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下午,一位網友向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反映,稱他們忽然收到孩子班級家委會的信息,說孩子要初中畢業了,為感謝老師,加固同學情誼,家委會想給孩子們「打造」一場盛大的畢業典禮,每位孩子家長需要交500元活動費,就餐費用另算。而且,其中還有班主任老師的注意,他對此不能理解。
那麼,這個情況是否屬實?鄭州的家長們對此又有哪些看法?
反映:每人500元,老師、家委會要家長兌錢給孩子開畢業典禮?
7月21日下午,反映網友先是給記者發來一個網頁連接,並表示這是其他家長在網上發布關於家委會給孩子開畢業典禮的情況。記者打開網頁連接後看到,網頁上的標題是:「鄭州實驗外國語某班的畢業典禮!好盛大,剛交了200,還要交500。全部58個孩子,這是什麼節奏?」
標題下方是一張手機微信聊天頁面截圖,其中有一條信息,上面寫著:「親,三年南彩生活,師恩深厚、同學情長,家委會邀請專業團隊打造一臺盛大隆重的畢業慶典為孩子們難忘的初中時光畫上一個完美的句點!活動A費暫定每人500元人民幣,家長願意就餐的,每人50元人民幣,請私信轉給......」
同時,在瀏覽中,記者還看到,有不少網友在網頁下方進行了評論。其中,一網友評論說:「利用孩子瘋狂斂財,可惡的家委會個別人。這個班應該是實驗外國語中學九年級九班,別不好意思點出來。」
還有網友評論:「我們交了三年班費,每年至少400,家委會從來沒有公布帳務明細。」、「五月份,班主任還讓孩子們湊錢買印表機。」、「全班兌錢,老師只記家委會的請。」、「嚴查,開除,吊銷教師資格,嚴查校長。」
據反映網友說,要給孩子開畢業典禮的是鄭州實驗外國語中學九年級九班家委會和班主任老師。為了孩子,他已經把錢交了,但讓他不能理解的是,孩子畢業典禮不是應該由學校舉辦。而且,58個孩子,每人500元,這就是29000元,500元雖說不多,但對於一些家長,就可能是其辛苦一周的工資,那之前孩子們交的班費都哪兒去了?
求證:學校值班老師稱,學校已放假,聯繫不上班主任
通過與反映情況的家長溝通,記者了解到,為了孩子的同學情誼,有不少家長已經交了參加活動的500元錢。那麼,學校老師是否真的參與此事?學校又是否知情?網友反映的印表機應該屬於學校配備的辦公用具,又為何會讓孩子兌錢購買?
7月22日上午10時,帶著家長和網友的疑問,記者撥通了鄭州實驗外國語中學教務處的電話。據該校教務處接電話的一位女老師說,她是負責學校上午值班的老師,這個情況她不太了解,會幫忙問問,然後再給記者回復。
臨近中12時,由於一直沒有得到回覆,記者就再次撥通該校教務處的電話。接電話的女老師稱,因學校已經放假,她還沒有聯繫上九年級九班的班主任,她已把此事匯報給了學校領導,正在努力聯繫核實。
至於老師讓孩子們兌錢買印表機的情況,她覺得應該不會有此類情況發生,他們學校文印室有印表機,每位老師都可以使用。具體情況,她仍需核實後,再給記者回復。
截至下午5時,記者即將截稿前,又撥通了該校教務處電話,可是在該校教務處值班的已經換成另外一位女老師。據這位女老師稱,她在值班記錄上,確實看到上午有記者採訪,但值班記錄上登記是已向學校匯報,沒有人告訴她要給記者回復。
下午5時20分許,這位女老師聯繫學校領導後,給記者回覆說,她們學校的領導還在落實情況,目前還無法給與記者細節回復。
對此,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將繼續追蹤關注。
調查:收取班費有「貓膩」,老師不敢收,家委會出面「代勞」
據反映情況的家長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學校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收取費用,不得以向學生推銷或者變相推銷商品、服務等方式謀取利益。
而且,家委會成立的目的是加強聯繫溝通、增進家校互動、促進學生成長,其是一個班級中自發組織,是輔助學校教育。他不認為,這樣的一個班級中的自發組織,有什麼資格收取班費,要求家長兌錢開畢業典禮。
對此,記者也諮詢了鄭州市教育局。據該局工作人員表示,學校、老師是不能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收取班費等費用。但如果是家委會收取班費,那就是家長們的個人行為。
採訪中,記者還採訪到了兩位曾從事過孩子班級家委會工作的家長。據孩子家長周女士說,她的孩子是在去年初中畢業,之前她曾在孩子班級幹了三年的家委會,但收取的班費和管理是另一位家委會家長負責。而且,他們收取班費也是老師暗示,或明示家委會做的,因為學校老師不敢收,怕丟了工作,所以讓家委會出面代勞。
「老師說收班費是給孩子買些文具等用品,一個孩子每學期200元,一個班一個學期就是一萬元多,但這些錢花在孩子身上的只有寥寥無幾,其中大多是給班主任買禮物、買卡。」周女士說,頭一年加入家委會,孩子期末放假前,她曾提議將剩下的幾千元班費退還給家長,但老師說退回去也沒有多少錢,並暗示把錢買成購物卡,由其交給其他老師表示感謝。之後,每年剩餘的幾千元班費都是這樣。
「提起班費,我現在還生氣,有些老師的吃相真難看!」孩子家長劉先生說,去年教師節前,他們家委會自發組織,用班費購買了一些彩紙,讓孩子給老師做賀卡,慶祝教師節。結果孩子把賀卡送到老師手中,老師看都沒看,直接扔垃圾桶裡。「後來,我才知道,我們這些孩子剛上學的家長『太年輕』了,高年級班級的家委會都是用班費給老師買購物卡、禮物。」
家長:老師、家委會向家長收取班費,眾多家長褒貶不一
那麼,對於學校老師,或家委會收取學生班費,或要求兌錢購買一些東西等情況,鄭州市眾多家長們又是哪種看法?
採訪中,記者隨即採訪了多位學生家長。其中,大多數家長對收取班費表示反感,覺得老師是在利用家委會謀利,但又不得不隨波逐流掏錢交班費,擔心老師會給孩子穿「小鞋」。而少部分家長覺得,如果出一些錢,能改善孩子在班級的學習環境,或者有其他家長代勞購買一些孩子的活動用品,他們還是願意的。
據受訪家長李女士說,她孩子上初中、高中時,每學期都要交班費,初中每學期是一百元,交給老師;高中每學期是二百元,由班級家委會代收。雖然六年下來,不到兩千塊錢,但她從孩子口中得知,這些錢幾乎沒有一分是用在孩子身上,每次學校有什麼活動都要另外交錢,班費也不知道去哪兒了。「我之前還聽說過,有個孩子家長沒有交班費,第二天孩子就被老師調到了最後一排!」
「要是花錢能改善孩子班裡的學習環境,每個孩子都能受益,我還是很願意交的。」受訪家長王女士說,其實,班費最主要是看家委會如何管理,如果家委會想用一部分給老師買禮物,讓老師好好教孩子,這也能理解,都是為了孩子。但如果把班費都花在老師身上,那就說不過去了。「我孩子班級家委會就有一位家長,人家把班費的每一筆支出和剩餘計算得很清楚,發到家長群裡,家長們非常認可,老師也沒啥話說!」
來源:大河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