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輩子有三次讀童書的機會

2021-02-22 尹建莉父母學堂

有一本圖畫書叫《月下看貓頭鷹》

它其實也可以叫《月下與爸爸去看貓頭鷹》,因為講的是爸爸和他孩子的故事。

想想我們小時候,爸爸帶我們去過哪裡,做過什麼?

每一次陪伴,都是一次旅行,都是一次月下去看貓頭鷹。

以前,我每晚有空,就會給兒子講這本書,我兒子很喜歡。他熟悉這本書的每個細節,知道哪一頁會出來鹿,哪一頁的畫面上會停著一隻狐狸,哪一頁會飛來一隻貓頭鷹。

在故事最後,我高聲朗誦:

出去看貓頭鷹,不需要說話,不需要溫暖舒適,也不需要別的什麼,只要心中有一個希望。爸爸是這麼說的。那個希望,會用沒有聲音的翅膀,在明亮的、看貓頭鷹的好月光下,向前飛行。

我被這句話鼓舞著,而兒子也每次在我最後的朗誦中睡著了。

這本書其實還可能有另一種結局,就是:你怎麼努力都看不到貓頭鷹,貓頭鷹已經離開了這片森林,或者說它已經不在這個地球上。

但我仍然喜歡這本書。就像我仍然相信,只要去尋找,希望總是存在。

我和兒子還喜歡一本圖畫書叫《猜猜我有多愛你》。

小兔子該上床睡覺了,可是他緊緊地抓住大兔子的長耳朵不放,他要大兔子好好聽他說。

「猜猜我有多愛你。」

「我的手舉得有多高我就有多愛你。」

「我愛你一直到我的腳趾頭。」

「我跳得有多高,我就有多愛你!」

可是,大兔子的手腳更長,跳得更高,總是愛得比小兔子更多一點。

小兔子急了,他喊:「我愛你,就像這條小路伸到小河那麼遠。」

大兔子說:「我愛你,遠到跨過小河,再翻過山丘。」

小兔子累了,困了,他說,「我愛你一直到月亮上面。」說完,小兔子睡著了。

而大兔子親了親小兔子,躺在他的身邊,輕輕說:「我愛你,一直到月亮那裡,再從月亮上回到這裡來。」

後來,當我向兒子發脾氣,他就生氣地說:「爸爸,我對你的愛,才到我的腳趾頭。「而當我誠懇地道歉,兒子原諒了我,他會說:」爸爸,我愛您,一直到月亮那裡,再從月亮上回到這裡來。」

為了對得起這句讚美,我努力去學習如何做一個好爸爸。

我還喜歡一本書《好餓的毛毛蟲》。

一隻毛毛蟲,他餓了。星期一吃了一個蘋果,好餓。

星期二吃了兩個梨子,還是餓。

星期三吃了三個李子,星期四吃了四個草莓,星期五吃了五個橘子,星期六,吃了一塊巧克力蛋糕、一個冰淇淋、一根黃瓜、一塊乳酪、一條火腿、一根棒棒糖、一個櫻桃派、一根香腸、一個杯子蛋糕和一片西瓜。那天晚上,毛毛蟲肚子痛了。

星期天,毛毛蟲吃了綠葉子,肚子好多了。

他不餓了,成了一條又肥又大的毛毛蟲,還造了一個房子,叫繭,把自己包在裡面。他在裡面呆了兩個多星期,咬了一個小洞擠出來。

毛毛蟲變成一隻漂亮的蝴蝶,他飛走了。

這隻毛毛蟲的成長,像一個孩子的成長一樣。

有什麼比得上毛毛蟲蛻變成一隻蝴蝶更讓人感覺生命的美麗、生命的不可思議呢?

孩子的成長也是這樣。所以我們父母的每一步,都不要扼殺這個美麗的生命,而是靜靜等待它奇蹟的來到。

因為兒子,我看了很多的繪本書。

以前我有一個看法,就是認為,繪本是低齡的,小孩才看。後來我感到羞愧,因為我對人生的許多啟發,其實都來自童書。

日本兒童文學家柳田邦男說:

人的一輩子有三次讀童書的機會,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時候,第二次是自己撫養孩子的時候,第三次是生命即將落幕,面對衰老、疾苦、死亡的時候。我們都會出乎意料地從童書中讀到許多可以稱之為新發現的深刻意義。

誠哉斯言。我感謝那些創作童書的人們。

這世上如果真有一個上帝,而他還喜歡拍照的話,在他不斷摁下的快門裡,我和兒子的每天最親密的時光一定是在夜晚一起看一個又一個繪本故事。

照片裡的兒子在逐漸長大,他從什麼都不會說到最終參與到故事的閱讀和重建中去;而無數的我的形象,在車上,在路上,在家中……最終會匯聚成我唯一的、年老時的模樣。

這麼多年,我和兒子一起看了《好餓的毛毛蟲》、《月下看貓頭鷹》、《逃家小兔》、《爺爺一定有辦法》、《蚯蚓的日記》等等許多的繪本。原來這些書都出自信誼圖畫書。


今年正是信誼圖畫書40周年之際,中國臺灣信誼基金會的執行董事長,被稱為臺灣的「幼教之母」的張杏如小姐則度過了她第72個兒童節。

若不是成為一名母親,張杏如或許會成為一名歷史系教授。

👆張杏如

她出生在一個留日知識分子家庭。家裡8個兄妹,她排行第7。6個兄弟姐妹先後去美國留學並定居。張杏如在臺灣大學讀歷史系,葉嘉瑩的詩選,方東美的中國哲學,曾任臺北故宮副院長的李霖燦的中國美術史,都對她早年的讀書生涯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張杏如發現,上世紀 70 年代,中國臺灣經濟開始飛速發展,中國臺灣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改變了無數家庭的生活方式。

許多的年輕人,離開家鄉,離開父母,進入城市,參加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成了父母。現在,沒有任何經驗的傳承,又要面對一個新的時代,並獨立撫養孩子,他們感到無助。而這些年輕父母,需要新的教育理念。

張杏如發現,中國臺灣的幼兒教育非常不足,對幼兒教育的理解嚴重不足。她回憶說:「我常常看到美國的侄兒、侄女經常去社區圖書館借圖畫書,從學校也經常帶圖畫書回來看。這些圖文並茂、美好的書專門給 0-6 歲的孩子看。而在中國臺灣,我們走進書店看不到圖畫書,我們的孩子沒有圖畫書看。我們的師專沒有培育幼兒師資的學前教育系;我們雖然有幼稚園,但竟沒有幼稚教育法……「

張杏如決定從零做起。

1978年 《學前教育》雜誌發行,這是中國臺灣第一份與父母探討 0-6 歲孩子學前教育的雜誌。張杏如認為,家長的教育應該先於兒童的教育,家長沒有正確的教育態度和教養方法,孩子的教育就無從談起。

張杏如還因此設立學前教育資料館,設置教養諮詢專線,每年統計發表「父母教養問題排行榜」,成立父母學苑,幫助父母更了解孩子。

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張杏如創立了中國臺灣第一家專業出版幼兒圖書的出版社、第一家幼兒圖書館……

1978 年母親節,張杏如出版了信誼的第一本原創圖畫書——《媽媽》。這本書開啟了信誼原創圖畫書的探索旅程。

而一件事情也觸動了張杏如:

上世紀 80 年代,一名洛杉磯的幼兒園華裔老師來到臺灣,找到張杏如,請她推薦一些有中國元素的圖畫書。這位老師希望華裔學生可以在書中找到自己的身份認同。

張杏如認識到,中國人不能只依賴國外的圖書來滋養自己的孩子。「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國際化社會,一個孩子會說英語,接觸國際社會,但還須認同自己的文化,用中國人的歷史,中國人的文化自信,立足於國際社會。」 

於是,1987 年「信誼幼兒文學獎」設立。

30多年過去了,這一獎項已成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圖畫書創作獎。

2004 年,信誼基金會在上海創辦了公司。

2008 年起,信誼支持大陸本土創作,推出《團圓》、《一園青菜成了精》等原創圖畫書。前者因講述中國人的「聖誕節」(回家過年)易產生共情,很快賣出多國版權。

2010 年,信誼基金會在中國大陸創立「信誼圖畫書獎」,支持中國大陸本土圖畫書創作。

信誼基金會在一點點構築和改變中國孩子成長的土壤,影響著無數中國孩子的未來。

在中國臺灣做幼兒圖畫書推廣40年,張杏如提出的口號是 「守護孩子唯一的童年」。她說,愛孩子,就是和他一起讀一本書,講一個故事。

做教育、做圖書,就算沒有馬上看到開花結果,但是種子已經播種下去。

如今,信誼四十年了,這顆種子已經發芽,長大,成為參天的大樹。樹上,是一片片綠色的飽含希望和智慧的葉子,那是無數的經典繪本和童書。而樹下,是無數被滋養的大人和孩子。

他們受益於童書,也受益於張杏如小姐這四十年對兒童教育事業不忘初心、不懈努力以及頑強堅守。

今天我們和大家一起祝賀中國圖畫書領軍者信誼的四十周年!聯合信誼一起把這些經典的童書帶給大家,「超級品牌周」信誼精選圖書專場,這些都是我們可閉著眼睛直接下單收藏的」傳家寶「,每個孩子必看的經典繪本,全場每滿100-40,200-80,300-120.

同樣的,送書的活動繼續,

你和信誼之間有哪些充滿愛的故事?

可以在評論下方留言,

我們將挑選5名有愛留言送上經典繪本1本。


刀把,兩個孩子的爸爸。大學時寫作,涉及詩、小說、散文等。後只寫日記。近年又逐漸寫詩。2013年,開始用文字記錄孩子點滴成長,並以此為樂趣。自認為是一個寫作很慢的手藝人,也是一個以遺忘為職業的人,「寫東西是為對抗自己的遺忘。」已出版《我對你的愛,小心翼翼》。

點擊「閱讀原文」,選購更多信誼好書

👇

相關焦點

  • 童書 關於生,關於死,關於愛,關於生活的樣子——給成年人的一份童書書單
    自從開了這個童書專欄以來,我的書架迅速被童書佔去了半壁江山。童書市場正處於黃金時代,所以出版社源源不斷地寄來新書。看著書架上那一排排美麗的童書,我常常覺得自己像一個小孩,出門遇到天上下糖果,富足的有些不好意思,但偶爾也會感到一陣憂傷,畢竟,愛與美的啟蒙晚來了三十年。
  • 全球抗疫童書互譯共讀
    (受訪者供圖/圖)一批抗疫題材童書正在進行一場全球漂流。其中有11本中國童書,它們被志願者翻譯成近20種語言,分享到生命樹童書網,經由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被推廣到全球81個國家,供世界各地的孩子們免費閱讀。這是2020年4月2日啟動的公益項目「全球抗疫童書互譯共讀」。
  • 童書、閱讀、點讀 凱迪克上海童書展現場精彩紛呈
    本屆童書展,吸引了德、意、美、西班牙等21個國家和地區的童書出版機構和相關文化企業參展,有近六萬種新書亮相展會。本次凱迪克童書旗下凱迪克圖書、小彼恩和孩寶小鎮一起參展,其海量的童書資源與點讀體驗為現場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2020「我最喜愛的童書」榜單揭曉
    雖然延期至4月份啟動,活動依然得到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組委會收到了111家機構(其中65家出版社)、82位個人推薦的童書共計3757種。5月下旬,由臺灣著名兒童閱讀專家林文寶,香港兒童文學藝術聯會會長周密密,深圳首批閱讀推廣人戴穎媛,兒童文學博士、兒童閱讀專家王林,兒童文學與心理專家郭驊等9位知名專家學者組成提名委員會。
  • 三百位志願者將中國童書翻譯成十餘種語言
    該網站上線了全球抗疫童書互譯共讀項目推出的11種圖書,《寫給孩子的病毒簡史》《不一樣的春節》《打怪獸的10個方法》等一批中國原創抗疫童書,以各種語言形式陪伴各國兒童共同戰勝新冠肺炎疫情。於是,他於2月29日發出了全球抗疫童書互譯共讀項目的倡議。 上外高翻200師生集體「接單」全球抗疫童書互譯共讀項目凝結了出版人、編輯、作者、譯者、繪者、專家、設計師、網絡技術人員的智慧,匯聚了300多名志願者的善意和汗水。
  • 深圳對「問題童書」立案審查 讓「問題童書」遠離孩子
    她說:「我女兒有兩位女同學就是看到問題童書,竟然出現了自殘、割手腕、開煤氣等等模仿行為,還有些孩子深受問題童書的影響,也許暫時沒有表現出來,但日積月累將引發更多的社會問題。」  所以張冬華呼籲:「我們希望兒童作家們每寫下一個字時,請一定要慎重。更懇請相關部門要把好關,對已出版的問題童書進行掃雷整治,對新出版的圖書做好年齡標註,嚴格把控校園必讀清單。
  • 童書推薦 || 4本適合3-7歲孩子讀的童書
    童書啟迪智慧,在童書挑選中,選擇適合年齡的童書也很重要,通過讀書可以洗滌心靈,獲得愉悅
  • 歐巴馬送女兒的書被引入國內,這些好玩的童書該怎麼讀?
    英國兒童文學桂冠作家克裡斯·裡德爾於2006年開始創作《胡椒罐大樓的小偵探》,直到2016年9月份才完成系列終篇,跨越了整整十年,期間收攬了各大童書獎項,包括英國雀巢童書獎金獎、紅房子童書獎,入圍了卡內基兒童文學獎,凱特·格林納威獎。近日,這套書由心喜閱童書引入國內。
  • 向「問題童書」說不!深圳市檢察院召開公益訴訟聽證會
    他認為,之所以出現問題,與對出版審核等相關部門的責任壓實不夠有一定關係,建議對相關業務部門進行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培訓,發現「問題童書」及時下架,並聯合開展相關行動,淨化圖書市場。深圳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關工處副處長倪鑫提出,可以考慮把關工委的老同志組織起來,告訴大家什麼是好的童書,另一方面告訴大家如何防範「問題童書」,共同參與和推動解決「問題童書」亂象。
  • 「全國童書發展風向標」 2020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童書」誕生!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聶燦/文 韓墨/圖 兒童文學《與倉鼠一起穿越時空》《雨滴項鍊》《姜二嫚的詩》《建座瓷窯送給你》,圖畫書《山中》《一條大河》《爸爸,為什麼?》,知識性讀物《用200萬年鬥蚊子》《讀懂經濟》《五千年良渚王國》10 本圖書獲得 2020 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童書」殊榮。 當晚,除了揭曉「年度十大童書」書單,還現場頒發「年度致敬獎」評選的三個單項獎。
  • 全球抗疫童書互譯共讀項目推出多種中國抗疫兒童讀物
    本報訊(記者 梁傑)4月2日,第54個國際兒童圖書節之際,全球抗疫童書互譯共讀項目推出了10多種中國抗疫兒童讀物,同時在全球抗疫童書互譯共讀項目平臺生命樹童書網www.lifetreebooks.org.cn上線。
  • 天一童書館童書入選2019年度「中國童書榜」一百佳書單!
    原標題:天一童書館童書入選2019年度「中國童書榜」一百佳書單!天一童書館策劃出品的繪本圖書《「晚安,寶貝」名家大獎系列》,在新閱讀研究所評選的「2019年度中國童書榜」中,入選全國「一百佳童書」書單,可喜可賀!
  • 不只是書,春天的亞馬遜繪本童書專場
    請注意:本次圖書中有兩套圖書頁面價格沒有達到亞馬遜免郵費標準,其他圖書都免郵。省得翻頁的快速專場入口二維碼在這裡為什麼去年偷懶只做了2次圖書推薦專場,確實是因為推薦圖書實在太「傷神」了。圖書本身的質量當然是基本要求,除此之外,我們總忍不住想讓所選的書符合一個應時應景的主題,此外,還不能和以前推薦過的圖書重合度太高。
  • 兩歲娃三千書的童書收納方法思路
    最近忙著給家中進行全面大掃除和重新布局,這場浩大的整理工程大約進行了1/3,今天就來分享一下現階段我家中童書收納。    收納是一件非常個性化的事,它根據使用對象、使用習慣、使用場景不同,要做出不同的布局。我家中的童書收納因為孩子年齡的變化、書籍數量的變化、收納工具的變化,做了很多次大的調整,目前這個狀態很可能也只能持續半年至一年,又需要大的調整。
  • 宮崎駿都甘拜下風的童書作家:把愛和溫柔寫進故事,呵護孩子童心
    作家安伯託·艾柯曾說:「不讀書的人只過了一生,讀書的人過著5000種生活。」這話如果放到讀童書繪本的人身上,可以這樣說:讀書的人過著5000種生活,讀童書的人過著10000種生活。因為童書繪本裡的世界包羅萬象、精彩紛呈,有魔法世界的愛與勇氣,也有奇幻角落的悲傷失落。
  • 深圳對「問題童書」立案審查
    張冬華說,作為家長對問題童書中存在自殺、殘暴、情慾等片段感到非常擔憂。如果一些孩子本身有抑鬱症,多次閱讀此類問題童書後容易產生自殘自殺的行為景象。她說:「我女兒有兩位女同學就是看到問題童書,竟然出現了自殘、割手腕、開煤氣等等模仿行為,還有些孩子深受問題童書的影響,也許暫時沒有表現出來,但日積月累將引發更多的社會問題。」
  • Lily達達讀童書之《混凝土攪拌車咕嚕咕嚕》
    對生活有感這幾天,我仍舊和我達達讀童書讀得不亦樂乎。
  • 中國童書博覽會開幕 海飛、王志庚等推薦百本主題童書
    2020中國童書博覽會由中國出版協會、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領導小組全程指導,北京市西城區委區政府主辦,北京市西城區委宣傳部、北京市西城區文化和旅遊局承辦。作為2020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的重點活動之一,本屆童博會以「讓中國的孩子讀最好的童書,讓世界的孩子讀中國最好的童書」為理念,以「守護童閱心世界」為主題,現場引用七彩萬花筒的設計理念,呈現出七彩集裝書屋、奶酪生命樹世界閱讀迷宮等不同的特色區域。2020中國童書博覽會開幕式現場。
  • 423世界讀書日書單|這10本經典童書,父母可以和孩子讀一輩子
    專注機構課程測評解析最全的機構營銷套路選最適合孩子的課程和老師好的童書,不僅是寫給孩子的,也是寫給大人的。孩子可以從中獲得知識和力量,大人也可以從中找到育兒的新方法。今天我們為父母和孩子推薦10本可一起共讀,並反覆品味的經典童書。它給孩子的成長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家長也能在閱讀中重新理解自己,和孩子一起獲得成長。
  • 家有三千冊童書,我的「圖書收納方法論」
    我家中的童書收納因為孩子年齡的變化、書籍數量的變化、收納工具的變化,做了很多次大的調整,目前這個狀態很可能也只能持續半年至一年,又需要大的調整。 在收納家中童書的過程中,我也看過許多有經驗的媽媽分享的文章,向她們請教了很多,甚至購買了兩本厚厚的中國圖書館分類法,日夜苦讀,最終都沒有哪個方法是直接拿過來就非常適合我家的情況,達到我想要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