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人到中年,為什麼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
1.林先生
人到中年,上有父母要贍養,下有兒女要撫養,有一家子的人要養活,有一大堆的工作要處理。人到中年,壓力如山。
難得有空閒的假期,許久未見的父母要去探望一下,添點衣服,買點水果,陪著聊聊天,儘儘孝道。再有多餘的時間,陪陪老婆孩子,出去周邊走走,放鬆放鬆心情。
剩下的時間就不多了,急匆匆和朋友見一面還不如不見。即便有時間想和朋友見一面,對方也未必有時間陪你。
時間久了,突然某一天,想找個朋友一起喝酒,都不知道要找誰。拿起電話,打開聊天軟體,都不知道找誰聊天,似乎個個都很熟,卻又個個都很陌生。
最後只能,一杯茶,一本書,一支煙,獨自品嘗。
人到中年,不是朋友越來越少,而是和朋友相聚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2.陸先生
人到中年,每天都在為家人的生活奔波,房貸、老人、孩子,壓得中年人喘不過氣來,每天都不敢鬆懈下來。最怕接到年邁父母打來的電話,肯定是又出什麼事了,每回都心驚膽戰的,就怕老人突然有一天說沒就沒了。
女人們常說她們為了家庭、為了婚姻犧牲了自己,男人何嘗不是呢?每天家庭、事業兩頭打轉,疲於應付,何嘗為自己活過一天呢?
我們老班長每年都在群裡說要組織聚一聚,可每年都是各自都有事忙,走不開,根本抽不出時間相聚,最後只能無奈地不了了之,相約明年能有機會再聚,起碼留個好念想。
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年輕的時候花個一兩千不在話下,眼睛都不會眨一下,可人到中年,一分錢都恨不能掰成兩半花,真的力不從心啊。
人到中年,不是身邊的朋友少了,是家庭重擔太重了,壓得我們抽不開身去維持朋友。
3.馬先生
人越老,朋友就越少。
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有自己的圈子,只是人到中年後,隨著貧富差距的懸殊,無形之中就有了階層之分,將原來的朋友分開到不同的層次去了。富人有富人的圈子,窮人有窮人的圈子,每個圈子都是一條利益鏈。你利用我的資源,我利用你的資源,大家抱團取暖。如果你沒有可利用的資源,就會被踢出圈子。
我上大學時的一位同學,現在自己開公司當老闆,在我們班算是混得最好的一個。以前在學校的時候我們稱兄道弟,畢業後雖然疏於聯繫,但過年過節都會互相祝福。
去年一天我剛好路過他所在的城市,就給他發信息,說大家一起聚聚,可是過來很久都沒給我回信息。我接著給他打電話,語氣倒是很熱情,忙不迭地說要招待我,最後時間地點還沒說,他就說有電話找他,一會給我回電話。
但是直到我離開他所在的那座城市,他都沒聯繫我。
這就是人到中年,隨著身份地位的變化,朋友之情越來越淡,最後不再聯繫。
結束語
人到中年,家庭經濟負擔重,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老人要贍養,又有小孩要撫養,壓得喘不過氣來,再也沒有餘錢去和朋友消遣,所以只好斷了聯繫。
人到中年,精力有限,再也不能像年輕時那樣和朋友熬夜通宵,第二天照樣龍精虎猛。人到中年,忙完一天的工作恨不得早點上床休息。
人到中年,生活閱歷深了,很多事情都看透了,人情也看淡了。
人到中年,不要高估朋友之間的關係,人都很現實,你不聯繫他,他也懶得聯繫你。
人到中年,朋友少了,責任多了。我們有自己的生活要過,朋友之間能不聯繫的就儘量不要聯繫了,家才是最好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