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聯播|如果用表情符號播新聞,大概是這樣的

2021-01-10 澎湃新聞

很久很久以前,人類想造一座高塔通往天上,直接跟大BOSS談笑風生,但天庭乃清淨之地,豈能容忍愚蠢的人類造次,於是大BOSS就念起咒語「菠蘿菠蘿蜜」,讓這些人說起不同的語言,導致他們無法溝通,雞同鴨講。人類的計劃失敗,自此各散東西。

詛咒延續了上千年,誕生了很多不同的語言,包括讓很多學生痛恨的英格麗虛,以及讓外國人更痛恨的中文。語言的差異給人類帶來了諸多的不便,比如在飛機上就經常鬧笑話,空姐問: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coffee,tea or cocacola?

我們回:

直到2015年,這一切很有可能發生改變,因為全世界正在流行一種通用的交流方式——emoji表情。

近日,《牛津詞典》評選出了2015年度的年度詞彙,令人驚訝的是,今年的年度詞彙不是一個詞彙,而是一個表情,在《牛津詞典》的網站上如是寫道,「沒錯,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牛津詞典》年度詞彙是個表情,該表情官方解釋為『喜極而泣的笑臉』,儘管你們可能認為這個表情有其他意思。」

數據顯示,在英國,這一表情的使用率佔所有的emoji表情中的20%。所謂emoji是指日本的繪文字,自蘋果公司發布的iOS 5輸入法中加入了emoji後,這種表情符號開始席捲全球。

未來的歷史學家在回顧人類文明發展史時,也許會將2015年定為emoji元年。除了當選年度詞彙之外,好萊塢準備把表情符號拍成大電影。不僅如此,emoji已經能夠成為法庭上的證據。今年1月,17歲的美國少年因涉嫌恐怖主義被警察抓了,原因是他在「非死不可」上發了一張槍的照片,隨後又在一條威脅性的信息後面加上了一個警察和三把槍的emoji。

跟警察蜀黍較勁,這位年輕人一定沒學好一句英文叫「no zuo no die」。

國人也特別喜歡使用表情,因為在當前紛繁錯雜、水錶快遞都很多的超現實主義社會中,有許多事情我們百感交集,卻不知如何開口,最後只能化成一個簡單卻又內涵豐富的表情。

「喜極而泣的笑臉」這一表情在我們的語境中,還包含著哭笑不得、無言以對、諷刺、無奈等多種含義,隨手翻看新聞,幾乎每天都能用到。

比如今天討論很多的話題《官媒稱南方供暖已成各界共識》,很多人不想被供暖、被霧霾、被代表,然而只能笑cry。

又如近日一則新聞,在瀘州合江,有村民稱南灘鎮河道能挖到「玉石」,一斤能賣好幾百塊錢。成百上千的村民不分晝夜瘋狂挖石頭,河灘被挖得千瘡百孔。相關部門表示,已將取樣石頭送去鑑定,若鑑定後消息不屬實,將闢謠。

如何表達「如果石頭鑑定為假,抓人罰款,罪名破壞生態環境;如果鑑定為真,抓人罰款,資源上交國家」此類複雜的觀點呢?依然是一個笑cry的表情就可以搞定。

如果效仿《牛津詞典》,我國的《新華詞典》也評選2015年國內年度詞彙,澎澎覺得,它一定是實至名歸。這同樣是一個深藏功與名的表情,並引領了社交平臺上的「狗」文化,例如單身狗、狗帶……

它就是

如果以為emoji只是屬於新新人類的表達方式,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使用表情符號的人群非常廣泛,甚至一貫嚴肅的政客也對表情符號情有獨鍾。

希拉蕊•柯林頓曾發郵件,向國務院高級顧問質詢怎樣使用黑莓手機發表情符號。今年10月份,澳大利亞外交部長畢曉普女士接受採訪時用一個紅色的憤怒表情符號形容普京。

這位外長說:「普京總統形容自己是一個強硬的男人。事實上,見過他本人之後,我覺得他會喜歡這個表情的。」

其實「眨眼」的表情更適合普京大帝吧。

畢曉普還用emoji評價了中澳關係:贊、打勾、笑臉。

表情符號在融入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在挑戰著傳統的表達方式。

2015年,英國一家公司提出了用Emoji當做密碼的計劃,因為這種組合方式的數量遠比傳統數字組合方式的數量多,從而提高了安全性。

有一個數據工程師曾經將小說《白鯨記》用Emoji表情翻譯了出來,並且取名為Emoji Dick,還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了。

甚至還有人用表情符號寫了一篇新聞稿。

不明覺厲,感覺澎澎以後要用表情符號寫聯播了,說不定晚上7點的新聞也會變成這樣:

開會

交通擁堵

旅遊

天氣預報

簡潔明了,又省時間,新聞收視率一定「蹭蹭蹭」往上漲。

《淮南子•本經訓》中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據說倉頡造字,鬼哭神嚎,天地為之變色,如今,澎澎用表情符號寫了一首古詩,諾貝爾文學獎指日可待,你們隨意感受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