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聯賽新規已經確定,總投入不得超過6個億,國內球員限薪,外援限薪,贏球獎也會設置上限。
而最讓各支球隊頭痛的,莫過於1000萬歐元的外援總年薪。這意味著未來的聯賽之中,將出現兩種情況。其一,平均型的球隊,5個外援個個200萬。其二,3個頂薪外援配2名外援老將或其他。中超球隊,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今年的中超聯賽較為特殊,賽程變短了,比賽場次少了,部分球隊還開啟了減薪運動。但即便如此,最低限度的保級球隊,投入依然要超越2億以上。其中的大頭,就是球員工資。
而明年的聯賽,球隊投入將會設置上限。6個億對於亞洲其他聯賽的俱樂部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但對於之前的中超球隊來說,並不算多。6個億中,還包括了梯隊建設以及其他的開銷等。
相對於其他的限制,對於外援工資的限制最為突出。眾所周知,外援實力決定了一支球隊實力與最終的排名。天津泰達與河南建業在第一階段缺兵少將,一直墊底,當外援歸來後,兩支球隊順利完成保級。但未來,外援工資總額將是1000萬歐元以下,每名外援不得超過300萬歐元。
外援總工資的限制,意味著球隊籤新外援的時候需要精心考慮。雖然目前還沒有中超外援人數減少的消息,但一旦新政策開啟,未來的聯賽中,外援人數減少會成為必然。
中超球隊會面臨選擇,部分球隊會選5名不到200萬歐元的外援,另外的球隊會選擇3名頂薪外援加其他。對於強隊來說,5名相對實力一般的外援比較有用,既能保障球隊的整體水平,還可以實現輪換。但對於保級球隊來說,頂薪外援或許才是救命稻草。但同時,漫長的聯賽,球員會遇到傷病。頂薪外援一旦受傷,球隊實力會嚴重打折。
今年的聯賽之中,青島黃海的5名外援平均工資就不高,除了亞歷山德裡尼,其他外援表現平平。而廣州富力歷來對外援的要求是不在多,而在精。也正是憑藉日夫科維奇與阿德裡安的進球,他們拿下了黃海,完成保級。
300萬的外援,歐洲主流聯賽的球員基本無緣。國內俱樂部或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亞洲聯賽與南美聯賽。
過去幾年,韓日球隊的外援很難被中超土豪看上,而如今,他們很可能會成為香餑餑。而早年間,就有俱樂部不斷從南美挑選外援,結果是上當與收穫一半對一半。未來的聯賽,或許甲A時代外援撞大運的一幕,又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