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中國》爆火!這些中華歷史故事值得家長和孩子一起看!

2020-12-26 騰訊網

高中地理複習和新課的全部課件在這裡,請使用!

近日,紀錄片《中國》的播出頻繁登上熱搜。節目播出首日微博話題#紀錄片中國#閱讀量高達2.3億,關聯話題四次登上熱搜

這屆網友也太會誇了!看著評論都想入「坑」。

「庭前落花,青梅煮酒,拂雪論劍,殺伐帝王家。」

「萬代千秋,看似波瀾壯闊,卻不過是指尖的一縷沙。鏡頭感和意境感絕了!」

「前段厚重,中段明快,後段廣渺的感覺,這又美又鮮活的歷史感。」

題材更是得到歷史學專家的認可!

這是一部特別注重以思想創新、文化文明和高質量精神生產為主線回顧中國歷史文化的傑出作品。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國史學科專家組成員 王子今

紀錄片《中國》向我們展示每一個時代,那些有能力主宰國家發展方向的人所做出的努力。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 權家玉

這是一部以「人」為核心的歷史紀錄片。宏大敘事的歷史場景,條文繁密的政治制度,波瀾壯闊的社會演進,均被隱藏在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背後。

——西北大學歷史學院院長 李軍

紀錄片生動形象的表達方式與豐富有趣的內容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其實父母在家也可以與孩子共同觀看紀錄片,一部好的紀錄片甚至能夠比書籍更加引起孩子的共鳴與深思,豐富孩子的知識,激發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

老師家長,有時間的話,不妨帶孩子一起看看這部「不一樣」的紀錄片。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今日中國從歲月深處走來,傳承軒邃的血脈。

到底這是怎樣一部紀錄片,取名為《中國》?

《中國》與以往大多數紀錄片不同:不局限於某一段歷史、某一個主題或者某個事件的講述。「了解自己從哪裡來,幾乎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好奇心。」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開啟了一次滿載信仰與心血的尋根之旅。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數千年的歲月從未斷流,橫亙千年的中華文明歷史,記錄了太多星河璀璨,如何選擇和取捨,成為《中國》面臨的第一道難關。

它採用以思想和制度的發展為主線的結構方式,挖掘每朝每代中對今日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和故事,再現中國歷史群星的個人選擇及閃耀瞬間。通過他們的命運,映照出歷史的流變,以點帶面展現中國歷史、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

紀錄片《中國》第一季,春秋時期的一集,講述了兩個故事:

第一個是孔子拜會老子的故事,勾勒出中華文化最偉大的思想圖景;

第二個便是陳蔡之厄,展現了中國精神早期最嚴峻的時刻。

《中國》並沒有按照刻板的線性結構展開,而套用了戲劇化的方式從中間打開,先由春秋戰國時代講起,慢慢向後來的盛唐時期時期延展,第一季用12集將這幅歷史畫卷徐徐展開。

解決了結構問題,《中國》背後的創作團隊面臨的第二道難關,是如何將這些僅僅存在於文字中的歷史,用視覺化的方式表現出來。

創作團隊把舞臺擺在大自然、錄音棚裡,讓紀錄片《中國》呈現出的每一幀如詩如畫。

《中國》邀請到原全國青聯常委、北京演藝集團首席演出官、著名主持人周濤擔當配音,這也是歷史紀錄片第一次啟用女聲配音。

另一個「第一次」是在視聽技術方面,《中國》採用8K高清晰度的拍攝,運用全境聲前沿技術,配以屏保級的精美畫面和情感充沛的音樂。

在總導演李東珅和聯合總導演周豔看來,「梳理漫漫來時路,不只是為了了解歷史知識,更是為了走好今天和未來的路。」

以古人的奮鬥與逐夢故事為尺,我們從中汲取力量,不僅可以增進對中國悠久歷史的了解、令視野更加開拓,更能增強身為中華民族一員的自豪感。

這是一部年輕人可以看懂的歷史故事

《中國》打破傳統的時間線敘事結構,以意識形態和國家制度為主線,挖掘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人和故事。

服化道極度貼合歷史,留白式的構圖,加上大量的慢鏡頭,朦朦朧朧的寫意風格。

第一集《春秋》,講述了孔子坎坷的一生。

他向平民敞開知識的大門,哪怕只有一條幹肉的酬勞都可以來他這裡學習,後世稱之為「杏壇」,這也成為孔子人生中少有的一段快樂時光。

孔子化身「小迷弟」,不遠萬裡來到洛陽,會見思想界泰鬥老子。中華大地「雙星閃耀」,成就了中國歷史上最具象徵意味的思想碰撞。

「周遊列國」,一個輕鬆又浪漫的名字,可背後的顛沛流離、甘苦況味,恐怕只有孔子和他的弟子明白。

狂人?聖人?相去何若?

他以一己之力遊說天下,卻也沒能安慰暮年的孤獨。

在周濤飽含情感的旁白中,讓觀眾好像始終站在孔子身邊,見證了他作為理想主義者光榮而又悲戚的一生。

「娃的歷史課它可以包了」

紀錄片的旁白以孔子奔波的一生為線索,中間串聯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小故事。等於你看故事時,還有人幫你從旁講解,多麼省時省力的文史學習啊。

比如:在講述孔子為什麼要復興周禮時,畫面是幾個彪形大漢攻擊一個小孩子,並往地上扔了一條魚,這不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嗎?

有網友表示,看完影片,娃的歷史課它可以包了。娃看完以後強烈要求改天看其他集。

紀錄片《中國》,是一部影像化的中國「通史」,是了解歷史發展的簡明「大綱」。

中國在分、統、亂、治中,形成了一個大一統的多民族國家。不同歷史時期,都為此在某一個維度建立了深厚積澱。

中國人,千山萬水走過,風霜雨雪經過,再回首,已是千年。統一的中國氣象萬千,不朽的思想傳承至今,碰撞、吸收、交匯、融合,當歷史積蓄千年的力量被點燃,這片土地載滿了希望與榮耀。

偉大的思想值得有趣的延續方式,看一部紀錄片可以經歷人生百態,可以看盡世間萬千風光。和動畫片、電視劇相比,紀錄片更能引領孩子們了解歷史、人文。

快帶孩子看起來吧!

歷史課堂內外

我們立足中學歷史課堂,把握新高考方向,提高大眾歷史素養!課件和試題每天免費提供!

相關焦點

  • 這部紀錄片爆火!這些歷史故事值得家長和孩子一起看|教育光影
    ——西北大學歷史學院院長 李軍紀錄片生動形象的表達方式與豐富有趣的內容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其實父母在家也可以與孩子共同觀看紀錄片,一部好的紀錄片甚至能夠比書籍更加引起孩子的共鳴與深思,豐富孩子的知識,激發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老師家長,有時間的話,不妨帶孩子一起看看這部「不一樣」的紀錄片。
  • 紀錄片《中國》多次登上熱搜,歷史有多迷人
    老師、家長,有時間的話,不妨帶孩子一起看看這部「不一樣」的紀錄片吧。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數千年的歲月從未斷流,橫亙千年的中華文明歷史,記錄了太多星河璀璨,如何選擇和取捨,成為《中國》面臨的第一道難關。它採用以思想和制度的發展為主線的結構方式,挖掘每朝每代中對今日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和故事,再現中國歷史群星的個人選擇及閃耀瞬間。通過他們的命運,映照出歷史的流變,以點帶面展現中國歷史、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
  • 還在愁給孩子看什麼電影?陪孩子一起看紀錄片吧
    童年時期的孩子對一切都充滿好奇,他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常常超脫出現實之外而令家長難以解答。而影片中卻正好有著種種富有離奇色彩的故事等著孩子去探尋,滿足了孩子好奇心的同時,還能起到啟發孩子的作用。在觀看影片的同時,父母還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看,選擇看一些富有教育意義的影片,不僅能增進親子感情,也能讓孩子和父母都從影片中受益,豐富自己的思想生活。
  • 《中華美德故事》(適合家長帶孩子看的美德故事)
    仁義禮智信,孝善恭友悌,中華傳統美德,傳承千年依然熠熠閃光。大部分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美德。《中華美德故事》系列動畫片以真實的古人古事為模板,以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主題思想,通過動畫故事演繹的活潑方式,塑造千百個穿越了時空的道德英雄形象。每一篇都是一個歷史人物,有大家所熟悉的「孟母教子」「孫康映雪」「王冕學畫」,也有聽的少的「宋濂守信」「衝之好學」等共七十二篇。
  • 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私學是他創辦的 紀錄片《中國》告訴你這些故事
    12月7日晚,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一集《春秋》中,就展現了孔子如何用執著的一生,踐行「禮」與「仁」的理念。紀錄片《中國》由《河西走廊》主創團隊耗費近5年時間打造而成,該片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通史,而以獨特的切入角度再現華夏歷史切面,挖掘古代中華文明中對今日中國社會最具深遠影響的人與故事,回溯中華文化淵源,為觀眾帶去悠悠千年古國的精神圖騰,提升民眾文化自信。
  • 紀錄片《中國》,一部可以當電視劇看的紀錄片,爆火的背後是什麼
    《中國》提到紀錄片你會想到什麼?是毫無色彩的灰白畫面,還是不停晃動的真實鏡頭,又或是乾巴巴的照本宣科,其實都可以不是,這部紀錄片《中國》將完全顛覆你對傳統紀錄片的認知,帶你走進一個全新的領域。紀錄片《中國》紀錄片《中國》是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伯璟文化攝製的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
  • 外國人用這些紀錄片告訴世界 你是這樣的中國!
    製片人樸晉範表示,不管中國的發展對韓國是危機還是機遇,他都希望引導韓國人,全面了解中國的歷史和現實,客觀公正地看待中國崛起。《中華的故事》視頻截圖「和30年前相比,今天的中國人更加從容自信」《中華的故事》是西方少有的聚焦中國歷史的紀錄片,由英國廣播公司和美國公共電視網聯合製作播出。
  • 一定要給孩子看!10 部高分紀錄片,比動畫片更吸引娃(內含資源)
    涵蓋了人文歷史、藝術創造、動物自然,片長從 5 分鐘到 90 分鐘的都有,資源連結一起奉上,新年親子紀錄片之旅趕緊安排起來吧!心急的朋友可以直接去「丁香媽媽教育」後臺,回復「紀錄片」,獲得在線觀看連結和片名~然後再回來看具體介紹吧!
  • 高分影單|BBC拍給孩子的人文歷史紀錄片,第一部絕了!
    布穀老師:今天為大家推薦的紀錄片主題是給孩子看的「人文歷史」,人類文明何其宏大,這些紀錄片對於孩子的科普來說信息量非常大。如同歷史學家西蒙·沙瑪所言:「我們將目睹這些奇蹟如何開拓我們的眼界,激發我們思考,帶給我們感動。」
  • 「我們和《金剛川》」上映,這些電影幕後紀錄片也值得看……
    12月18日,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正式在全國上映,該片由田羽生擔任總導演,王曉蒙執導,主要講述了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電影《金剛川》過程中的幕後故事,同時回顧了歷史上的金城戰役。
  • 這部紀錄片,名叫《中國》
    它與以往大多數紀錄片不同:不局限於某一段歷史、某一個主題或者某個事件的講述。「了解自己從哪裡來,幾乎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好奇心。」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開啟了一次滿載信仰與心血的尋根之旅。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數千年的歲月從未斷流,橫亙千年的中華文明歷史,記錄了太多星河璀璨,如何選擇和取捨,成為《中國》面臨的第一道難關。
  • 紀錄片《中國》 以純紀實手法追溯歷史之源
    新快報訊 記者徐紹娜報導 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聯合出品的人文歷史紀錄片
  • 一定要給孩子看!這十部專門拍給孩子紀錄片,又萌又有料!
    在短時間內,讓孩子吸收好知識,激發他們對世界的思考和對一些領域的興趣與探索欲望,這是這些紀錄片的初衷。自然紀錄片自然類的優秀紀錄片多如牛毛,如經典的《地球脈動》《藍色星球》《帝企鵝日記》《生命的故事》《家園》《從太空看地球》,還有新近推出的《七個世界,一個星球》《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水果傳》等等。它們無一不是畫面磅礴,色彩豔麗,生動形象。
  • 聽歷史耳語——紀錄片《中國》12月7日19:30在湖南衛視、芒果TV等你
    作為首部以「中國」命名的歷史紀錄片,同時也被列為2019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紀錄片創意選題,《中國》將在這個冬天再現華夏歷史切面,挖掘古代中華文明中對今日中國社會最具深遠影響的人與故事,回溯中華文化淵源,為觀眾帶去悠悠千年古國的精神圖騰,提升民眾文化自信。
  • 聽老兵講故事、看抗美援朝紀錄片,辦歷史手抄報...這堂主題班會讓...
    為了讓學生銘記歷史、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到中學生的課堂裡,南渝中學初一、初二年級花了半個月的時間,通過開展「抗美援朝」主題班會、歷史手抄報和演出匯報的形式,將那個遙遠的年代拉到我們的身邊。聽完這些故事,這群00後中學生們感想頗多。「以前總覺得生活很幸福、無憂無慮,但現在上了初中,學習了中國的現代史後才明白,我們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感謝革命先輩們的捨生忘死。」初一八班一位女同學發言。初一八班班主任陳瑞老師告訴記者,為了辦好這一場抗美援朝主題班會,孩子們自己發動各種資源,包括尋找身邊是否有抗美援朝老戰士。
  • 影視|紀錄片《中國》定檔,以純紀實手法追溯歷史之源
    作為首部以 " 中國 " 命名的歷史紀錄片,《中國》將再現華夏歷史切面,挖掘古代中華文明中對今日中國社會最具深遠影響的人與故事,回溯中華文化淵源,為觀眾呈現悠悠千年古國的精神圖騰。據知,該片被列為 2019 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紀錄片創意選題。《中國》與豆瓣評分高達 9.7 的爆款紀錄片《河西走廊》是同一個主創團隊。
  • 紀錄片《中國》開播即火,導演說:我是中國歷史門下走狗
    一部正兒八經地講述中國歷史的嚴肅紀錄片,竟選擇在湖南衛視和芒果TV首播,你會懷著期待和好奇馬上追看,還是遲疑片刻,打算先看看各路評價再說?一向習慣只在芒果追綜藝和偶像劇的我,聽到這個消息也有點懵,但一查幕後製作班底,心頭疑慮便打消大半。
  • 故宮為孩子打造的100集紀錄片:中華文化的趣味科普,BBC遠比不上
    沒錯,又是我們的老朋友@熊貓,他帶來了三部有關故宮的紀錄片。來看看,他為什麼極力推薦這三部給孩子看呢?故宮600歲了!前些年的時候,故宮在我眼裡就像一座圍城,對歷史裡那些久居深宮的皇家人來說,大概就是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
  • 《中國的寶藏》放異彩 中國故事書寫文化自信
    這部紀錄片講好「中國故事」,展現出了中國文化瑰寶的風採,塑造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正面健康、蓬勃向上的國家形象。從文物看文化,從文化思考文明,它讓海內外觀眾對中國有了一次全新的視覺體驗。當它靜靜地躺在博物館的展臺中、地庫裡,你或許想像不到它在千年前曾見證了刀光劍影、紛繁世事,但它們都是中華文明的結晶,彰顯著創造之美。  《中國的寶藏》獲得海內外觀眾認同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它講述的婚喪嫁娶、生老病死這些內容,都是跨越地域與種族的共同人生命題。從人類學與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這些情感與行為最容易獲得跨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 給孩子讀的中國歷史:歷史就像看電影,讓孩子「秒懂」!
    《給孩子讀的中國歷史》(全8冊)——一部真正屬於中國孩子讀的趣味歷史,讓孩子讀讀歷史就像看電影一樣!並且作者根據兒童記憶特點,專門為6-12歲孩子量身打造,更易讀更易懂更易記。這套給孩子讀的中國歷史系列主題有8個,內容全面,符合「大語文學習」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