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在後臺問了類似的問題:
國外版的球鞋在交易平臺賣的普遍比國內版貴,是因為國外版的球鞋性能要更好嗎?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話題。
1. 國外版的球鞋和國內版,核心區別在哪?
由於腳型的原因(官方有數據調研的前提下),廠商普遍認為:
國內小夥伴的腳型是偏寬的。
可能很多小夥伴會站出來反對這個結論,覺得自己腳型明明挺窄,身邊朋友腳型也沒幾個寬的,但是怎麼說呢,這樣的觀點多少有些「我即世界」的意思,覺得自己身邊是這麼個情況,那麼其他人應該也是類似的境況才對。
如果你把一些OG論壇內容拖回到幾年前,你會發現不少朋友的反饋是這樣的:
「現在出的這些籃球鞋前掌都好窄,有沒有什麼適合寬腳朋友穿的籃球鞋推薦呢?」
隨著反饋比例收集的越來越多,各大品牌也陸續將國內發售的籃球產品往寬楦的方向去靠攏,最突出的代表就是李寧了,那時候李寧的籃球鞋,簡直就是寬腳朋友的福音。當然吐槽李寧鞋楦過寬的朋友也大有人在,客觀來說:
亞洲鞋友群體的寬楦需求比例,是遠比歐美鞋友群體大的。
這也是國內版鞋楦都是寬楦的主要原因。
2. 國內版球鞋設計邏輯遜色於國外版嗎?
雖然鞋楦上,國內版和國外版做出了區分,但兩個版本的中底模具基本是一致的。這就導致了球鞋性能指數上,兩大版本最直觀的區分:國外版本的楦型容易形成上窄下寬的梯形結構,而國內版本可能會變成上下端趨於平整的狀態。
典型代表:PG4、利拉德6
國內版的PG4和Dame6,在楦型偏寬的情況下,兩雙鞋的防側翻表現都不太盡如人意。而國外版身上,PG4的前掌鎖定相對要靠內了一些,包裹更緊緻的同時,外底也有了一定的寬裕區域,從而在性能方面多了一絲絲極致感和穩定感,Dame 6同理。
如果國內版本的球鞋在防側翻和鞋面支撐上有著明顯缺陷的話,國外版確實要比國內版好一些,但不過是「壞蘋果裡,削一削勉強還能吃」的狀態,跟其他設計更合理的球鞋相比,還是差一個階梯的。
性能有明顯缺陷的球鞋,對比國內版和國外版的必要要更大一些。
那些性能出彩的球鞋,國內版和國外版,本質上只有腳型方面的需求區別了。
3.國外版和國內版之間,有做出區別對待嗎?
實話實說,區別對待的行為是有的。
最早的Hyperdunk 2011,國外版配備的是前後Zoom氣墊,國內版只剩下後掌Zoom。
這次偷工減料的行為,讓不少鞋迷第一次意識到:國內版和國外版球鞋是有區別的。
當然,耐克為這樣的不公操作付出了代價,挨了一頓罰款後,至今暫時沒再出現過中底配置的地域區別對待。
至於像HD08,AJ15的氣墊門事件,耐克也蠻公平,給全球的產品都進行了減配,不再地域劃分了(呵呵)。
除了配置方面,還有像威少1這樣,針對不同地域,做出同配色不同外底用料的設計。
因為國內用戶使用外場的比例較高,所以多數威少1的外底都使用XDR的耐磨橡膠外底。而國外版就是清一色的水晶透明外底。
國內版更耐用,國外版更美觀。
這樣的「區別對待」,我個人還是比較認可和支持的。
總結來說:
國內版和國外版球鞋,核心區別在於鞋楦,而寬楦確實更符合亞洲人腳型的設計。
但是寬楦給部分球鞋帶來了一定的側翻風險,這點確實是國外版夾帶的一點點優勢。
多數國內版本,都嘗試在照顧外場實戰居多的小夥伴們。
如果你的腳型偏窄,覺得多數在專櫃買到的球鞋前掌都很空曠的話,可以考慮購買國外版的同款球鞋。
如果你想獲得同款球鞋更好的性能,拋開那些有明顯設計缺陷的球鞋外,國外版不一定比國內版有更高的性能優勢。
注重耐用性的話,國內版的球鞋外底相對要耐用一些。
最後補充一個疑問:
為什麼國外版球鞋普遍比國內版要貴?
因為在供應環節,國內版的貨源獲取門檻更低,再加上較大的貨量,在國內的市場價偏低是很正常的情況。
而國外版,從國外帶球鞋回到國內,這本身就樹立起了一道門檻,再加上貨源的不確定性,以及銷量方面不像國內版球鞋穩定,價格呈現虛高狀態是比較正常的現象。
國外版貴,並不代表國外版好,所以各位大可不必信奉那套「國外版球鞋更好」的理念,適合自己腳型的球鞋,才是更好的產品。