣候土壤合適應能力強,宜在排水良好、肥沃土壤中生長。但是它也耐瘠薄土壤和乾旱氣候,但不耐水澇。合歡樹生長迅速,對二氧化硫、氯化氫等有害氣體有較強的抗性。
祖國醫學認為,合歡有解鬱安神的功效。《中華古今注》曰:「欲蠲人憤,贈之以青裳。青裳,合歡也。」《養生論》也說:「合歡蠲怒,萱草忘憂。」合歡味甘,性平,歸心、肝經。合歡花含有合歡甙,解鬱安神,理氣開胃,活絡止痛,用於心神不安,憂鬱失眠。治療鬱結胸悶,失眠,健忘。能安五臟,和心志,悅顏色,有較好的強身、鎮靜、安神、美容的作用。前幾年,我有點鬱悶失眠。聽一個學醫的朋友說,可以做個合歡花的香包,晚上放在枕頭底下試試。我依言摘了一些合歡花,在陽臺上晾乾,裝進一個布袋子裡,放在枕頭底下。看了一會書,關了燈,拿出香包看了看,又塞回枕頭下。聞著合歡花淡淡的香味,那晚沒有數羊,就很安穩地睡著了。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反正聞到合歡花的味道,就感覺心裡寧靜。後來,我又做了一個,送給一個也經常失眠的朋友。
合歡花在我國是吉祥之花,人們以為「合歡蠲怒」,就是消怨和好的意思。自古以來,人們就有在宅第園池旁種植合歡樹的習俗,寓意夫妻和睦,家人團結,鄰裡友好相處。清人李漁說:「萱草忘憂,合歡蠲怒,皆益人情性之物,無地不宜種之。凡見此花者,無不解慍成歡,破涕為笑,是萱草可以不樹,而合歡則不可不栽。」字裡行間,流露出對合歡的喜愛。有人寫詩讚嘆:「可愛團團朵朵,葉間枝上,曳曳因風動。」、「雨晴夜合玲瓏月,萬枝香嫋紅拂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